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美术教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用及策略

2021-10-29 04:51张培岩
天津教育·中 2021年10期
关键词:传承传统文化

张培岩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基于美术课堂教学现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鼓励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高,运用灵活变通的教学方式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永续传承。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传统文化;教育土壤;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9-0137-02

A Brief Talk on the Role and Strategy of Junior High School Art Teaching in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Longtan Experimental School, Xuecheng District, Shandong Province,China) ZHANG Peiyan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rt classroom teaching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this article guides students to actively absorb the essenc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encourages students to further develop and improve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use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to make my country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permanent Continuation.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art classroom;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al soil; Inheritance

一、初中美术教学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增强初中生的民族意识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千百年的历史中不断沉淀、不断传承最终形成的,数千年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迁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在随之不断进步,而这对于我国人民群众的审美与流行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国家百废待兴,我国艺术领域出现大量的“洋气”“摩登”等舶来词审美影响,体现出中华民族审美自信力的虚弱与不足。而在近年来,随着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群众开始重拾民族自信力,因此,大量的传统审美开始成为社会主流。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凸显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不仅是民族自信力的一种表现,更是对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意义。

(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风格、情感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恰恰是这种差异赋予了传统艺术作品不同的内涵与情感,而这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学习意义与鉴赏价值。初中学生通过鉴赏、学习多种风格的艺术作品,了解不同作品背后的创作历史与意义,进一步加深了自身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直观感受,达到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增强初中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荣誉感的有效目的。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融入传统艺术作品,提高初中学生的鉴赏能力,激发初中学生的创作意识,让初中学生在不断创作中诞生出传统文化意识,真正让初中学生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者与传承者。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的现状

(一)重视创作技巧,缺少情感探究

教育部将美术教育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美术教师会考虑到初中学生的鉴赏水平,有意识地忽略对作品情感的讲解,认为以初中学生的鉴赏水平无法理解、无法领会。然而,这种教学观念往往只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没有很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成长。

(二)强调文化源头,缺乏传承创新

通过对初中学生美术学习情况的调查得知:初中学生美术学习时间较少,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某某时期的某某风格,如唐代仕女、古罗马雕塑等,缺乏对流派演变与技法传承的认知。这使部分学生对于美术的印象往往停留在一种断层的阶段,认为“某时期某风格”,而非“在某一时期演变为某风格”。以七年级《中国人物画》一课为例,初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以“中国人物画具有以形写神、表达作者意趣、隐喻现实、见证与再现历史的功能”等知识点为主,鲜少有教师会让学生展开尝试,鼓励学生根据素材上人物互动的特点展开绘画。

(三)突出流行审美,忽视文化内涵

随着外来文化的流入,绝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审美更偏向于“二次元”“纸片人”等动漫化的形态,据调查现实,60%的學生想要学习的美术内容,包括不限于如赛璐珞、厚涂等漫画中常见的技法,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会选择带有中国风的水墨画创作,而剩下10%的学生则表示对于绘画“不感兴趣”。随着近年以来民族自信心的树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古色古香”“古风”等审美价值,不少学生也表示他们有过此类的审美取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仍然是以现代流行审美为主,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与内涵。例如,在《人物画》课后作业中,许多学生采用的是偏向于动漫化的绘画技巧,再加上一些缺乏考据的古风元素,导致学生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不伦不类”“不中不漫”的怪异感。

三、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一)重视学生情感引导,用情感主导技巧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时,美术教师必须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审美水平,以学生心理成长为主,用美术教育去浸染学生心靈。例如,在《中国山水画》一课中,美术教师可以提前收集相关作者的生平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个人生平,为学生鉴赏艺术作品提前营造好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在鉴赏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大胆点评作者创作意图与创作情感,将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情感主导技巧”而非“技巧表达情感”的深层内涵。

(二)强调古为今用思想,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美术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超越的过程,因此,美术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创新。例如,在《中国工艺美术》一课中,“纹饰”作为精美漆器工艺的代表特征,美术教师可以在讲解古代工艺的主要特征及纹饰的特点后,鼓励学生在白纸上描下心仪的纹饰,让学生尝试将纹饰运用到生活中,并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纹饰出现在学生的铅笔盒、橡皮及草稿纸上。除此之外,美术教师还可以强调古为今用思想,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中国工艺的美术特点或亮点元素,鼓励学生将这些元素融入生活中,为学生日常生活增添亮色。同时,美术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美术主题展览,以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主题,鼓励学生从本节课程内容中汲取灵感与知识,让学生在课后创造出全新的艺术作品,并及时反馈正面的评价,肯定学生审美,指出相应的不足与完善之处,在赋予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赋予作品文化内涵,强化学生文化素质

美术教育作为人文科学与艺术类课程,有着培养学生认知、分辨、批判与鉴赏能力的义务,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履行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健全学生心智的教育责任。针对当前学生审美偏向于现代流行化,缺乏相应的文化素养等情况,美术教师应当从美术教育的主要责任出发,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对社会、自然和人自身的知识都有所了解,进而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倾向。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可以在强调中华人物画的流派与技法的同时,鼓励学生对当时的文化背景进行考据,从作品的立意,包括作者如何渲染、作品氛围等角度出发,共同探讨作品内涵。除此之外,美术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营造出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促使学生真正融入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

综上所述,在当前初中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技巧的教授,忽视了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塑造,导致美术课堂风气更偏向于绘画技巧的教导,缺乏深层次的情感思考。对此,美术教师应当在美术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绘画与非绘画等艺术作品,鼓励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起来,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极大地增强初中学生的民族意识与民族自信力。

参考文献:

[1]石慧.浅谈初中美术教学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J].读书文摘,2017(04).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传承传统文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