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惩戒教育

2021-10-14 03:33张秀君王艳芳
教育界·下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尊重理解惩戒

张秀君 王艳芳

【摘要】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不论是一般惩戒还是较重惩戒,很有可能导致其出现厌学情绪和行为。为此,教师对学生实施惩戒教育时,要时刻秉持着对学生真诚尊重,从多角度考虑,让惩戒更有温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行,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关键词】惩戒;有温度;爱心;尊重;理解

惩戒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其目的重在教育。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不论是一般惩戒还是较重惩戒,很有可能导致其出现厌学情绪和行为。《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里提到的“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等惩戒方式,在实际惩戒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如此简单。惩戒的执行需要艺术,更要带着温度前行,时刻秉持着对学生真诚尊重。这样,学生和家长才会支持惩戒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感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让惩戒教育更有温度。

一、高悬“戒尺”不常用,让惩戒更有温度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惩戒教育,比如“夏”“楚”“戒尺”,都是古代用来惩戒学生的。鲁迅先生回忆寿镜吾老先生时有这样的描述:“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一旦孩子不服从管教,只是高高扬起,已经很有威慑力了。魏巍在回忆蔡芸芝老师时有这样温暖的画面:“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存心要打的意思。”这可以说是多年后学生心目中的美好记忆。教师有“戒尺”惩戒的权力但是不常用,把握好尺度,能不惩戒的便不惩戒,学生在内心会领会教师的爱意,这便是惩戒背后的温情。

二、惩戒前后耐心、多角度沟通,让惩戒更有温度

任何教育方式背后的理念,一定是师生在尊严上、感情上、思想上、人格上的平等,彼此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所以惩戒之前要有铺垫,惩戒之后要安抚并跟家长做耐心沟通。

惩戒之前,教师先要了解清楚事实真相,没有调查就没有惩戒。清楚事情原委后,与学生认真交谈,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如不惩戒对学生以后的人生会有什么弊端。惩戒不是学生向教师低头,而是向“规则”低头,惩戒也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负责。惩戒前的铺垫,可以让学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

惩戒之后的安抚和教育要跟上。惩戒之后,首先,教师要多关注惩戒对象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多关心,多开导和鼓励,避免消极反应蔓延,让积极变化得到充分肯定,让学生知道惩戒也是一种爱,是为了让学生更阳光、更健康,既有助于他们更快地融入集体,也有利于他们积极改正错误,恪守规矩。这样,惩戒的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其次,惩戒之后,教师要及时跟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家长孩子在校的行为情况,并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状况,在爱孩子这一共同出发点上与家长达成共识。再次,班主任可以在家长群中开展“家庭教育”小沙龙,每周请“教子有方”的家长进行分享,更好地形成家校合力,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关爱中成长进步。

三、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惩戒更有温度

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方法,只有不变的情怀,那就是走近孩子,爱护孩子,如春风化雨般给孩子温和的教导、贴心的帮助。面对那些“屡教不改、行为不当”的孩子,笔者有时冲他们着急,大声地训斥,但是除了沉默不语,孩子没有别的反应,过一段时间,仍然出现同样的问题。笔者必须要调整策略。多次下来,你会发现,教师想直截了当地帮孩子改正错误,把他的错误公之于众,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不再犯类似错误,这种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这种公开批评,是把孩子内心最敏感的自尊心暴露出来,并去伤害。这样下去,想看到孩子的改变几乎没有可能。这一次,笔者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谈。孩子逐渐打开了心扉,愿意和笔者说话了。其实,孩子心里很在意教师的看法,很想获得教师的认可,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教师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和关爱,孩子可能就不会再有不当行为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在学生犯错误时,很多教师习惯采用批评教育的方式,认为自己的“经验之谈”是拯救学生的靈丹妙药。事实上,这种“训话”不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容易使问题沉积下来,成为师生之间的一道感情障碍。班主任不应生拉硬拽着学生朝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前行,而应用尊重、宽容和信任给学生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摸索前行,碰壁,然后确定方向,最终学生一定会找到那个洒满阳光的出口。这才是真正的成长,才是真正的教育陪伴。

仍然记得多年前,笔者刚刚当班主任时,看到个别学生言行不当或课堂表现不佳,都会在课下走到他身边,轻声提醒他刚才的表现,如何做会更好。没想到多年后遇到当年的学生,他尤为感激地说:“您没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我,很给我留面子,喜欢您这样的老师。”其实,私下里的个人批评也是对学生错误行为的一种惩戒,又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尊严。尽量保护学生自尊心的惩戒是有温度的惩戒,也是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体现。

四、学生自主选择惩戒方式,让惩戒更有温度

平时,笔者跟班里的学生做过交流,大家认为犯了错误就要付出代价,接受惩罚,教师批评惩戒没有问题,不能接受的是不分场合、语言尖酸刻薄、动辄发火的情绪化批评惩戒。由此看来,其实惩戒不是行不行的问题,而是当不当的问题。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能让孩子在犯错误后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惩戒方式,就会把教育惩戒变成学生违反自我承诺后的一种自我教育,这样有利于师生关系和谐,而且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班里有几个学生沉迷网络,经常组团打游戏。这个时候,班主任不能简单地罚站,点名批评,要求学生写检讨书等,而是适时地召开“网络的利与弊”的主题讨论班会。班会课结束后,让沉迷网络的学生自主选择补救方法:①写一篇“沉迷网络的危害”的主题文章;②为主题班会做三分钟的总结发言;③主动上交手机给班委会管理一个月,班委根据其日常表现,决定每周末该同学使用手机的时间。

经历几次类似的解决方式后,班主任针对本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跟同学们共同商讨制订属于本班的“惩戒套餐”,犯错误时选择其中一种执行:①根据事情经过来编写情景剧,班会课上进行模拟表演;②有错误要付出代价,一周之内不能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如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打篮球等;③针对自身所出现的问题做调查研究,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小论文;④利用休息时间,坚持为班级同学服务一星期,如擦黑板、扫地、摆放桌椅等;⑤为全班同学表演节目,如唱歌、跳舞、讲励志故事等;⑥利用早自习或者班会课做自己所出现问题的相关主题发言,三分钟,脱稿……

五、因人施策,让惩戒更有温度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班主任在实施惩戒教育时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学生的个性、错误性质、心理承受力和实际状况等因人施策。

每个值日小组中都会有调皮偷懒的孩子。有一次放学后,笔者到教室检查卫生打扫情况,组长罗松涛对笔者说:“老师,苗又玮光捣乱,不干活。”罗松涛是个老实孩子,既要干活又要给其他同学分配任务,管理调皮的学生,真是难为他了。于是,笔者对苗又玮说:“苗又玮,你来担任组长吧!一定要负起责任来!”第二天值日,笔者去教室检查的时候,大部分活已经干完了,教室里只剩下罗松涛和苗又玮两个人,他们正在检查教室里的死角,关闭门窗,苗又玮就好像换了个人似的,真让人感到意外。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尊重,根据其个性特点,找到正确的惩戒方式。这样一来,问题孩子是有可能转化的。

小吕是班上的后进生,各科基础薄弱,缺少学习兴趣,经常完不成作业。第二天,教师严格要求没完成作业的同学站着。小吕要面子,这样的惩戒使得小吕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对学习越来越反感。小吕虽然学习不好,但是在班里乐于助人,热爱劳动,集体荣誉感强,富有正义感。有一次大课间自由活动时,班里的两个男生因为丢沙包而起了冲突,两个人在操场上扭打在一起。小吕见状,毫不犹豫,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拉架。为此事,打架的两名男生事后特别感谢小吕。笔者也在班里表扬了小吕的正义之举。“小吕做卫生从来不偷懒。小吕主动帮助同学发试卷。冬季长跑小吕从不喊累,有毅力!小吕的字有进步了……”一次次地不断强化其美好品德,不到一个月,小吕的作业交齐了,课堂上也能看到他专注听讲的眼神了。对于小吕不完成作业的行为,笔者采用的是“冷淡式惩戒”,不予理睬,根据后续事件,肯定他的美好品质,激发他的上进心,从而使其做出改变。

六、惩戒与赏识并举,让惩戒更有温度

惩戒是过程,不是结果,所以惩戒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是必要的。班里有几个学生违反了纪律,为了给他们一些惩罚,笔者让他们值日一周。第一天值日,笔者放学二十分钟后去教室检查卫生时,班里仍然一片狼藉。笔者顿时火冒三丈,严厉批评了他们。他们都害怕了,乖乖地打掃完卫生回家了。第二天值日,笔者再去检查的时候,他们已经快打扫完了,走进座位间一看,虽然大的纸片都扫了,但仍然有很多碎屑没扫干净。笔者下令:“重新扫!”并且亲自在讲台上盯着。这一次卫生完美。笔者对他们说:“以后就按这个标准来!你们虽然是被老师惩罚的,但是比班里其他同学打扫得都要好!”他们听了表扬,特别高兴,以后的几天,干劲儿都特别足。惩戒是必要的,但是惩戒的同时,要及时鼓励和肯定,这样就会发现“学生的能力远比你想象得要强”。

学生需要赏识,但需要的是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基础之上的发自内心的赞赏,而不是放之四海皆可用的空洞的“你真棒”。在班级活动中,笔者会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于细微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逐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曦的作业一直很潦草,任凭教师如何耳提面命,都收效甚微。一天,笔者发现她的作业认真多了,于是刻意给了她一个大大的“优秀”,并在课堂上让同学们传阅她的作业,表扬她书写进步大。接下来,小曦的作业写得更加认真了。但好景不长,过了两个星期,小曦的作业又恢复了原形,怎么办呢?笔者得想个办法,于是把她最好的作业和最潦草的作业放在一起,用PPT展示给同学们看,并故意请同学们来点评:“同学们,你们看看哪一位写得好?”学生纷纷回答;第一位同学。笔者接着说:“这两份作业其实是同一个人写的,你们信吗?”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啊?”,表示不相信。笔者说:“真的是同一个人写的。说明这位同学是有能力写好的,只是她的态度出了问题。只要同学们都端正态度,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写得非常漂亮!”笔者想这就是赏识的力量吧,让一个孩子能有如此大的进步。

有温度的惩戒教育,源于对学生的尊重和爱。班级里每天都会有各种突发状况,班主任要冷静、谨慎、恰当地使用惩戒教育方式,把对学生的尊重和爱融入惩戒中,耐心沟通,因人施策,自主选择惩戒方式,适当地鼓励和指导等。这种带有爱心和尊重的温情惩戒,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行,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郑立平,张乐华.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10).

张成强.小学班主任温情惩戒教育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6(10):239.

王晶.浅谈师生的沟通艺术[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6):326-327.

凌洁,黄家国.让惩戒有温度[J].专题研讨,2021(01).

猜你喜欢
尊重理解惩戒
忘却歌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也谈“教育惩戒权”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