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干预的应用研究

2021-10-13 04:06司艳平马庭炜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胃肠筛查发生率

司艳平,马庭炜

(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内科四病区,河南 安阳 455000)

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细胞快速增殖对机体消耗较大,对消化功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营养不良在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有报道[1-2]显示,胃肠道肿瘤患者中37.3% 的患者可发生营养不良现象,高龄患者的发生率可高达82.4%,增加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有研究[3]显示,对于有营养不良风险的直结肠癌患者术前预防性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提升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同时减轻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目前我国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术前营养筛查和营养支持的认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手术获益,对预后恢复影响也较为突出。本研究针对收治的158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 进行评估,及早发现患者存在的营养问题,同时根据结果进行的预防性的营养支持,应用效果突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连续抽样方式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5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05例,女性53例;年龄52 ~78 岁,平均(59.12±3.05) 岁;病程2 ~8年,平均(4.26±1.33)年。158例胃肠肿瘤患者不同疾病类型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158例患者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8 ~80 岁;行限期手术者;神志清楚,能有效沟通。

排除标准:入院24 h 内未接受问询;心肾功能异常。

1.2 方法

1.2.1 营养风险筛查

采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推荐使用的NRS-2002量表[4]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通常于患者入院后第2 d 清晨进行;NRS-2002 量表包括3 个部分,疾病严重程度(0 ~3 分)、营养状态受损(0 ~3 分) 和年龄调整评分(年龄≥70 岁加1 分),NRS-2002 量表总评为7分,≥3 分提示患者有营养风险,建议进行营养支持。

1.2.2 营养支持

本研究中营养风险筛查评估中的营养风险者57例,其中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41例( 营养支持组),未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16例( 无营养支持组)。围术期根据患者身体所需营养进行营养支持,对于肠内营养支持耐受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静脉滴注氨基酸、葡萄糖等渗盐水、中长链脂肪乳、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胰岛素等组成的营养袋1 000 mL,之后维持。治疗时间为7 d,不耐受者可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给予持续鼻肠管滴注500 mL 5%葡萄糖溶液,40 ~60 mL/h,患者无不适后给予输液泵匀速滴注白普力,其中第1 ~2 d 给予500 mL,第3 d给予1 000 mL,第4 d 给予1 500 mL,之后维持,治疗时间为7 d。无营养支持组16例患者采取常规饮食。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营养风险筛查结果;②记录营养支持组和无营养支持组胃肠肿瘤患者的预后,检测并比较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红蛋白(Hb);③统计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腹腔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营养风险筛查结果

本研究中有营养风险者57例,其中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患者的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34.92%、39.29%、35.82%。见表2。

表2 营养风险筛查结果

2.2 生化指标分析

经过营养支持治疗后,营养支持组患者的ALB 水平明显高于无营养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组患者的TG、TC、TLC、Hb 水平高于无营养支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营养支持后胃肠肿瘤患者的生化指标分析(± s )

表3 营养支持后胃肠肿瘤患者的生化指标分析(± s )

-1) TC/(mmol·L-1) TLC/(109·L-1) ALB/(g·L-1) Hb/ 4.39±1.52 1.86±0.62 44.96±6.35 133.疾病类型 TG/(mmol·L(g·L-1)营养支持组(n=41) 1.31±0.3652±12.50无营养支持组(n=16) 1.15±0.22 4.21±1.58 1.52±0.58 38.15±3.49 126.36±15.46 t 1.656 0.397 1.893 4.043 1.816 P 0.514 0.693 0.064 0.000 0.075

2.3 并发症情况

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无营养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营养支持后胃肠肿瘤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分析[n(%)]

3 讨 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常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与患者恶性消耗、慢性炎性刺激状态等原因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临床以往的常规营养护理发现,部分患者可发生体内水电解质的失衡,可能与未进行针对性、合理的营养支持导致身体所需营养达不到标准有关,不仅影响手术的进行,甚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能及早发现已存在的营养不足,并给予规范的营养支持干预,将增加患者的临床获益[5]。

研究[6]发现,进行腹部腔镜大手术的患者营养风险高达34.7%,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高达38.5%,远远高于无营养风险组的12.2%,发生营养风险是患者围术期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术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能够准确评估胃肠恶性患者身体所需营养,同时根据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方案,可大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158例胃肠肿瘤患者有营养风险者57例,其中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患者的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34.92%、39.29%、35.82%。肿瘤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与机体营养状况密切相关,营养良好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相对营养不良的患者高,增加营养支持干预后存在营养风险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临床结局发生了明显的改善。Jie B 等[7]发现,45.2% 的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进行营养支持后患者感染并发症的风险降低。本研究中,营养支持组患者ALB 水平明显高于无营养支持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提示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预防性营养支持干预可改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笔者认为应严格控制营养风险筛查下营养支持的质量,过量的营养支持不仅浪费医疗资源,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务必避免营养支持不当而适得其反。

综上,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可得出科学的依据,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预防性营养支持干预可改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胃肠筛查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筛查与干预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房间隔缺损家系致病基因筛查分析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