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隐球菌感染的磁共振影像分析

2021-10-18 08:58梁娜娜通讯作者齐妮妮黄常倩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7期
关键词:肉芽肿基底节脑膜炎

梁娜娜,李 萍(通讯作者),齐妮妮,黄常倩

(阳光融和医院影像中心 山东 潍坊 261000)

隐球菌感染属于慢性传染病或者是亚急性传染病,是因为新型隐球菌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包括:肉芽肿病变、脑脓肿病变以及隐球菌性脑膜炎病变较为常见,主要集中在患者肺部位置,形成隐球菌肺炎[1]。长时间使用皮质激素、长时间暴露在真菌环境以及长时间服用抗菌药物与颅脑隐球菌感染存在相关性。在临床中极易发生颅脑隐球菌感染漏诊或误诊事件,极易和其他颅脑类疾病或者是感染混淆,若未能予以患者早期有效治疗则会导致病情恶化,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与女性患者相比较,男性患者发生颅脑隐球菌感染率相对偏高。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在某些条件方面会受到一定限制,大部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未能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ART)治疗,自身免疫力相对偏低,属于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高发群体。因此,本研究分析MRI 对颅脑隐球菌感染价值作用,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共抽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1 月我院影像中心提供的105例经临床诊断确诊为颅脑隐球菌感染病例,获得患者完整资料后进行分析。对以上105 例患者全部开展MRI 诊断,包括男性65 例,女性40 例,年龄45 ~80 岁,平均(62.58±3.12)岁,105 例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MRI 检查:超导磁共振(生产厂家: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型号:1.5T),序列分别为弥散加权成像(DWI)、横断位加权成像(T2WI)、矢状位加权成像(T1WI)、横断位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选择矢状位T1加权成像增强扫描,将钆喷酸葡胺注射液15 mL作为对比剂。

1.3 观察指标

分析MRI 影像学,相关资料全部由本院两名资深医生以及放射科工作人员进行诊断并分析,若其分析过程中存在分歧意见,则与放射科主任医生之间进行沟通随后达成共识。异常信号分布状况是本次研究重点观察指标。

病变特征:粟粒样结节、脑血管间隙(VR)扩大、胶样假性囊肿、斑片样信号、肉芽肿形成;异常信号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以Excel 2007 整理数据,再导入数据至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105 例患者MRI 异常信号分布状况

105 例患者中异常信号分布最多的是颅脑基底节(64.76%),其次为单侧基底节(64.76%)、双侧基底节(40.00%)、基底节合并其他部位(37.14%)、其他(30.48%)、深部白质区(30.48%)以及脑膜(27.62%),所占比例最少分别为小脑脑膜(2.86%)与脑干(2.86%),见表1。

表1 分析105 例患者MRI 异常信号分布状况

2.2 分析105 例患者MRI 病变特征

在105 例患者中MRI 病变特征占据比例由低至高依次是:粟粒样结节或斑片样信号(7.62%)、胶样假性囊肿(11.43%)、肉芽肿形成(23.81%)以及VR 间隙扩大(单侧或双侧)(57.14%),见表2。

表2 分析105 例患者MRI 病变特征

2.3 分析25 例肉芽肿形成MRI 信号特征

25 例肉芽肿形成患者主要MRI 信号特征为:T1WI 低信号;FLAIR 以及T2WI 高信号;1 例T1WI 增强有强化,见表3。

表3 分析25 例肉芽肿形成MRI 信号特征 单位:例

2.4 分析60 例VR 间隙扩大(单侧或双侧)患者MRI信号特征

60 例VR 间隙扩大(单侧或双侧)患者MRI 信号特征主要表现为T1WI 低信号;FLAIR 以及T2WI 高信号;T1WI 增强无强化,见表4。

表4 分析60 例VR 间隙扩大(单侧或双侧)患者MRI 信号特征 单位:例

3 讨论

隐球菌感染发生率在正常人群中相对较低,通常为十几万分之一。然而部分免疫力较低人群,尤其是艾滋病患者出现隐球菌感染事件发生率较高,极易出现隐球菌类疾病。通常颅内真菌感染绝大部分属于亚急性发病或者是慢性发病,其主要特征为发病十分缓慢,早期阶段无任何明显症状表现,随着病情持续发展会出现颅内高压导致头痛症状,没有特异性症状表现,所以在临床方面极易出现漏诊或者是误诊。颅内感染真菌绝大部分均为条件致病菌,是由于脑屏障损坏、血管屏障损坏或者是侵染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患者,将引发膜外脓肿、颅内肉芽肿或者是脑膜炎等一系列脑部疾病。隐球菌感染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当中,目前该疾病主要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部分研究人员指出,和脑脊液中存在肌酐和天门冬素有利于真菌生长相关。同时,真菌引起脑膜炎最常见的类型是隐球菌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基本相似,然而有时隐球菌性肉芽肿局限在脊髓或者是脑部某一位置,和脑脓肿以及脑瘤等相似。

本研究结果显示,105 例患者中异常信号分布最多的是颅脑基底节,是因为基底节以外发生病变主要集中在脑膜,引起脑积水、脑膜增厚等。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MRI 病变特征占据比例最高是VR 间隙扩大(单侧或双侧)。有部分研究指出,高血压和脑血管间隙扩发之间存在相关性,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中,而脑血管间隙扩大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颅脑真菌感染。据有关研究报道显示[2],在临床中患有颅内真菌感染疾病患者当中,脑血管间隙扩大是该疾病患者主要病变类型。还有一部分研究报道则表示[3],患有颅内隐球菌感染疾病患者通过开展MRI 检查后显示,胶样假性囊肿以及脑血管间隙扩大是该疾病患者主要病变类型。因此,对于颅脑隐球菌感染病变类型的研究还需作出深入探讨。本研究结果显示,25 例肉芽肿形成患者主要MRI 信号特征为:T1WI 低信号;FLAIR 以及T2WI 高信号;1 例T1WI 增强有强化。60 例VR 间隙扩大(单侧或双侧)患者MRI 信号特征主要表现为T1WI 低信号;FLAIR 以及T2WI 高信号;T1WI 增强无强化。有报道指出[4],颅内真菌感染影像学特征分别为:MRI 扫描显示T2WI 信号变化大,以略低信号或者是高信号为主,T1WI 低信号,脓肿或者是真菌肉芽肿主要集中在脑池四周或者是基底节位置,在CT 上一混杂密度或者是高密度为主。真菌性脑膜炎主要集中在脑基底池,在CT 下密度下降,脑沟回变浅,通过开展MRI 扫描后T1WI呈略低信号或者是等信号。所以,真菌感染特征性表现可能是脑膜炎T2WI 明显高信号和T1WI 低信号内容物[5]。

总之,针对颅脑隐球菌感染患者开展MRI 诊断至关重要,经MRI 影像学分析其病变特征以肉芽肿病变以及脑血管间隙扩大为主,具有极高信号异常率,同时T1WI低信号。MRI 病变特征占据比例最低为粟粒样结节或斑片样信号和胶样假性囊肿。

猜你喜欢
肉芽肿基底节脑膜炎
吡美莫司乳膏外用治疗早期蕈样肉芽肿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Vaccination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临床病理分析
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