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家乡,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校长

2021-11-03 01:54刘源谢先成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县域青年教师德育

刘源 谢先成

杨明生,1963年出生,安徽霍邱人。198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2006年获得安徽师范大学化学教学论教育硕士学位。先后担任霍邱县第三中学教师、霍邱县第二中学副校长、校长以及霍邱县第一中学校长等职。受聘担任华中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和淮南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编者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为此,各地都十分重视教育家型名校长的培养,近年来,涌现出不少有情怀、有担当的优秀校长。安徽省霍邱县的杨明生校长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1984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杨明生放弃了留校任教或者进入政府机关工作的机会,带着感恩之心,毅然回到家乡安徽省霍邱县担任中学教师。杨明生在霍邱县任教37年,其中23年担任校长。30多年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作为学科教师,他专业基础扎实深厚,又善于思考和钻研,很快成长有着卓越研究能力的专家型教师;作为校长,他怀抱振兴农村教育的理想,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大胆改革和创新,目前已成为享誉全国的中学名校长,并曾到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县域中学的发展尤为艰难,教师与优质生源的流失成为困扰县域中学教育管理者的難题。是怎样的情怀让杨明生几十年坚守在县域中学教育一线,他又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让霍邱县第一中学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得到人民群众高度肯定的,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霍邱县第一中学校长杨明生。

教师教育论坛: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您始终把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作为自己的永恒追求,厚植家乡教育情怀,甘心留守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基础教育战线上。2020年11月,您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这是对您默默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最大肯定。是怎样的教育情怀支撑着您在一个贫困县坚守了三十余年?

杨明生:作为从贫困农家走出来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我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都是一直在他人的帮助下走过来的,很小的时候我心里就埋下了感恩的种子。1984年7月大学毕业,成绩优异的我,放弃了留校、统一分配到高校或机关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来到刚刚恢复高中招生的霍邱县第三中学任教,开始了迄今长达37年的教书生涯。在我先后担任霍邱县第三中学教师、霍邱县第二中学校长的二十多年,虽然学校的发展颇具成效,但我也一直因家乡的优质生源外流感到困惑和忧虑。我逐渐意识到,欲让霍邱教育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必须办好霍邱县第一中学(后文简称“霍邱一中”)。2014年8月,已经51岁的我,带着家长的期盼与渴望和县委政府的重托与要求,走进了霍邱一中,开始了令人期待的振兴霍邱一中和霍邱教育的艰难历程。经过近两年的管理实践与研究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霍邱一中发展的改革创新之路。以“一案三式”“一课三备”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深入人心,成效显著,霍邱一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因此不断提高,老百姓对霍邱教育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大幅度提升,不但优质生源外流的态势得到了根本性遏制,而且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纷纷选择回到家乡霍邱接受高中教育。

在此期间一些民办学校开出高薪,聘请我去担任校长,但都被我婉言谢绝了。因为我深知,家乡的教育才刚刚有了起色,老百姓美好的教育愿景才刚刚有了希望,如果我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霍邱,不仅对不起培养了我的县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更是对不起那些因我而选择留在霍邱一中读书的孩子们。

教师教育论坛: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您认为校长如何才能做到“业务精湛、治校有方”?

杨明生:校长的威严不是校长的权力体现,而是能够在师风师德方面做楷模,在教学业务方面做引领,在学校管理方面做出特色。校长不是行政首长,专家治校与“外行领导内行”是对立的。所谓专家型校长,指的是既要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也要是学校管理的专家,两个专家的专业能力缺一不可,而且都要强。

校长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淀与训育。要当好校长,必须要从教师“起家”,先当好老师,站得稳讲台,业务上既要“有一手”,还能“露一手”,既要“精”,率得起众,还要“通”,教育、教学、教研三者要互通,德、智、体、美、劳等五育要贯通,各个学科之间还要能打得通。治校有方,关键在“学”,校长要向同行学管理,向兄弟学校取真经,向教职员工听建议。重点在“悟”,各个学校基本情况是不一样的,不能照搬照抄,不可能千校一面,校长必须学会融会贯通,悟出道理,悟出思路,悟出方略。当然,校长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还得有一个“治校有方”的团队,只有一群人,一条心,一起干,才能一定赢。

教师教育论坛:在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您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是什么?您是如何让它成为全体教师教育行动的共同愿景?

杨明生:从教三十余年来,我始终坚持育人第一的办学理念,并且从来没有动摇过,也从来没有放松过。不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保证人人成人。在我担任校长的二十余年中,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我更是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管理的根本任务,提出了“全员育德”和“全方位育德”的德育工作总方针,并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之中。我们学校还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德育”的德育工作思路,让德育进课程,进课堂,充分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的作用。要让德育工作能够成为全体教师教育行动的共同愿景,学校必须不断更新德育工作观念,同时不断调整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思路。

一是课题引领,就是校长带领教师把学校德育工作作为研究对象,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研究,不断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德育实践,并在实践中印证、检验和反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德育成果。

二是“行事历”约束,就是将全年的德育实践月主题和周子主题,通过行事历的形式固定下来,有方案,有过程,还有检查评比与总结表彰,强化每一个德育实践主题的效果。

三是模型建构。我要求学校实施的所有的德育实践活动,都要建模,以此强化德育实践活动的仪式感。学校提出了“y=f(x)+a+b+c+…”德育建模工作思路,即每一项德育实践活动都有变量,“x”为创新形式,也有常量“a,b,c…”,即必须保留的活动内容,但无论活动形式如何创新,必须保证德育活动的效果“y”。

教师教育论坛:教学模式创新与变革对高中教育质量提升起着重要的支撑与推动作用。据悉,贵校正在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了提升办学质量,霍邱一中在教学模式与学生管理方面进行了哪些创新?

杨明生:教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霍邱一中人深知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也特别懂得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与价值。我们提出了“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课堂教学效率抓起”“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备课抓起”的战略思想。所以,我们所推进的教育教学改革,关键在于强化备课管理。

一是“一课三备”,任何一节课必须进行三轮以上的备课。第一轮备课是封闭集中备课,每学期开學前集中时间把一个学期的所有课程全部备好,备课资源全备课组共享;第二轮备课是利用每个星期的周二到周五的教研活动时间,对下一周要上的课进行再打磨,也就是补充、修订、完善和提高;第三轮备课是每位教师上课前体现个性化教学艺术的小备课,包括“补充、补救、规划、反思”等环节,一课一备,一课一笺,这些都是教学业务检查的主要材料。

二是“一案三式”,所谓“一案”是指教学方案,即教学设计;所谓“三式”是指从教学方案(“母版”)衍生出来的教学课件、导学案和小备课。教师必须用课件教学,而导学案由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留白衍变而来,要求学生必须在上课之前认真完成。小备课是指教师依据教案,在上课前撰写的用于课堂教学的具体规划。

目前,以备课管理改革为主导的教学改革在霍邱一中已经深入人心,不仅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教育论坛: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您认为当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改进?

杨明生:一是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信度较低。目前,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在以省为单位建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上完成的,由于仍然是由考生所在学校操作,虽然在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等操作环节上规范可行,但出现“C”或“D”的可能性比较小,为了不影响名校录取,一些所谓“优秀”的学生的评价结果往往都被控制在“A”等层次。

二是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应用流于形式。当前,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应用采取的是与高考录取“软挂钩”的形式。所谓的“软挂钩”,是指部分高校对综合素质评价各项指标中出现“B”以下等次的考生限制录取。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信度较低,“软挂钩”实际上是不挂钩。

三是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难以落地。当前,综合素质评价包括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和劳动实践六个方面的考核维度。不难看出,有些维度的指标要真正落地,明显存在“四难”,即量化难、实证难、考核难和结果呈现难。比如,“爱国情怀”如何考核,“遵纪守法”又怎么衡量等。

四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证材料过于烦琐。当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认定,主要依据学生提供的扫描件、照片和文件等各种实证材料,有关材料既要能反映素质教育水平与能力,还要不断更新完善补充。很多学生在实证材料的准备上会花大量的时间,也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去“伪造”实证材料。事实上,大量的实证材料的甄别,也会给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甚至高校录取的综合评价材料审核带来困难。

普通高中推进育人方式的改革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唯考试、唯分数的现状也必须改变。无论是《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还是陈宝生部长的关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讲话精神,也都在指向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要建立起一套完善、高信度、可测量的,与教育教学质量评价、高校招生考试评价相匹配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样,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才能成为教学质量评估和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

教师教育论坛:教师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您认为学校应该如何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杨明生:学校要发展,教师必须要优先发展,学生要成长,教师必须不断成长。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的中坚力量,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后备力量。基于此,要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学校必须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是建“班子”。成立青年教师培养的专抓班子,给予制度上的保障,人力上的支持。二是结“对子”。通过导师制建设青年教师成长的“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三是指“路子”。因人制定青年教师成长目标,确立他们的发展方向,并建立定期考核机制,通过年度考核、目标考核等,让青年尽快成熟起来。四是压“担子”,让青年教师负重前行,这样才能走得更快。五是厚“底子”。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培养措施就是要让他们通过勤学苦练,不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六是架“梯子”。在专业发展上,要创造尽可能多的业务进修、专业培训的机会,把青年教师送出去,开阔眼界,拓展视野,提升能力。七是搭“台子”。要积极创造比、学、赶、帮、超的青年教师成长竞争氛围,让他们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在训练中强化技能。八是撰“稿子”。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拓展他们的研究思路,教会他们课题研究方法,鼓励他们运用研究成果,提升教科研水平。九是打“杈子”。通过严格的岗位管理,规范青年教师的工作行为,及时指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要求他们立行立改。十是给“位子”。要创造条件积极开拓一定的成长空间,任他们飞翔,给青年教师腾出“位子”,让他们得到锻炼。

教师教育论坛:据了解,您作为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培养了众多的优秀青年教师,有效地带动了区域整体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您能否谈谈名师工作室应该如何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

杨明生:名师工作室是一种新型的教师合作共同体,在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教育教学及教研水平和能力,提升区域性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与示范作用,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或首席名师的专家引领与示范作用。主持人或专家必须是在一定区域或学校内成就卓著、德高望重的学术专家或真正的名师。没有这样的核心,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很难发挥。

二是要通过课题研究凝聚全体成员。名师工作室要在课题任务的驱动下,在课题主持人的引领下,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取得进步,在研究成果的应用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没有课题的名师工作室,只能是名副其实的“工作室”,而非教师发展“共同体”。

三是要科学安排工作室活动。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不是关起门来的内部活动,必须立足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区域性引领示范这两个目标做出全面而科学的安排。因此,名师工作活动必须体现三大特性:一是开放性,安排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在一定区域内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室外”人员参加,充分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二是广泛性,活动内容要有助于工作成员的全面发展,形式要多样,讲座、论坛、观课、培训、报告和竞赛等应有尽有,要全面助力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提升;三是时代性,活动安排既要有传统的常规活动,也要有时代气息的创新性活动,既要有基本功训练,还要有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也就是说名师工作室工作要与时俱进。

教师教育论坛:在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难招难留是影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您认为县域学校应该如何实现教师招得来、留得住、成长得好的目标?

杨明生:县域学校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稳定而有教育情怀的教师队伍。为此,我认为县域学校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以情动情招得来。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招聘教师是一大难题,但也有一大批青年学子思想境界高,有担当,有作为,愿意扎根欠发达地区的。关键是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学校推介出去,把我们对他们的期待表达出去,把教师成长的优势说出去,换来他们的热情,培养他们扎根欠发达地区的感情。

以心交心留得住。把教师招进来,更关键的是还要能留得住。我们很难保证待遇留人、条件留人,但可以做到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尤其是对待招进来的教师,要把他们的心留住,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愿意留下来工作。这就需要我们时时刻刻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的进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心他们的家庭、事业。学校要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在学校工作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以人育人教得好。要让教师“教得好”,必须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位。我们在“招得来”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把师德水平作为考核指标,但我们在“留得住”的过程中,必须把师德培养作为第一要务,在牢固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上,不断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仁爱之心,这样他们的扎实学识才能用得其所。当然,如果教师有他们认为更为理想的去处,我们也要保持开明或开放的态度。教师只有看到了出口的顺畅,他们也才会坚定地选择“走进来”,而不是“离开去”。

教师教育论坛: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并新增了“加强县域高中建设”的内容。在您看来,当前县域高中建设面临哪些困难?今后,您将如何带领全体教师一起追求更高的教育质量?

杨明生:当前,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存在,县域高中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困难:

一是教育资源缺弱,教育投入不足。目前,县域内普通高中的教育资源较为缺乏,县域高中与城市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尤其是不占任何区位优势的县城高中的发展更为困难。而且县级财政有限的资金只能更多地用在达标工程配套建设上,其他教育资金投入也面临很多限制。随着新高考工作的全面开启,走班教学与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硬件配套压力还会进一步增大。

二是生源外流严重,办学成果难显现。县域内普通高中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优质生源外流。生源外流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生源流向家长外出务工所在地,二是优质生源被掐尖流向城市学校。很多普通高中不仅长期受到优质生源外流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优秀教师流失的困扰。由于缺乏优质的生源和一流的教师队伍,学校办学成果难以显现,所谓的良性循环难以达到。

三是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发展不对称。县域内高中一般都处于欠发达的偏远农村或县城,由于教育信息的闭塞和教育资源的落后,不仅学校管理者的视野不开阔,而且教师接受新理念、新技术的培训机会相对偏少,教育观念相对落后,这些直接导致县域高中在发展的竞争或节奏上明显处于劣势。

四是素质教育缺位,学生成长受限制。县域高中办学条件不足,甚至有时连最为基本的实验条件都很难保证,升学压力更大,结果导致很多县域高中的教育教学管理不规范,应试教育依旧占主导地位,学生成长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霍邱一中作為一个极有代表性的县域高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树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备课抓起的战略指导思想,扎实开展以“一案三式”“一课三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秉承“向改革要效益,向备课要质量”的战略思想,坚守素质教育的导向,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学校的信任度,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实习编辑:刘 源

猜你喜欢
县域青年教师德育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