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通络汤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2021-10-26 08:35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补阳通络颈动脉

黄 河

(内乡县中医院 普通中医内科,河南 南阳 474350)

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主要由血液循环障碍引发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骤减或突然中断,造成供血区脑组织软化、坏死所致,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脑梗死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2]。研究[3]显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脑梗死发展联系紧密,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属MMP-9抑制剂,与MMP-9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因此,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应注重调脂、稳定斑块、改善MMP-9及TIMP-1等不稳定标志物的水平。为探讨更有效的脑梗死治疗方案,本研究观察了化痰通络汤联合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及MMP-9、TIMP-1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河南省内乡县中医院2019年3月-2020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0~86岁,平均(69.27±2.38)岁;病程3~59 h,平均病程(9.14±2.25)h。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2~88岁,平均(69.54±2.13)岁;病程2~62 h,平均病程(9.26±2.54)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西医标准:①符合《急性脑梗死的欧洲治疗指南》中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4],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②发病至入院时间<3 d;③超声提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1.3 mm,有颈动脉斑块形成;④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

中医标准:①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5]中相关标准;③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版)》;④症见言语謇涩、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气短乏力,自汗出,面色白,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舌质暗淡,脉沉细;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标准:①存在药物过敏史;②存在出血倾向;③合并吞咽功能障碍;④合并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如恶性肿瘤、血液疾病、严重器质性功能障碍等;⑤严重肝、肾功能损伤。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降低颅内压、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防控感染、控制血糖及血压、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化痰通络汤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化痰通络汤方药组成:丹参15 g、天麻12 g,法半夏、香附、白术各9 g,胆南星、酒大黄各6 g,三七粉(冲服)3 g。头晕头痛者添加夏枯草、菊花各9 g;舌苔黄腻者添加栀子、黄芩各9 g;舌质紫暗者添加赤芍15 g,红花、桃仁各9 g。药方以水煎煮至400 mL,1剂/d,早晚2次分服。补阳还五汤方药组成:赤芍6 g、川芎3 g、红花3 g、黄芪40 g、当归尾6 g、地龙3 g、桃仁3 g;肢体肿胀者加用茯苓5 g、防己2 g、泽泻5 g;肢体麻木者加胆南星2 g、伸筋草2 g、木瓜20 g、陈皮2 g;气虚者加党参10 g、太子参5 g;阳虚者加附片5 g、肉桂20 g;血虚者加鸡血藤5 g;阴虚者加生地5 g、沙参10 g。两组均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采用美国ATL 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情况,记录斑块面积,测取各斑块3条直径,以数值最大的2条直径作为长宽,相乘后即可得到斑块面积[5]。

(2)根据治疗后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测定患者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正常参考值:2.86~5.98 mmol/L),甘油三酯(TG)(正常参考值:0.22~1.2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常参考值:>1.04 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正常参考值:<3.12 mmol/L)。

(3)治疗前后患者清晨空腹经肘静脉采血5 mL,离心10 min,3 000 r/min,分离血清,在-80 ℃冰箱内保存备用,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检测试剂盒购于默沙克生物公司。

(4)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标准分别以显效、有效、无效计,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斑块面积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斑块面积为(10.37±5.09)mm2低于对照组的(12.61±5.28)mm2(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斑块面积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脂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为(1.68±0.47)mmol/L、总胆固醇(TC)为(4.28±0.81)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为(1.39±0.68)mmol/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87±0.43)mmol/L、(4.83±0.72)mmol/L、(1.84±0.75)mmol/L,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78±0.26)mmol/L高于对照组的(1.63±0.29)mmol/L(P<0.05),血脂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比较

2.3 两组患者MMP-9、TIMP-1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MP-9为(49.83±9.52)ng/mL低于对照组的(56.29±9.08)ng/mL;TIMP-1为(402.28±63.59)ng/mL高于对照组的(375.83±54.16)ng/mL(P<0.05),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MMP-9、TIMP-1水平对比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临床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会致使IMT增加,形成斑块,出现斑块脱落堵塞颈动脉的情况,阻碍脑部血供,诱发脑梗死。人体血液循环中存在着TG、TC等物质,其中,TC主要存在于血液内的脂蛋白中,LDL-C可将TC由肝脏转运到其他组织器官中,促进其新陈代谢,而高水平的LDL-C是引发脑部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是因为当血浆内LDL-C升高时,会导致动脉壁异常堆积大分子LDL-C,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诱导斑块持续增长,阻塞血管腔。现代医学中主要采用控制血压、血糖、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疗法予以治疗,其在实际应用中尽管可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但预后不佳[6]。

脑梗死属中医学“缺血性脑中风”范畴,患者发病主要由风、火、毒、瘀、虚等多种因素引发机体脉络空虚,导致风痰乘虚入体、气血闭阻所致,因而临床治疗应以活血通络、熄风化痰为主[7-8]。

实践证明,采用化痰通络汤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可明显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斑块,有利于患者恢复[9-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斑块面积改善效果较好,血脂调控效果较为理想。脾主健运,负责机体运化水湿,脾虚则健运失司,水湿停滞,瘀阻成痰。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化痰通络汤治疗患者,可显著提升TIMP-1水平,降低MMP-9水平,发挥脑保护效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的化痰通络汤方中法半夏可燥湿化痰,白术可燥湿利水、健脾益气,二者共为君药。天麻可平肝熄风,丹参、香附可行气解郁,胆南星可熄风定惊、清热化痰,共为臣药。三七粉为佐药,可活血祛瘀。大黄为使药,可通腑祛热、排除痰热,诸药联用可化痰散瘀、疏通脉络,标本兼治。且天麻还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改善血小板聚集,促进受损脑组织局部血供恢复,进而有效改善血脂、颈动脉斑块状况。补阳还五汤方中当归豁痰开窍、养血祛瘀。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血行。地龙息风止痉、通络除痹。红花、桃仁、赤芍等养血敛阴、益气活血,诸药合用,标本兼顾,达通络益气、补气化瘀之功[11]。化痰通络汤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符合中医治疗特色,随证加减、辨证施治,利于提升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

综上,化痰通络汤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可明显缩小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调节血脂水平,调控不稳定标志物MMP-9、TIMP-1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补阳通络颈动脉
补阳还五汤通过NLRP3/caspase–1调控大鼠髓核细胞退变的机制
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督开窍法针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滋阴养血通络贴对痛风肾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
通络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