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精细化护理应用效果

2021-10-13 04:06余虎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肺栓塞黏度血栓

余虎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腔内血管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病症,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中发生凝结现象[1]。本次的研究探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中使用精细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入院的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3 ~66 岁,平均年龄(44.5±21.5) 岁;病程时间3 ~10年,平均时间(6.5±3.5)年。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4 ~67 岁,平均年龄(45.5±21.5)岁;病程时间3 ~10年,平均时间(6.5±3.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医学伦理证明号:2012648。

纳入标准:经检测属于急性下肢深静脉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患者及其家属愿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患者年龄在20 ~70 岁之间。

排除标准:经检测不属于急性下肢深静脉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患者或者其家属不愿参与本次研究,患者患有其他器官组织疾病、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其护理内容为饮食指导、心理干预、患肢护理、肱四头肌收缩锻炼、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以达到改善静脉回流防止静脉血流迟缓的效果。

观察组患者使用精细化护理模式。其护理内容为①护理时间的管控:精细化护理则要求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对时间的把控的精细,各项护理工作都有一个相当严格的时间规定,护理人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护理工作,避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时间。②饮食护理: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的手术对于患者和医务人员来说对身体的损耗都极大,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手术之前,通过科学的饮食搭配,调养患者的身体状况,使患者的身体状况在进行手术时达到最佳状态,尽量提高手术质量。③心理护理干预:情绪是患者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大多数患者在手术中会因为环境的改变、人员的变化、氛围的变化而产生紧张、恐慌等情绪,这些心理会直接引发肌体产生连锁反应,例如在紧张时人体肌肉会紧绷,这会影响到手术效果和效率,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拜托负面情绪所带来的影响。④疼痛护理:在手术结束后,麻醉效果消失,患者会因为手术的切口而产生疼痛感,护理人员需要使用对应的方法尽量降低患者的疼痛感。⑤其他护理:这其中包括对患者的药物护理,起居护理,术后康复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效:患者在术中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处于平和状态,手术结果完美;有效;患者在术中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有明显的改善,手术成功;无效:患者在书中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极差,手术结果不成功。总有效率=( 显效+ 有效)/ 总例数×100%。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血流速度的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使用n(%) 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对比

经比对,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血流速度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对比(± s )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对比(± s )

例数 全血黏度 血浆黏度 血流速组别 度观察组 50 3.32±0.61 1.60±0.10 4.86±0.71对照组 50 2.27±0.76 2.03±0.50 4.46±1.10 t 7.619 5.963 2.160 P<0.001 <0.001 0.033

3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还可以被简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该疾病可以根据发病时间的不同,将疾病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三个类型[2]。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特点就是患者的发病时间分别在14 天以内、15 ~30 天和超过30天[3]。本次研究的类型即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①静脉血流滞缓:触发血液滞缓的原因主要是长时间的制动、就坐、长时间卧床、静脉曲张等,手术患者会因为麻醉导致的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术中麻醉导致的下肢肌肉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导致等原因长时间卧床导致下肢肌肉松弛,使得血流速度缓慢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②静脉壁损伤:该因素主要由化学性损伤、机械性损伤、感染性损伤所导致,从而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③血液高凝状态:这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原因,也是主要原因之一[6]。综合所有原因进行分析,引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7]。

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精细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达到96%,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只有84%,说明精细化护理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极其优异。从研究结果还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血流速度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精细化护理改善急性下肢深静脉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中使用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度,预防患者下肢肿胀,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肺栓塞黏度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基于发动机油运动黏度计算高温高剪切黏度的研究与应用
致死性肺栓塞的防治需要从源头抓起——精准预防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血黏度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