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联合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护生带教过程中的应用

2021-10-13 04:06杜超李秋菊王月霞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内科病例标准化

杜超,李秋菊,王月霞

(河南省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临床见习阶段对护生至关重要,在有限见习教学时间内使实习护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临床实践,培养其临床独立思考及思维能力,是带教老师任务所在[1]。由于呼吸内科疾病种类较多,部分疾病存在季节规律性发作,加之患者自身权利维护意识增强,导致呼吸内科见习教学中典型病人的选择十分困难[2]。标准化病人是指经过系统化、标准化培训,可准确表现病人问题的正常人,通过逼真临床环境及病人问题指导教学[3]。病例导入式教学是一种新兴医学教育模式,通过在教学中导入真实病例提高教学质量。但关于标准化病人联合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实际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仍有待验证。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60例实习护生,探究标准化病人联合病例导入式教学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护理临床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实习的60 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名。两组实习护生均由本院同一组呼吸内科护理带教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对照组男2 名,女28 名;年龄22 ~25 岁,平均(22.89±0.85)岁;学历:全日制大专5 名,全日制本科25 名。观察组男1 名,女29 名;年龄21 ~25 岁,平均(22.57±0.92)岁;学历:全日制大专6 名,全日制本科24 名。两组基线资料( 性别、年龄及学历) 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本院学术与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实习护生个人资料或档案完整,由学校或自联进入本院实习;实习护生知情本研究,均完成学校专业理论学习,签署承诺书。

排除标准:参与其他相关研究者;中途休假者;未按照呼吸内科要求完成实习的护生;二次实习护生;进修护士。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法,即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小讲课,每周1 ~2 次,每周对每位护生进行1 ~2 次晨间提问,每周实行1 ~2 次专科操作示教,每月实行1 ~2 次护理查房。内容包括呼吸内科疾病定义、病理、症状、体格检查、用药、急救、护理问题、化验留取、护理措施、护理目标、评价等基本理论知识及操作。

观察组采用标准化病人联合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具体如下:(1) 标准化病人招募,入选标准:①对护理教学工作热情度较高;②具有一定表演能力,临床工作经验在5年以上,临床带教经验3年以上;③具有良好沟通技巧;④记忆力好,在问诊、体格检查结束后可给护生反馈意见;⑤具有良好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⑥具备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对患者症状、心理特点、感受非常了解,可模拟患者言行。根据入选标准筛选出8 名护理带教老师,负责模拟呼吸内科临床常见症状及疾病种类,通过专家评审最终挑选出6 名护理带教老师成为标准化病人。(2) 培训,①掌握相关带教知识,如标准化病人的职责、意义、目的等;②能准确描述呼吸内科患者常见症状,如咳嗽诱因、痰液性状;发热时是否伴热型、寒颤;呼吸困难程度判断;胸膜炎造成的胸痛程度;咯血性状及量等;③根据呼吸内科常见病编写标准化病人病历,并结合实际,以符合教学要求,还需保证涵盖问诊的全部内容。要求带教老师对照剧本,配合护理情况,进行反复演练,以形成最真实的标准化病人演示;④对评分标准熟练掌握,考核过程中可对护生表现客观打分;⑤考核,在通过专家组验收通过才可参与到临床教学。将学生分为6 组,每组5 人,在实施理论教学前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相关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包含以下方面:病例临床资料展示、标准化病人现场演示、教师对患者评估、评估后采取的护理方案、学生对老师评估实施再评估等,完成相应教学后,由专业人员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评价,以提升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中,需事先设计临床场景,进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标准化病人演示场所,起到实践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对应护理方法。

1.4 观察指标

(1) 出科考试成绩,在带教结束时以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评估实习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总分100 分,理论成绩60 分,由呼吸内科带教组根据带教大纲统一制定知识内容;实践成绩40 分,以临床病例模拟与操作能力考查为主,统计具体得分情况,得分越高,掌握越好。(2) 评判性思维能力,以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 进行评估,CTDI-CV 包括寻找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分析能力、求知欲、批判思维的自信心、认知成熟度7 个维度,每个维度10 条内容,共70 条,每条以1 ~6 分赋分,总分70 ~420 分,分值越高,表明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3) 带教满意度,由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态度、教学能力、教学表现等评分,共20 条,总分100 分,得分91 ~100 分评为非常满意,得分65 ~90 分评分一般满意,得分<65 分为不满意,统计一般满意与非常满意计为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出科考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及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出科成绩比较(± s )单位:分

表1 两组出科成绩比较(± s )单位:分

数 理论成绩 实践成绩 总成绩组别 例观察组 30 51.69±3.85 34.02±2.54 85.71±5.03对照组 30 48.99±2.99 30.10±2.08 79.09±4.19 t 3.034 6.540 5.539 P 0.004 <0.001 <0.001

2.2 两组CTDl-CV 评分比较

教学前两组CTDI-CV 评分比较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观察组CTDI-CV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CTDl-CV评分比较(± s )单位:分

表2 两组CTDl-CV评分比较(± s )单位:分

数 教学前 教学后组别 例观察组 30 315.36±50.32 403.62±48.15对照组 30 319.15±48.68 371.65±50.69 t 0.297 2.505 P 0.768 0.015

2.3 两组带教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带教满意度96.67% 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见表3。

表3 两组带教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如何将医学生培养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成为社会面临的热点问题[4]。传统带教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在教学大纲基础上传授理论知识点,注重知识灌输及自身记忆,学生多为被动接受教学知识,缺少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培养,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学生知识掌握较差,步入岗位后缺乏分析问题能力及工作主动性[5]。

病例导入式教学是以病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更重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及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标准化病人是将经过特定训练可逼真模仿患者情况,进而评估护生操作技能,充当评估者和教师,进而避免由于缺乏典型患者导致的教学无法进行[6]。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及总成绩高于对照组,教学后观察组CTDI-CV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标准化病人联合病例导入式教学应用于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护生带教过程可提高出科考试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病例导入式教学可使呼吸内科疾病典型病例特点较为逼真地显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更为全面了解疾病特点,为成为合格护士奠定良好基础,而标准化病人引入又可弥补疾病典型患者缺乏的不足,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带教满意度96.67% 高于对照组73.33%(P<0.05),可见标准化病人联合病例导入式教学应用于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护生带教过程可提高带教满意度。

综上所述,标准化病人联合病例导入式教学应用于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护生带教过程可提高出科考试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带教满意度。

猜你喜欢
内科病例标准化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内转科型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标准化简述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