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式健康宣教在膀胱结石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观察

2021-10-13 04:06司明阳姜红霞秦媛媛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尿路膀胱结石

司明阳,姜红霞,秦媛媛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膀胱结石为泌尿外科多发病、常见病,病因与膀胱异物、营养不良、尿路梗阻、神经源性膀胱、泌尿系感染等有关,其典型症状为排尿困难、尿道疼痛、排尿突然中断,严重危害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1]。液电碎石术、经尿道机械碎石术、超声碎石术等为目前常用膀胱结石治疗方法,其疗效、安全性已得到临床认可,但由于碎石、尿管留置等侵入性刺激,患者会产生明显不适,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2],因此针对膀胱结石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干预极为重要。问题导向式健康宣教是一种个体化、针对性宣教模式,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进行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维持健康的行为习惯,在上尿路结石患者中应用广泛[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膀胱结石患者82例,旨在进一步分析问题导向式健康宣教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2例膀胱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1例为常规组,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1例为问题导向组。常规组女23例,男18例;结石直径8 ~37 mm,平均(22.24±7.02) mm;年龄34 ~63 岁,平均(48.36±7.08) 岁;文化程度:8例小学或初中,18例高中,15例专科及以上。问题导向组女26例,男15例;结石直径9 ~35mm,平均(21.68±6.26)mm;年龄35 ~64 岁,平均(49.42±7.11)岁;文化程度:9例小学或初中,19例高中,13例专科及以上。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经盆腔CT、临床病史、泌尿系平片及彩超检查证实为膀胱结石;伴有不同程度膀胱刺激征、尿路梗阻等;均接受下尿路结石手术治疗,具备正常表达、理解能力;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出血性疾病、肾内外血肿、结石排出通道狭窄或梗阻;近期脑血管病发生史、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精神异常、认知障碍。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如饮食、用药、活动、复查指导及管路护理,并以口头形式实施健康教育,告知膀胱结石病因、临床体征、手术方式、生活预防等,发放健康教育手册。

问题导向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问题导向式健康宣教。①建立宣教小组:成员包括1 名主任医师、2 名主管护师、6 名执行护士。小组成员均接受统一培训,全面掌握问题导向式健康宣教理论知识,充分了解教育细节及流程。主任医师指导、培训膀胱结石教育内容;主管护师评估患者疾病认知,并进行健康教育;执行护士负责各阶段护理工作。②设计调查问卷:综合疾病特点、手术方法、医疗现状制定调查问卷,内容涵盖患者健康状态、疾病认知、心理状态、疾病应对态度、饮食及作息习惯等。③问题分析:根据问卷评估结果,创建健康档案,明确患者普遍关注问题,例如手术安全性、并发症处理、保健知识、术后注意事项等,归纳、分类调查问题,综合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既往病史等,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④教育实施:以模具、幻灯片、知识讲座、宣传栏、视频等形式进行宣教,鼓励增加饮水,促进排尿,并应用利尿剂,促使结石排出;教育后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依从性、新出现问题,据此改进教育方案,巩固、强化宣教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认知情况,以上尿路结石疾病知识调查问卷[4]评定,内容涵盖饮食、活动、饮水、治疗预防及基础知识五方面,每方面均为0 ~20 分,分值越高,疾病认知越好。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以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5](HPLP- Ⅱ) 评定,共52 个题目,满分208 分,得分越高,健康行为越好。③比较两组并发症( 感染、发热、尿潴留、血尿) 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认知情况比较

问题导向组饮食知识、活动知识、饮水知识、治疗预防知识、基础知识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认知情况比较(N=41,± s )单位: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认知情况比较(N=41,± s )单位:分

别 饮食 活动 饮水 治疗预防 基础 组知识知识知识知识知识问题导向组18.46±1.05 17.53±1.83 18.13±1.40 15.28±2.57 16.42±3.04常规组 15.78±2.12 14.26±2.35 16.25±2.34 13.37±2.15 13.74±2.98 t 7.254 7.030 4.625 3.650 4.031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比较

干预前,两组HPLP- Ⅱ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PLP- Ⅱ评分升高,且问题导向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比较(N=41,± s )单位: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比较(N=41,± s )单位:分

干预前 HPLP-Ⅱ评分 干预后t P 组别 问题导向组 123.45±8.16 158.67±12.13 15.426 <0.001常规组 125.72±7.89 147.28±10.54 10.485 <0.001 t 1.281 4.539 P 0.204 <0.00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问题导向组并发症发生率(9.76%) 低于常规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N=41,n(%)]

3 讨 论

膀胱结石是一种常见下尿路结石,在全部尿石症中占比约为5%,不仅可造成下尿路反复感染、排尿梗阻,还可能导致膀胱黏膜恶性病变[6]。因此临床需及时采取科学手术方案,并辅以有效健康教育,以增强患者健康素养,维持健康的行为习惯,改善预后[7]。

健康宣教为临床护理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疾病知识、用药、活动、饮食、休息等进行教育,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健康意识,在促进病情康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效果[8]。但常规宣教模式普遍存在针对性差、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等不足,无法引起患者高度重视,故整体效果不佳。而问题导向式健康宣教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育模式,综合患者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等实际情况予以个体化、针对性教育,能有效弥补常规健康宣教不足,提高教育效果。孔素芳等[9]研究显示,老年多发性肾结石术后患者应用问题导向模式下健康宣教能显著提高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提升自护能力,维持良好健康行为。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问题导向组饮食知识、活动知识、饮水知识、治疗预防知识、基础知识评分及HPLP- Ⅱ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应用问题导向式健康宣教可有效增强膀胱结石患者疾病认知,维持良好健康行为。分析原因在于问题导向式健康宣教将“问题”作为膀胱结石康复、治疗、健康管理聚焦点与主线,注重患者实际需求、主观感受,通过问题提出、归纳、整理,可明确患者到底需要何种教育内容,继而可避免常规教育盲目性、随机性,故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同时采用知识讲座、幻灯片、模具、视频等方式实施健康教育,可弥补常规教育枯燥、古板、单一等不足之处,提升教育趣味性,因此能加深患者知识记忆,进一步提高疾病认知,改善健康行为。血尿为最常见的膀胱结石术后并发症,大多患者能自然痊愈,然而受结石影响,尿路梗阻发生后可能引发泌尿系感染、高热等症状,甚至可出现高风险多重耐药菌感染,从而形成一个持续感染或反复发作根源,引发慢性肾脏病[10]。因此针对膀胱结石患者强化健康教育极为关键。本研究发现,问题导向组并发症发生率(9.76%) 低于常规组(26.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问题导向式健康宣教应用于膀胱结石患者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分析原因在于问题导向式健康宣教针对疾病病因、手术方法、手术安全性、并发症观察及预防等进行系统全面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疾病重视度,继而可促使其主动维持良好健康行为;而通过教育后随访,强化、改进宣教方案,能有效避免教育疏漏,不断提高患者保健意识,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综上,膀胱结石患者应用问题导向式健康宣教有利于提升疾病认知,维持良好健康行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尿路膀胱结石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得了膀胱憩室怎么办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上尿路结石微创术后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得了胃结石千万不能随便喝可乐
中医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