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及BI评分的影响

2021-10-13 04:06隋秀梅马珍珍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股骨康复训练关节

隋秀梅,马珍珍

(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 骨科,河南 新乡 453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临床多发骨折类型,老年群体因多存在骨质疏松而成为该疾病多发人群,加之老年患者常伴有不同类型基础疾病,故治疗及转归难度更大。外科手术为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重要措施,可促使骨折端恢复,并改善机体功能,但手术属侵袭操作,术后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疼痛感,以致其难以及早下床活动,不利于机体功能康复[1]。量化康复训练在多种疾病康复干预中均有所应用,其注重对患者个人状况等予以量化评估,参照评估结果制定系统性量化训练措施,可有效促使患者及早康复[2]。本研究选取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4例,探讨量化康复训练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4例(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与对照组(n=52)。对照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61 ~78 岁,平均(69.23±3.79) 岁;致伤原因:不慎跌倒11例,高处跌落16例,交通事故22例,其他3例;骨折Evans 分型:Ⅱ型17例,Ⅲ型21例,Ⅳ型14例。研究组男33例,女19例;年龄60 ~79 岁,平均(69.68±4.01) 岁;致伤原因:不慎跌倒10例,高处跌落18例,交通事故20例,其他4例;骨折Evans 分型:Ⅱ型15例,Ⅲ型22例,Ⅳ型15例。两组年龄、致伤原因、骨折Evans 分型、性别等均衡可比(P>0.05),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1) 经MRI、CT 等检查确诊;(2) 知晓本研究,签署同意书;(3)年龄≥60 岁;(4) 骨折Evans 分型为Ⅱ~Ⅳ型。

排除标准:(1) 合并其他骨折者;(2) 合并肾肝等脏器器质性病变者;(3)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者;(4)失语及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病变者;(5) 合并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功能康复训练,术后1 ~2 周主要进行肌力训练,逐渐增加髋关节屈曲角度,并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开展关节被动屈伸训练;术后2 ~3 周指导患者于床旁开展膝关节屈伸训练;参照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开展不负重或适量负重训练。

研究组采取量化康复训练,(1) 术后1 ~2 d,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练习,引导其进行有效咳嗽及深呼吸,5 min/ 次,2 次/d;并给予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指导其伸直患肢,股前方肌收紧,膝压向床面并维持5 s,随后肌肉放松5 s,5 min/ 次,3 次/d;(2) 术后3 ~7 d 进行肌力增强练习,平卧位,足尖向上,直腿抬高,腿部肌肉维持紧绷,缓慢抬高约20 cm 后放下( 可经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进行,逐渐过渡至自主进行),5 min/次,3 次/d;(3)术后1 ~2 周进行股后肌与股前肌强化练习,患肢下垫2 个枕头,仰卧屈曲侧肢,股后肌收缩,足后跟朝床面压10 次,股前方肌收紧,膝压10 次为1 组,5 组/d;(4) 术后3 ~4 周开展关节主动屈伸练习,进行关节主动屈伸练习时,平卧伸直患肢,逐渐屈膝,足跟不离床,慢慢靠向臀部,至最大角度并维持0.5 min,5 min/ 次,4 次/d;床旁屈伸时,坐于床旁,自然下垂两腿,脚掌踩实,膝关节主动屈伸,伸直后维持2 s,屈曲时健肢朝后压患肢踝关节并维持2 s,5 min/ 次,4 次/d;(5) 术后4 周~3 个月,强化肌力训练中股及股前肌力练习,平卧位,伸直双下肢,患肢屈髋直腿抬高约30 ~90°,维持屈髋位,屈伸膝4 次为1 组,3 组/d;关节活动度练习通过关节锻炼运动器(CPM) 运动增强训练开展,屈曲至120°则可停止练习,8 次/d;进行护栏下蹲练习,5 min/ 次,4 次/d;(6) 院外延续练习,告知患者坚持量化康复练习,出院后可采取双拐辅助行走,逐渐过渡至独立行走;并可结合自身康复状况适度进行负重练习。

两组均干预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 干预前及干预3 个月后评估两组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中关节功能依据Harris 量表评估,共100 分,分值越高关节功能恢复越好;日常生活能力依据BI 指数评估,共100 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3]。(2)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髋内翻、静脉血栓、感染、畸形愈合。(3) 统计两组干预满意度,自拟干预满意度问卷,包括机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共100 分,非常满意:≥90 分,满意:70 ~89 分,不满意:<70 分,干预满意度=( 非常满意+ 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5.0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 表示,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Harris 及Bl 分值比较

干预前两组Harris 及BI 分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两组Harris 及BI 分值较干预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Harris 及Bl 分值比较(± s )单位:分

表1 两组Harris 及Bl 分值比较(± s )单位:分

个月后 t P 干预前 BI 评分干 预3 个月后t P 组别 例数 Harris 评分 干预前 干预3研究组 52 32.27±5.11 74.38±4.66 43.908 <0.001 40.81±5.67 75.27±5.96 30.208 <0.001对照组 52 31.81±4.69 69.51±4.14 43.457 <0.001 39.91±6.04 70.22±6.13 25.398 <0.001 t 0.478 5.634 0.783 4.259 P 0.634 <0.001 0.435 <0.00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77%) 低于对照组(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干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干预满意度(94.23%)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外科手术为股骨粗隆间骨折重要治疗措施,其治疗原则在于恢复患者关节功能,避免外旋畸形及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但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发生退化,术后骨折愈合较慢,且术后早期难以离床活动,以致长期卧床引发诸多并发症,对疾病及机体功能良好康复产生不利影响[4]。因此,采取何种措施促使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功能及早康复仍是研究热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极为重要,可对功能康复产生直接影响,且髋关节为全身大关节,负重力强、活动范围大,故肌力训练对保证疾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且常规康复训练开展过程中易因操作流程不清晰、量化性不足、执行力较弱等因素而致使康复训练内容未能按计划执行,难以取得良好功能康复效果。而量化康复训练则主要通过对患者开展量化、标准化、系统化康复训练内容,如负重练习、站立步态练习、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等,以此加快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进程。程晓玲等学者[5]还指出,通过实施量化康复训练,还可提高术后健康宣教效果与护理干预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利于促使患者机体状态早期康复,对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Harris 及BI 分值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开展量化康复训练可促使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康复,且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通过开展量化康复训练,可将训练内容以良好形式清晰、直观、具体化表达,利于患者理解,且可使患者切实感受到康复训练的系统化、合理化及科学化,促使其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干预。同时,将康复训练内容量化,并严格把控训练强度,可有效减少患者不规范锻炼现象,且训练强度可根据患者机体功能状态进行调节,患者参与康复训练内容调节,可使其自被动接受训练转为主动思考及训练,积极性较高。此外,通过量化康复训练可有效促使患肢静脉回流,缓解肿胀程度,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可减少周边组织粘连,提升关节周边肌肉群力量,以此强化关节稳定性和骨负重能力。另由本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干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患者对量化康复训练认可度较高,易被接受。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量化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使其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干预满意度较高。

猜你喜欢
股骨康复训练关节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对比股骨开窗技术和大转子延长截骨术在股骨侧翻修术中的疗效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