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是故乡 民族一家亲
——记武汉市黄陂区拉面店老板王国杰

2021-10-29 07:30黄民宗穆艳
民族大家庭 2021年5期
关键词:黄陂环卫工人拉面

文/黄民宗 穆艳

双手上下翻飞,面团如水袖飞舞,在80 后拉面哥王国杰的手中,拉面由粗变细,一拉一扯之间,瀑布般雪白的面丝便展现出来。王国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直爽、热情。店里生意很好,顾客盈门,很多老顾客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他对待顾客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熟络、亲切。

王国杰来自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在他的家乡,水比油贵。村民们往往要在几近干涸的泉眼边守上四五个小时,才能舀满两桶浑黄的水。王国杰13 岁时迫于生计走出大山,几经辗转来到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他扎根于此,从最初的洗碗工做起,在黄陂人的热心帮助下,凭着自己的勤劳,一点点地积累资本,他也爱上了长江边上这片热情的土地。2007 年3 月8 日,是王国杰毕生难忘的日子,在政府的帮扶和亲朋好友的资助下,他的第一家拉面馆开张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王国杰的生意越做越好,现已拥有三家店面,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拉面王。此外,他还收获了幸福的家庭,三个儿女相继诞生,他和妻子在黄陂购房买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武汉市黄陂区拉面店老板王国杰

如今,“地道的拉面王”成为了王国杰的名片。他十分珍惜这张名片,在王国杰看来,这是顾客送给他最高的赞誉。他和很多顾客成为了朋友,生意忙的时候,顾不上照看年幼的孩子,社区的工作人员、周边的商户、顾客们纷纷过来帮忙轮流抱孩子。体谅到王国杰夫妇的不易,顾客们常常主动留下来帮忙收拾碗筷,打扫卫生。他曾说:“不是故乡人,胜似众乡亲,我的三个孩子都是在顾客和社区干部群众的怀抱中长大的。”

黄陂父老乡亲的恩情就像黄陂的木兰湖水一样清澈甘甜、恩泽绵长,沿着亘古不变的河道,温情脉脉地流进王国杰的心中。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他决定力所能及地回馈社会,传递正能量。

爱心播洒劳动节 拉面情暖环卫人

2021 年5 月1 日清晨,静谧的街道与黄陂前川拉面馆一片热闹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店内店外坐满了环卫工人,王国杰在店内不停地穿梭忙碌着,他正在为环卫工人做爱心拉面早餐,以此感谢环卫工人为扮靓城市作出的贡献。为了让环卫工人能按时吃上热腾腾的早餐,他从早上4 点就开始忙碌起来,生火、和面,一刻也不敢停歇。环卫工人吃着早餐,暖在身上更暖在心里。

自小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的王国杰,对环卫工人的辛劳付出更能感同身受。看着环卫工人起早贪黑、风吹雨打,长年累月与“脏、乱、差”打交道,为大美黄陂默默贡献着,他被深深地感动。能在劳动节给环卫工人送上自己亲手做的一份爱心早餐,王国杰十分开心。他希望用自己的善举赞美劳动者,呼吁社会给予环卫工人更多的关爱和尊重,也以此回馈社会,感谢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同胞的关爱和帮扶,希望各民族同胞亲如一家。

一碗牛肉面,一份民族情。劳动节送拉面,王国杰已经坚持四年了,送出了多少碗牛肉面就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王国杰的爱心拉面一传十、十传百,在当地流传为一段佳话。

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感恩共植同心林 木兰故里添绿人

王国杰对黄陂有很深的感情。他动情地说:“虽然民族不同,但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着同样的血液,传承的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我13 岁离家,如今在黄陂落地生根,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乡。这里有我的青春岁月,见证了我的事业从无到有,成就了我美满的家庭。我感恩这片土地,感恩黄陂的父老乡亲,感恩党和政府对我们少数民族的关怀。”一口流利的黄陂话,体现着这个回族汉子与黄陂难以割舍的情缘。

饮水思源,作为一名新黄陂人,王国杰多年来带领家乡来黄陂务工的老乡积极投身于黄陂的生态环境建设,真情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每年的植树节前后,他都会组织在黄陂少数民族同胞开展义务植树,大力倡导尊重自然、爱护第二故乡的生态文明理念。

2021 年的植树节来临之际,王国杰又毅然放下了手上的生意,参与到在黄陂区统战部组织的“厚植同心林,共筑中国梦”义务植树活动中,他热心带领在黄陂各民族同胞共同种下“同心树”,愉快地参加了植树节活动。

活动中,王国杰和各民族同胞一起积极购买树苗、选址、挖坑、浇水,共同种下了100 多株染井吉野樱花树苗。这片象征着民族团结、友谊、绿色、希望的“春融同心林”,凝聚着民族文化共识,传递着美好的期许,给参加这次活动的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各民族同胞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王国杰身体力行,将木兰故里的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传递给了每一位黄陂同胞,共同守护美丽的黄陂。

千里疾驰助还乡 魂归故里摆渡人

2017 年9 月3 日,对于王国杰来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他肩负起千斤重担和使命,扛起灵魂摆渡的庄严责任。

当天下午店内已结束营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店内的宁静。王国杰接起电话,得知回族老乡的店铺因煤气泄漏,酿成火灾惨案。他扔下电话,来不及穿鞋光着脚就往火灾现场冲去。到达现场后,消防人员和派出所民警正在积极施救,看到有消防员被烟熏倒从火场抬出来时,他数次要冲入火场,被众人拦住。因火势太大,店主的妻子和年仅8岁的长子因伤势太重不治身亡,店主也被送进医院进行抢救。

王国杰强忍悲痛,一方面协助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做好受难者家属的善后和抚恤工作,为受难家属排忧解难;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在黄陂的老乡募捐,帮助受难者家属。在他的呼吁下,黄陂居民、学校、街道、环卫部门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踊跃捐赠,一笔笔爱心捐款,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汇聚而来,温暖着受难者家属,让他们深刻感受到黄陂人的温情。

为环卫工人做爱心拉面早餐

在当地街道、民政、民宗部门的帮助下,王国杰于当天夜里1 点启程,星夜疾驰1200 公里,跨越千山万水,奔赴故乡甘肃。经过18 个小时的昼夜接力驰骋,终于将逝者母子遗体带回家乡故里,让她们叶落归根。

抗“疫”逆行勇担当 真情相助坚守人

庚子年春,江城大地,新冠病毒突如其来、迅速蔓延,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骤然打响。甘肃兰州武警支队医疗队此次驰援的任务是武汉金银潭医院。看到白衣天使们舍身奋战在抗疫一线,王国杰无比崇敬、感动至深。饱受木兰情怀、家国情怀精神熏陶的他深感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要为守护第二故乡而战。

身为张家川民族商会湖北分会的秘书长,王国杰同商会会长一起积极组织商会少数民族爱心会员募捐。短短几天,就筹得善款4 万余元。武汉“封城”,生活、防疫物资紧张,他不顾个人安危,将多方筹措的爱心物资送到甘肃兰州武警支队医疗队手中,以燃眉之急,给抗疫一线的人们极大的精神鼓励。

武汉封城近20 天,群众生活物资告急,一辆载着几百斤蔬菜、粮油的直通车从汉口北蔬菜基地运抵黄陂,为居家进行隔离的少数民族群众解决了防疫物资、生活物资匮乏的实际困难。王国杰在第一时间统计并联系受赠人员,将这批生活物资及防疫物资一一分拨、运送。风雨交加的天气,他披上雨衣,跨上电动车,挨家挨户把宝贵的物资送到少数民族兄弟手中,把党的温暖和关怀传递给困难的乡亲,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此后,在统战部门的组织下,又陆续分批送来蔬菜及防疫物资,王国杰再次将其一一送到老乡手中,极大地缓解了少数民族群众疫情下的困难。每次分送,他总是从早上一直忙碌到晚上,顾不上吃口热饭,直到送完最后一批物资。

王国杰在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中,不惧风险,以实际行动践行“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为在武汉务工经商少数民族群众作出了表率,被市、区授予荣誉奖牌。

在与王国杰交谈中,他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词是“信仰”。什么是信仰?在他看来,保持初心,帮助别人,也成就了自己。人人都有信仰,民族就有希望,我们的国家就有力量。他说,疫情的阴霾渐渐消散,虽然经济上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他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切会变得越来越好。如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此,他始终以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猜你喜欢
黄陂环卫工人拉面
在黄陂乡下 三首
11岁女孩连续4年请环卫工吃饺子
跟踪导练(五)(4)
提升黄陂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环卫工人 工会一直在你身边
一部城乡文化交融发展的乐章
一碗拉面加个蛋
我想设个“环卫工人节”
黄陂文化品牌建设的经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