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 平扫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

2021-10-18 08:58黄日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7期
关键词:阑尾阑尾炎螺旋

黄日光

(那坡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广西 百色 533900)

阑尾炎为临床常见的一类外科疾病,因临床发病机制不同导致炎性改变不一致。发病人群中男性患者多见于女性[1]。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严重右下腹部疼痛,临床主要表现转移性右下腹痛,病情进展迅速,如不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开展治疗,会威胁患者身体健康,甚至会出现各种并发症,重者威胁生命[2]。医疗条件不成熟时,阑尾炎早期诊断会合并较高误诊率、漏诊率。近些年来,我国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相关设备发展有利于阑尾炎诊断。多层螺旋CT 及B 超为临床常见影像学诊断技术,并成为急诊急腹症诊断重要检查手段[3]。为此,文章基于病理检查结果基础上,就收入的120 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开展多层螺旋CT、B 超诊断,就其临床干预效果进行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4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120 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外科学》第八版中诊断标准:伴有腹痛症状,有或无恶心、呕吐、乏力及发热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②纳入对象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③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IRB-2019-269);④患者无影响研究开展其他疾病,如其他肠管病变。排除标准:①临床一般资料不全者;②中途转院者。120 例患者中男65 例,女55 例,年龄10 ~75 岁,平均(36.5±4.5)岁。病理检查疾病部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2 例,坏疽性阑尾炎16 例,单纯性阑尾炎10 例,合并阑尾周围脓肿12 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超声及多层螺旋CT 检查,超声:选取美国GE 公司LOGIQE9 彩色多普勒超声为患者进行检查,凸头探头频率调整至3 MHz ~5 MHz、5 MHz ~8 MHz 线阵探头频率调整为10 MHz。叮嘱患者维持仰卧位,选择超声探头并进行逐步加压,以利于肠内空气排空,检查范围:围绕右下腹髂血管大肌中心点,逐渐向肝下缘、盆腔进行拓展,并对上述部位开展多切面、全方位扫查。多层螺旋CT 检查:仪器为联影UCT760-64 排机螺旋扫描,层厚及间隔调整为0.5 cm,扫描时间:16 ~19 s,电流为150 mA,电压为120 kV,按照层厚及其间隔分别予以3 mm、1.5 mm 标准重建,并选择二维重组图像分析软件完成多平面重建,并选择血管分析软件完成曲面重建。膈面至耻骨联合位置作为扫描范围。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多层螺旋CT 和B 超对坏疽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检出率均为100.00%,多层螺旋CT 对阑尾周围脓肿检出率为91.67%,高于B超的83.33%,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多层螺旋CT 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检出率97.56%显著高于B 超的85.37%,总体检出率97.50%显著高于B 超的87.50%(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不同阑尾类型诊断结果比较[n(%)]

3 讨论

阑尾炎临床诊断中,往往临床诊断难度较大,与以下几类因素相关,一为阑尾位置不定,往往对不同病理类型分型阑尾炎其诊断上,特征呈现一定差异性,表现为阑尾阴性切除状况。同时,对部分阑尾炎患者而言,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不够典型,其表现与多种内科疾病产生混淆,如肠梗阻、急性肠胃炎等。为保证临床各项治疗疗效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阑尾炎诊断准确率尤为重要。以往对阑尾炎早期诊断上,包括超声、CT,但超声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对肠道胀气、肥胖患者应用准确性偏高,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而言,甚至会延误治疗时机[4]。因此,超声诊断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相较超声诊断,CT 诊断诊断价值更高,在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多层螺旋CT 平扫下对急性阑尾炎诊断上主要依据异常阑尾、阑尾周围炎性表现,此时CT 上急性阑尾炎征象为直接、间接表现。直接征象改变呈现阑尾肿大,当阑尾直径>6 mm,管壁厚度>2 mm 时,其结果表明阑尾局部伴有缺损情况,可提示阑尾穿孔。研究指出[5],此时阑尾外径>7.8 mm 时,可有效提高急性阑尾炎诊断灵敏度,高达97.6%。其间接征象表现上,以阑尾周围脂肪组织内部呈现絮状高密度增高影,提示阑尾和小肠系膜水肿增厚,且周围邻近腹膜呈现增厚改变,并形成阑尾周围积液和蜂窝组织炎、脓肿,此时直肠末端肠壁伴有水肿、增厚等改变。伴有阑尾腔内粪石、积液,此时可高度怀疑为阑尾炎。临床报道提示[6],急性阑尾炎患者中,11%~52%合并阑尾粪石,但并非为无阑尾粪石者无急性阑尾炎。同时,对阑尾无肿大增粗及阑尾周围无炎症渗出等患者,此时无法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对阑尾边缘、周围合并游离气体者,需高度怀疑患者合并急性阑尾炎穿孔,此时阑尾合并肿大增粗,可初步确诊,若阑尾表现为正常,需及时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并建议临床随访[7]。本组收入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开展多层螺旋CT 与B 超诊断,结果提示,多层螺旋CT 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检出率为97.56%,显著高于B超的85.37%(P<0.05),且多层螺旋CT 整体检出率97.50%显著高于B 超的87.50%(P<0.05)。结果得出,多层螺旋CT 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诊断准确率较高,误诊及漏诊发生率偏低。此时不同病理分型上,其阑尾炎CT 特征改变不尽相同,进而指出,CT 诊断优势为准确率高、诊断价值显著。

本文进一步得出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性高,为此,笔者就CT 诊断中相关注意事项如下总结:①患者开展CT 诊断过程中,开展腹部扫描过程中仔细观察阑尾情况,期间需加强对周边阑尾组织观察,包括炎症及阑尾直径[8]。以往超声诊断中,当阑尾直径在6 mm 以上时,则患者合并阑尾炎,当直径越大表明阑尾炎坏疽、穿孔可能性越大。但仅仅依据阑尾直径大于6 mm 从而判断为急性阑尾炎,诊断不明确,需与周边脂肪间隙情况以及阑尾浆膜面改变联合诊断,此时若阑尾直径为6 ~10 c m,可确诊患者伴有阑尾周围炎症[9]。②阑尾周边脂肪组织较少,此时开展CT 诊断对阑尾诊断有一定局限性,当伴有少量炎性渗出变化时不容易显示。因此,临床收入患者中,如小儿、身体偏瘦、妇女需加强扫描,通过观察阑尾区域薄层,确保诊断结果准确性。③对部分患者急性阑尾炎表现不典型时,极易与其他急性疾病混淆。甚至部分急性阑尾炎患者合并上述急腹症,此时CT 检查期间需与疾病鉴别诊断。对影像科医师而言,开展CT 诊断期间需考虑上述问题,将上述问题结合到疾病诊断中,进而提高诊断效能,降低误诊、漏诊发生率。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临床相关应用中,多层螺旋CT 为理想检查方法,对疾病诊断符合率高于B 超,为保证临床诊断并配合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合理依据,进而减少、避免临床各类并发症发生,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阑尾阑尾炎螺旋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老年复杂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
阑尾炎有哪些分类
阑尾真的无用吗?
阑尾炎能自愈吗?
阑尾炎一定要用手术治疗吗?
奇妙的螺旋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