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代友孝亲”主题导写

2021-11-01 11:11董新明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浩松涛同学

名师介绍

董新明

语文特级教师,执教于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

原创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作。

2020年11月4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发布的一则“20多个孩子替去世同学孝敬父母”的报道感动了中国网友。据报道,2012年,山东菏泽的袁松涛、陈爱云夫妇18岁的儿子袁振因车祸去世,悲痛之余,他们决定捐出儿子的器官,并最终让5个人重获新生。让夫妇俩感到意外的是,自己的儿子袁振虽然永远离开了,但他们从此收获了20多位“儿女”——他们都是袁振生前的同学。

陈爱云回忆道:“当时处理完儿子的后事,我正在院里扫地,就有几个孩子骑着自行车赶来,一进门就喊‘妈。”此后的8年间,有20多个同学自发代袁振尽孝,并改口叫袁松濤、陈爱云“爸爸妈妈”。他们只要有空,就会去袁家陪“爸爸妈妈”唠唠家常,帮“爸爸妈妈”做做家务。而当他们中有人结婚时,袁松涛、陈爱云也会以父母身份参加婚礼。

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取一项,用规定的文体写作,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1.根据材料内容,想象袁振生前的同学来家里慰问、尽孝的情景,写一篇记叙文。

2.假定袁振生前的班长汪浩(化名)在五四青年节举行婚礼,袁松涛、陈爱云夫妇以父母身份参加婚礼。请以“袁松涛”的口吻发表致辞,表达祝福。

3.以记者“永歌”的名义,完成一篇时事评论。

写作指导

这是个富于温情、充满关爱的新闻素材,写作时要把握两个方面的指令。

一是内容指令。材料反映的主要新闻事实是:袁振因车祸去世后,他的20多位同学自发代其尽孝,八年时间从不间断。仔细分析材料要点,包含了三项内容指令。

①面对袁振的不幸离世,袁振父母悲痛之余,决定捐出儿子的器官,从而让五个人重获新生。这一举动反映了这对夫妇的大爱善举。

②20多位袁振生前的同学自发代袁振尽孝,八年时间从不间断,彰显了深厚的同学情谊和新时代青年美好的道德情操。

③当他们中有人结婚时,袁松涛、陈爱云也会以父母亲的身份参加婚礼,显示了仁心对善意的回馈。

总之,从内容上看,材料充满温情与关爱,富含正能量;立意时也应该“咬定”不放,弘扬主旋律。

二是任务指令。根据这则新闻材料,安排了三项写作任务。第一项是写记叙文,结合材料内容,想象袁振生前的同学来家里慰问、尽孝的情景。要简要交代背景,写清记叙要素,重点是写同学们与袁振父母相聚、交谈的情景,场景描写应生动、具体,要有精当的细节描写,并有适当的环境烘托;第二项是汪浩婚礼的致辞,要明确发言人袁松涛的身份,要穿插孩子们到家里慰问、看望的内容,可联系新郎、新娘的职业特点,在简短的致辞中表达对新人的真诚祝福;第三项要求以记者“永歌”的名义写时事评论,行文要结合新闻材料的核心要点展开论述,论事时切中要点,尽可能写出深度,彰显这一新闻事件的时代感和感召力。三项写作任务,都须结合材料要点,体现鲜明的文体特征。

佳作示例

佳作一

爱的延续(记叙文)

郭佩玉

一片飘零的叶子飘落在陈爱云的眼前,她拼命地想要将落叶捧在手中,可一阵风吹来,将它带去了另一片天空。陈爱云默默拭去眼角的泪,继续扫地。突然,“妈,妈……”一群孩子走了过来,她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儿子——袁振的影子。

如果说离别是一个故事的结束,那么“重聚”便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20多个孩子的到来,更是爱的延续。

袁松涛听到院子里热闹的谈话声,循声而来,他仿佛又听见了袁振的笑声,他的脚步越来越轻快。他期待着“重聚”。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个个活力四射,给寂静的院子增添了不少生气。汪浩是孩子中的“老大哥”,也是袁振生前最要好的朋友。“爸——”老大哥最先发现袁爸的身影,接着20多个孩子一拥而上。“好,唉……”袁爸乐呵呵回应着,心里暖暖的。

袁爸、陈妈高兴地把他们迎进屋,对他们说:“你们都是自家娃娃,随意。”20多个孩子围坐在一块儿,对袁爸和陈妈说:“爸,妈,从今以后我们都是你们的亲儿女,我们会像袁振一样待你们。”陈妈的眼眶润湿了:“一定是振儿回来了,他把爱永远地留给了我们。”20多个孩子轮流给爸妈倒茶,茶水的醇香气息飘散在房间。大圆桌上摆放着孩子们最喜欢的糕点。小刘灵机一动,用食指轻轻沾上丝滑的奶油,悄悄走到老大哥身边,把奶油涂到老大哥的脸颊上。老大哥立即跳了起来,紧追着小刘不放。袁爸陈妈看着打闹的孩子,乐得合不拢嘴,屋子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息。

落日的余晖洒进屋子,这一大家子已经在准备丰盛的晚餐了。男孩子喜欢打闹,几个孩子围在一起玩转陀螺,袁爸觉得很有趣,也加入进来。文静的姑娘们在帮陈妈干活,有摘菜的,有切菜的,还有炒菜的……陈妈看着这群可爱的孩子,欣慰地笑了。晚饭时,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屋子顿时显得满满当当的。袁爸一声令下:“开动!”孩子们如饿虎扑食,袁爸拿手的红烧牛肉很快就一抢而空,陈妈赶忙说:“别急啊,孩子们,锅里还有呢!”小刘闻声道:“太好吃了,不抢吃不到啊!”屋子里弥漫的温馨,驱散了秋日的悲凉。爱,就这样延续着。路灯亮了起来,灯光照在院里的大树上,发出淡淡的光芒。

饱餐后,大家围坐在客厅,观看激烈的足球赛,“球进了……”随着讲解员的声音,大家激动不已,立即站起来,热烈地欢呼。屋子里被爱包裹着的香味,慢慢地飘散开去。

每个人都需要爱与被爱。在“爱”中得到心灵的抚慰与解脱。落叶会飘零,新叶会重生。爱,会不断延续……

【点评】

要把有限的素材扩写成一篇800多字的记叙文,必须运用材料内容,调动联想和想象,在“扩”字上做足“功课”。本文开头描写秋景,通过陈妈抓叶子的情态动作,描绘出儿子离世后的心情,含蓄而有意境。主体部分写孩子们前来看望,一起娱乐,一起准备聚餐,一起品尝美食,想象合理,描写具体,且安排了细节描写。文中还有两处议论,如第二段和末段,或引出下文,或凸显主旨,显得十分精当。

佳作二

在汪浩婚礼上的致辞

符清坤

尊敬的来宾: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以汪浩父亲的身份,祝贺小浩、小芳喜结良缘!祝福他们新婚快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八年前我虽痛失爱子,然而,我竟然又有了20多个儿女!在小浩的带领下,其他孩子无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陪我们夫妻俩聊天,帮我们做家务……你们的到来,给了我们夫妻俩新的希望。这份情义重如泰山,我们永远记在心中!

今天,看到小浩组建了自己的新家庭,长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我心里很开心。经过时间磨炼,你已褪去青涩的外表,你的肩膀更加宽阔,手臂更加有力量,思想更加成熟……小浩,我们为你感到骄傲,愿你在往后岁月中担起家庭责任,与小芳一起创建一个幸福、溫馨的家!小芳,你是一个漂亮、懂事、体贴的女孩。在小浩带你去探望我俩时,你亲切地喊我们爸爸妈妈,我们从心底里感到高兴!节假日时你也会来帮我们煮饭、做菜、洗衣服,小浩能娶到你这样贤惠的女孩,是他的福分,更是我们莫大的福分!

小浩、小芳,既然你们有缘结为夫妻,那么,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顺境或是逆境,都要同舟共济,相濡以沫。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只要你们相互理解与信任,懂得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那么这本“经”也能念好!

正值青年的你们,是国家的栋梁,是民族的希望。小振在生前跟我们说过,小浩喜欢科研。如今,已成为科研人员的小浩,要记住你的初心,不懈奋斗,国家科技的创新与发展,要靠你们科学工作者不断进取创造出来!身为医生的小芳,要秉持“医者仁心”的理想信念,救死扶伤,为国家作出贡献!

我相信,倘若小振可以看到你们夫妻俩坚守本心,为国为民,将会很欣慰!

最后,再次祝贺小浩、小芳结为夫妻,愿他们在往后的日子里和睦相处,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工作顺利!

我的致辞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这篇婚礼致辞,内容充实,情感饱满。简短的致辞中,回忆了这对年轻人登门看望、关怀两位老人的情景,也交代了这位长辈对两位新人生活上、事业上的建议与勉励,行文有高度,字里行间洋溢着深情厚谊。语言朴实无华,亲切平和,富有鲜明的文体特征。

佳作三

代友孝亲承人间大善(时评)

万钟桂

“2012年,山东菏泽的袁松涛、陈爱云夫妇的儿子袁振不幸车祸去世后,他的20多个同学自发代袁振尽孝。”2020年11月4日,央视官方微博发布的这则报道感动了无数网友。

20多个孩子代去世好友尽孝,这是何等大善之举!在袁振去世后,他们自发来到袁振家里,喊袁振父母为“爸爸妈妈”,和他们唠唠家常、帮他们做做家务。一群十八九岁的青年,用他们的善良温暖了袁松涛夫妇悲痛的心,恰如冬日里送去一盆炭火,令我们感动不已!

对于袁振的不幸离世,我们感到唏嘘叹惋,也不禁心疼这对中年丧子的父母,他们的后半生该如何生活,又有谁去慰藉他们?尽管可能有亲朋好友的安抚,却也无法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温暖。是他们,这群善良的青年,就像一束光,照进这两颗悲伤破碎的心灵。

可能会有人不理解这20多个孩子代友尽孝的做法,觉得安慰一下他们,给他们送一些东西就可以了,没必要喊“爸爸妈妈”,甚至八年来一有空就去看他们,认为自己的父母都孝敬不过来呢,怎能代友孝亲呢?而这,就是这20几个孩子的真诚和善良所在。袁松涛夫妇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他们需要物质和金钱的安慰吗?不,他们需要的是真诚的陪伴,需要的是心灵的慰藉。孩子们真心代袁振孝敬父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彰显。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不禁要为他们的善良和真诚鼓掌!

八年时间,没有血缘关系的一群人,却组成了一个胜似亲人的家。一声“爸”,一声“妈”,释放出了人间真情。八年时间,曾经18岁的孩子们也已经毕业,有的也已经成家、立业。这个家,也从除夕欢聚到中秋团圆,彼此陪伴、依偎着走过了酸甜苦辣的岁月。他们让袁振父母在失去一个儿子后,又收获了20多位“儿女”,抚慰了他们心中的伤痛,用善良和真情给他们带来了温暖。

袁振去世后,他的20多个同学能自发代他尽孝,说明他是个友善之人;而袁振的离开,最悲痛的莫过于他的父母,可怜白发人送黑发人,但他们在悲痛之余,还能捐出袁振的器官,让五个人重获新生,大爱无疆,功德无量;袁振去世以后,20多个学友经常陪伴在袁振父母身边,代友孝亲,八年时间,从不间断,这更是人间大善!

人间处处充满善意。因为有善,才有我们和平友好的社会;因为有善,才让这个世间的美好与我们血肉相连。这一群孩子代友孝亲,更是承人间大善,值得赞颂!

记者:永歌

【点评】

这篇时事评论紧紧围绕一个“善”字,就事论事,以事明理。行文着重点赞了20多个孩子八年来的真情关怀、细心体贴,同时也称颂了袁氏夫妇捐出爱子器官、救助他人的善举。并且把孩子们的大善,上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适当穿插“有些人”不理解的看法,增添了说理的深刻。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是,标题概括精准,且有独特性。

猜你喜欢
小浩松涛同学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我的爸爸是谁
一周重要股东增减持明细(6月11 日~6 月15 日)
一周重要股东增减持明细(7月23日~7月27日)
沪深一周重要公告(7月23日~7月27日)
一个被妈妈厌恶的小孩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三个愿望
红红的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