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及肝素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在颅内感染病原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2021-10-18 12:08付敏向少伟吴洪崔显念李松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脑脊液细菌性细菌

付敏 向少伟 吴洪 崔显念 李松

颅内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包括细菌性颅内感染、病毒性颅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颅内感染等,感染的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且感染程度对病人的预后也有明显影响,因此如何鉴别诊断颅内感染病人的感染类型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1-2]。多数研究显示[3-4],虽然脑脊液细菌培养是诊断细菌性颅内感染的金标准,但细菌培养花费时间长,短时间内无法明确诊断,容易错失最佳治疗时机[5]。近年来PCT、CRP、TNF-α、IL-6以及HBP等指标的检测为颅内感染的鉴别诊断提供了较有价值的诊断标志物[6]。因此本文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临床纳入2017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颅内感染病人。细菌性感染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1~76岁,平均(43.4±5.2)岁,病程1~6天,平均(3.1±0.6)天。病毒性感染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0~78岁,平均(44.2±5.3)岁,病程1~8天,平均(3.2±0.8)天。结核性感染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2~75岁,平均(43.8±5.4)岁,病程1~5天,平均(3.2±0.4)天。各组病人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7]:(1)符合颅内感染诊断标准的病人,且符合腰穿适应证;(2)年龄在18岁以上,80岁以下的病人;(3)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字的病人。

排除标准:(1)真菌感染或非感染疾病病人;(2)合并全身感染者;(3)有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脏器功能受损等其他严重疾病者;(4)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5)有颅脑手术史。

二、方法

1.指标检测:所有病人在入院后24 h之内,取脑脊液2 ml置于无菌管中,静置30 min后上离心机离心,3 000 r/min,离心5 min后得到上清液。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进行PCT水平检测(电化学发光法),采用RL7600-110 Hitach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CRP水平检测(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TNF-α水平检测,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IL-6水平,采用酶免疫分析法(EIA法)进行HBP水平检测。

2.脑脊液细菌培养:按粟氏玻片离心法开展脑脊液细胞制片,选择新鲜脑脊液置于沉淀管内,以低速离心后晾干,选择迈格吉染色以及镜检,遵照候氏分类法进行细胞分类与诊断。

3.治疗方案:万古霉素,1.0 g/次,2次/d,静滴;美罗培南,2 g/次,间隔8 h一次,静滴。持续用药1周。

4.观察指标:观察三组病人治疗前后PCT、CRP、TNF-α、IL-6以及HBP水平,分析PCT、CRP、TNF-α、IL-6以及HBP联合检测对颅内感染病原鉴别的诊断价值。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1.各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对比: 三组治疗前后的PCT、CRP、TNF-α、IL-6、HBP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细菌性感染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结核性感染组治疗后除PCT之外其他指标均优于治疗前,而病毒性感染组治疗后的CRP、HBP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 各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对比

2.单一与联合检测的结果对比:联合检测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度均高出单一检测(P<0.05)。见表2。

表2 单一与联合检测的结果对比(%)

讨论

颅内感染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其中感染类型较多,常见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8]。以往常规检查指标对不同类型的颅内感染虽然诊断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较差,难以鉴别诊断颅内感染类型[9]。虽然脑脊液细菌培养是诊断细菌性颅内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时间较长,限制了临床的应用[10]。因此寻找更高效的鉴别诊断指标是关键。

近年来,医疗水平不断进步,PCT、CRP、TNF-α、IL-6、HBP指标被提出,且经研究发现其在颅内感染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具体机制尚未统一。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组治疗前后的PCT、CRP、TNF-α、IL-6、HBP相比差异显著(P<0.05);联合检测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度均高出单一检测(P<0.05),证实指标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不仅能够鉴别感染类型,同时可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为后续调整方案提供参考。其中PCT是CT前体肽,主要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在血液和脑脊液中含量极低[11]。在颅内细菌感染时,脑脊液PCT水平有明显上升。但在颅内病毒感染时,脑脊液PCT水平并不会明显升高,仅出现轻度上升。CRP是临床上常用的传统炎症指标,属于急性时相蛋白,主要来源于病人肝脏细胞,升高幅度一般随着感染的范围和程度呈正相关,在诊断感染性疾病时效果较好。TNF是一种多肽性激素,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针对细菌性颅内感染病人的研究显示,入侵脑脊液的细菌会释放内毒素、磷壁质酸等炎性成分,刺激上述细胞大量分泌TNF-α,从而导致TNF-α水平明显上升。TNF-α水平上升又会激活上述细胞,形成正负反馈,促进上述细胞释放TNF-α,因此在细菌感染时TNF-α水平明显升高[12]。IL-6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多功能单链糖蛋白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研究发现[13],在有细菌进入颅内时,外周巨噬细胞进入脑脊液合成多种细胞因子,同时IL-6大量分泌,导致IL-6水平明显升高。HBP又称为azurocidin,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的嗜苯胺蓝颗粒中。有研究发现[14],在发生细菌感染时,细菌释放的毒素会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HBP,导致HBP水平升高。而在发生病毒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仅少量释放HBP,导致HBP水平轻度升高。另外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人的神经元受损程度较严重,可造成中小动脉的闭塞性动脉炎,形成脑梗塞,且在脑实质浅层,存在脑肿胀、炎性渗出物以及干酪样结节,加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人病情较为严重,脑脊液循环后可造成脑积水以及颅内压升高现象,同时引发神经元变性坏死,炎症渗出后穿过脑膜以及室管膜,并入侵脑实质,从而导致其PCT、CRP、TNF-α、IL-6及HBP水平呈现异常表达。陈若虹等学者曾进行分析[15],选择颅内感染病人64例进入实验,按不同感染类型分组测定PCT、HBP等指标,结果显示细菌性感染组的指标高出其他组,且指标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与本文结果较为相近,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指标可成为颅内感染的重要指标,并能鉴别感染类型。

综上所述,脑脊液PCT、CRP、TNF-α、IL-6及HBP联合检测对颅内感染病原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区分颅内感染病原类型,从而指导临床对症治疗。

猜你喜欢
脑脊液细菌性细菌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鼻水”流不停小心是脑子漏水
棚菜出现各种“烂” 重防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脑子也是水做的
细菌大作战
冰箱里的细菌会被冻死吗
细菌惹的祸
发生在头外伤后的脑脊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