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早期进食和咀嚼口香糖干预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2021-10-13 04:06赵佳李亚文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融合术后路胃肠功能

赵佳,李亚文

(郑州市骨科医院 脊柱1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腰椎后路融合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退行性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等需行后路减压者,但该手术方式创伤较大,并且在手术过程中需进行棘突劈开等打击,所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易造成以腹部胀痛以及肛门停止排气等为主的胃肠功能紊乱,致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拒食等症状,不仅增加罹患营养不良的风险,还可影响术后恢复[1]。临床常规采用胃肠减压、鼻饲、灌肠等方式进行缓解,但该些措施易增加不适感以及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的风险,致使干预效果不尽人意[2]。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改善胃肠功能紊乱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的早期进食理念以及咀嚼口香糖在我国多个外科得以应用。但郑州市骨科医院对该理念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此本院进行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咀嚼口香糖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35例行患者椎后路融合术后分为对照组(n=67) 和观察组(n=68)。对照组男35例,女32例;年龄35 ~67 岁,平均年龄(51.13±12.46) 岁;体重50 ~65 kg,平均体重(58.21±6.21) kg;疾病构成:腰椎间盘突出43例,腰椎管狭窄13例,腰椎滑脱8例,其它3例。观察组男34例,女34例;年龄36 ~65 岁,平均年龄(51.98±12.76)岁;体重49 ~66 kg,平均体重(58.36±6.34) kg;疾病构成:腰椎间盘突出44例,腰椎管狭窄12例,腰椎滑脱10例,其它2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 患者年龄小于65 岁;(2) 须行腰椎后路融合术;(3) 无脊柱手术史者。

排除标准:(1)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器质性病变者;(2)伴有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3) 脊髓功能损伤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行腰椎后路融合术,术后返回病房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神经系统状况,且在24 h 内拔出引流管,并遵医嘱予以常规药物进行镇痛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 返回病房且患者麻醉清醒6 h后,可少量饮水,待肛门排气后按照流质、半流质、软食的顺序逐步恢复进食方可进食;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胃肠减压、鼻饲、灌肠等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进食及咀嚼口香糖干预:(1) 早期进食:待患者麻醉清醒,置其于头高足低位,给予约50 ~100 mL 的温开水,少量多次饮用,进水30 min 之内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呛咳、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生,若没有以上症状则按照进食原则逐步恢复进食,但在恢复进食过程中喂食应少量多处且速度不能过快。(2) 咀嚼口香糖:麻醉清醒后予以绿箭无糖木糖醇口香糖咀嚼,每次两粒,每次咀30 min,每日咀嚼6 次,待肛门排气后,每天3 次,每次15 min,直至术后第5天停止咀嚼口香糖。

两组均干预并观察至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排气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2) 营养状况:干预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运用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3)并发症发生率:干预期间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便秘、腹胀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2.1 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排气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s )单位:h

表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s )单位:h

首次排气时间 首次排便时间 闻及肠鸣音时间组别 观察组(n=48) 16.12±4.25 63.45±18.24 12.31±2.45对照组(n=47) 18.78±5.21 74.85±21.46 17.72±4.21 t 2.724 2.787 7.634 P 0.008 0.006 <0.001

2.2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对比(± s )单位:g·L-1

表2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对比(± s )单位:g·L-1

注:与组内干预前比较,①P <0.05。

血清白蛋白 血清前白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43干.75预±前3.7 5 36.4干2±预4后.2 6 ①① 0.干28预±0前.0 8 0.2干5±预0后.07 ①① 44.干56预±1前2. 49 44.干97±预5后.34①①组别 血清总蛋白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n=48) 69.45±4.73 60.31±4.21① 对照组(n=47) 70.01±4.68 54.36±2.31① 43.21±3.64 33.31±2.980.29±0.06 0.20±0.0344.97±12.68 38.64±4.34 t 0.580 8.563 0.712 4.130 0.690 4.541 0.159 6.346 P 0.563 <0.001 0.478 <0.001 0.492 <0.001 0.874 <0.00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83%) 低于对照组(63.82%)(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胃肠功能紊乱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腰椎后路融合术麻醉方式以全麻为主、手术入路是病变节段腰椎,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一方面可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另一方面可抑制胃肠道迷走神经,不仅降低胃肠功能,还会对胃动素、胃泌素以及血管活性肠肽等胃肠分泌物的四方以及分泌产生影响,进一步加重胃肠功能紊乱状况,因此,减轻胃肠功能紊乱成为腰椎后路融合术临床研究的重点[3]。术后短暂禁食以及进行胃肠减压等侵入性措施成为临床常用方式,但张莉[4]在其研究中表明,该方式不仅不能缓解胃肠功能紊乱状况,还会增加患者不适感,降低其术后舒适度。术后早期进食是在麻醉清醒后就可以逐步恢复进食,咀嚼口香糖是运用假饲原理,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方式,表明咀嚼口香糖可以促进剖宫产后产妇胃肠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排气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可能的原因是早期进食可对胃肠道形成刺激,避免其长时间处于静息状态,促进肠蠕动,胃肠动力得以增加,进而缩短首次排便、排气、听及肠鸣音时间,同时咀嚼口香糖借助咀嚼动作和口香糖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神经体液反射调节,进而对口部化学感受器予以刺激,激活迷走神经,促进胃酸、血清胃泌素以及血浆胃动素等多种胃肠激素的释放,充分发挥该些物质刺激胃肠道分泌的功能以及促进和影响胃肠运动及胃肠道对水、电解质的运输功能,加快正常胃肠功能的建立,缩短首次排便、排气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5];另外咀嚼动作本身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增加乙酰胆碱递质的释放,提高其与炎性介质的结合,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其对胃肠功能的影响,进一步促进胃肠功能的释放。

既往认为肛门排气是胃肠功能恢复的标志,亦是恢复饮食的指征,并且还能够减少胃潴留、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大多数患者因未见肛门排气而处于禁食状态,使其体内能量、蛋白质、脂肪等大量物质被消耗,同时腰椎融合术创伤大,可导致患者丢失大量的血液以及各类营养物质,进而增加其罹患营养不良的风险[6]。本研究中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的原因是术前后早期恢复进食,可供给患者营养,减少因长期进食而导致的营养失调。咀嚼口香糖则借助假饲动作刺激胃酸分泌,促进食物吸收,提高进食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这与《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7]中提到的外科术后早期进食不仅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度,还有利于保护胃肠功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的观点一致。

术后禁食时间超过7 h 则会增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且进食时间过久,再次进食时腹胀以及便秘的发生率较高。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种方式联用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的原因是早期进食可以补充水电解质以及各类微量元素,促进电解质平衡,降低腹胀的发生,并且口香糖含有的木糖醇具有轻泻剂的作用,可以减轻肠麻痹,以此达到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患者予以早期进食和咀嚼口香糖干预,可通过促进胃肠道恢复,改善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猜你喜欢
融合术后路胃肠功能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
蚕宝宝流浪记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2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