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麦里的苏州

2021-10-18 07:33褚馨
苏州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耳麦平江高旭

褚馨

苏州一直没有类似“印象西湖”这样的大型实景演出。或许是没必要,或许是不能够——那种恢弘的、淋漓式的全景画幅,不一定适合拿来展现苏州。有人说,苏州的点点滴滴,只能一样样去细看,就像那么多园林,其中竟没有一个能够作为全权代表,只能说每一座园林都很苏州,但若只说一座,总有挂一漏万的遗憾。

“江南小剧场”就有点这样的意思,花开若干,各表一枝。说起来,《声入姑苏·平江》也是倚着吴侬软语这座富矿,有意无意掘出的一块宝藏。苏州闲话里的千娇百媚与气定神闲,红尘市井里的千姿百态与柔情似水,声声入耳,句句入心。琵琶弦子里的苏州之音,原来也可以随着调性的转换,翻飞出不同的心境。

☉ 沉浸式感官体验剧《声入姑苏·平江》

☉ 《声入姑苏·平江》宣传海报

在今年夏天的疫情反弹之前,“声入”已经悄无声息演了八十多场。说它悄无声息,是因为观众需要戴着耳麦,刷步近万——在这个全程两小时的沉浸式演出中,仅仅从表面上看,观众似与平江路上的普通游客无异。摩肩接踵的人流之中,他们是近乎隐形的存在,但他们又确凿穿行于另一个时空。在故事氤氲的氛围中,在旧时市声的簇拥下,迎面走来的赛金花似真似幻……旧声腔曼妙,丽影憧憧,在折叠了的时空里,故人显影,往事重提,这是平江路乃至这个城市的另一些维度,平淡日常之下不易察觉的几缕光亮……走走停停间,他们又要进出潘家,亲历也惊心也动人的国宝抢救;忽忽又到青石桥畔,即便是在一堆陌生人里,也有古往今来从无走样的爱与哀愁,说共鸣就共鸣,说共情就共情……虽然谈不上宏大叙事,但形状与大小都是正正好好,容得下几许窥探之心,装得下一碗乡思之愁。

声入姑苏,入,有一点润物细无声的意思。观众不是屏息静坐观剧就好,而是要跟着剧情的走向,时时位移,不时互动,乃至成为剧情的一部分。传统戏剧,是以舞台布景的切换推动剧情,但在“声入”系列,场景无法快切,空间的改变要靠自然发生,也即观众自己走出走进。这种沉浸式的演出模式其实是受了德国《摇摆城市》的启发,戴着耳机行走城市,声音的渲染不停激发着哲思的汹涌。《摇摆城市》会带观众涉足商场、地铁,甚至医院、墓地,由生入死式的场景,思考多于感受。上海话剧中心将《摇摆城市》引入中国之后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鲁迅之路》即是成功一例。高旭与他的团队看完《鲁迅之路》之后都觉得特别好,它呈现鲁迅的上海岁月,以一条路线串联他在上海留下的足迹与遗存,形式新颖,布局精致,但是整体既轻巧又饱满,似小剧场的规模,虽然搬到了户外,但是演出设置并不算复杂,可参照性很强。

“不复杂”是一个重要的考量。但凡大型制作,不仅有经费与精力之考量,其实也有一个能否落入常态化存在的计量。作为“江南小剧场”的重要一支分舵,《声入姑苏·平江》需要经常性地上演,它的“剧设”不是城市形象片,也不是重要接待的保留剧目。它有文旅结合的底色,但它也要有作为保留剧目的底气。户外剧场,不可控因素相对较多,可操作性因此显得重要。所以,即便是剧情路线也须经过一番严密设计,始于状元博物馆太傅第的溯源,终于相门城墙上的回望,这其中有演出完整性的计量,也有出行便利的考虑。

“声入”在平江路,每周三、五、六、日有演,起初只有夜场,后来又加入日场,日场增添了耦园的场景与桥段。日场夜场,风格大致不差,但有日光与夜色风味交错,各有成色不同,譬如二选。上演一年半,剧组遇到过形形色色状况,突如其来的风雨,路政临时整修被迫绕道,偶有观众走失,耳麦串音,但这些无伤大雅的小插曲有时也会平添奇趣。在这个行走的剧场里,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街上看你。演员与观众,看与被看,有时也会交错模糊,俨如一场煞有介事的行为艺术。作为“声入”的制作人,高旭常常随组旁观,小剧场的现场感令他不敢放松警惕,随时需要坐镇处理的小问题也让他屡有心得。他是小剧场的推动者与执行人,在他看来,小剧场是城市文化极有活力的一种补充,虽然没有绝对的可比性,但小剧场比大制作更容易星火燎原,这是不争的事实。

高旭的另一个身份是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剧院经管部经理,换句话讲,苏艺要上什么剧,都须经由他的团队拍板。上演剧目,从无草率,部门自有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全部门三十多人都须参与无记名投票,一人一票,超过半数的剧目才会考虑接演。十数年的一线经历,已经令他对好剧好戏有一种条件反射般的直觉。在思想性、艺术性以及票房的权衡之间,他也明白有些剧是迎合观众,有些剧则必须引领观众,它们也许曲高和寡,也许因其前瞻性一时难以被理解,但是在苏州这样一个地方,推动文化消费,好的风向十分重要。他们做调查,最受观众欢迎的剧种依然是话剧,话剧的主力观众通常在20至40周岁,其中六成以上是女性。他们培养“剧粉”,以一场场口碑剧为剧院积累声望亦积累粉丝,“声入”的不少观众都是苏艺的铁粉。他们办戏剧节,扶持本土戏剧力量,为年轻的戏剧创作团队提供演出平台,陆陆续续已经孵化了十四家大大小小剧团。

身处长三角的地理优势,使得苏州已然能够轻松分享沪宁杭三地的优质演出资源,多年的市场培育亦令苏州跻身国内热门演出地之列,在国内票房口碑皆好的剧目,大概率都在苏州演过。除了评弹昆曲,现在的苏州还拥有了专业的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民乐团,他们星光熠熠,佳作迭出。在目之所及与所不及之地,本土的话剧力量正在默默蓄积力量,好在苏州还有“普罗公园”,还有老谭戏剧工作室,还有“声入”系列,他们各自发亮,一点点聚积起了动人的光芒。

猜你喜欢
耳麦平江高旭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莲藕的大耳麦
以数字感知聚拢需求,做大做强产业链条——湖南平江:一根辣条的走红之路
“平江晒书节”开启“24小时”不打烊
惠彦芳油画作品
清唱金色年华
听音乐聊天两不误现代HY-9068MV耳机
谁才是适合你的听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