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适度实施“发现学习”初探

2021-11-03 09:14杨锦坤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发现学习能力教师

杨锦坤

[摘  要] “发现学习”是指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的结构、结论和规律的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文章阐述了“发现学习”的优势、基本步骤、应注意的问题和几点启示.

[关键词] 发现学习;能力;学生;教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avid Pawl Ausubel)根据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不把学习的主要内容直接提供给学习者,由学习者独立发现,进而内化,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对“发现学习”优势的认识

“发现学习”中,具体的原理、方法、规律等知识要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发现学习法”,往往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1.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高一开始学习数学时,对数学的一些内容感到新鲜,学习兴趣比较浓厚;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学习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加,不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减少了. “发现学习”改变了传统的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具体的知识、原理、规律. 这样,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感到学习的乐趣.

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获取知识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在“发现学习”中学生需要独立地发现、探索相关的知识. 这无疑将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帮助.

3.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现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需要最大限度地运用学习过的知识、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获取新知识. 通过对学生进行“发现学习”的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 保持良好的记忆

理解并记忆由自己独立发现的原理、规律,当然要比死记硬背前人积累的知识容易得多. 在“发现学习”中获取的知识,记忆起来更牢固、更持久.

[?]实施“发现学习法”的基本步骤

“发现学习”有如此优点,在教学中适当地实施“发现学习法”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笔者以“数列”一章为例,说明实施“发现学习法”的基本步骤.

1. 教师:提供学习的材料,创设发现的情境

首先,由教师精心地引出需要学生学习的材料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发现情境,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探索动机.

学习了基本的数列(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之后,学生对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有了基本的认识,教师先回顾总结一下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说明不同的数列有其特有的规律;实际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列,举一两个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他们创设可发现的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列有其特有的性质,引出让学生去探索的问题: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性质、数列的求和方法等,让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去探讨所给问题体现的规律. 有了主动学习的动机,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2. 学生:独立学习,有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

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学生通过整理学习材料、联系旧知识、自学新知识、知识迁移等方法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学习并最终获取知识.

如数列求和,学生通过对一些简单数列的观察、归纳和总结并联系本章学过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可以发现有关数列求和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一些方法,但也有一些学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这些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是难免的,学生首先应该注意观察,积极思考,尽量不要求助. 由别人指导得到的与自己独立得到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3. 教师:加强信息反馈,及时适当给予指导

“发现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能因此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注意对学生有关信息的及时反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关探索过程中的一些疑问,如怎样选择正确的方法——错位相减法、裂项法、倒序相加法等,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同类实例来说明. 教师用事先准备的资料,通过类比让学生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并融会贯通掌握同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4. 学生:归纳总结,消化吸收获取知识

学生得出相关结论、解决有关问题,并不意味着“发现学习”已经结束,这只能说明学生发现了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学生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节课中零碎、散乱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总结,使其系统化、条理化,进而完全消化吸收這些知识.

整章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数列的判定方法、性质、通项、求和等加以归纳和总结,最终站在更高的高度掌握用数列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中实施“发现学习法”应注意的问题

1. 不能忽视学生的能力

学习结果与学生的智力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对学生独立的“发现学习”来说,智力水平的高低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更显著. 因此实施“发现学习法”时,选择的主体应该是智力较好、成绩优良的学生. 如在数学竞赛辅导中实施“发现学习法”,其效果就相当不错.

2. 不能忽视学习材料的状况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非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主动建构过程. 但教学中却存在这种认识和做法:机械地认为任何知识只要让学生去自主发现,就能凸显主体性,就能有效地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发现学习法”的优点很明显,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实施“发现学习”. 对“发现学习”的运用不顾实际,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就会适得其反. 如果学习的材料有组织、意义连贯、难度适中,那么比较适宜实施“发现学习”. 比如有数列前面的知识作为基础,在数列的应用教学中实施“发现学习法”就比较轻松了,特别是让学生总结解决数列问题的一般思路更是水到渠成. 若学习材料很复杂,与前面知识又无太多的联系,让学生独立去探索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事倍功半. 比如“算法初步”一章在高中数学中相对独立,与前面章节关系不大,而且学生没有一定的基础,在讲授时要想采用“发现学习法”进行教学,对学生来说就有点勉为其难了.

3. 教师指导要适时适量

一般来说,如果学习材料比较复杂、难度较大,教师的指导肯定是有必要的. 但何时进行指导、指导到什么程度是要好好研究的. 笔者的经验是当学生遇到难题久思而不得其解时,根据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给予适可而止的点拨,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教师就要通过引导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其自主探究、自主发现. 引导要适时、巧妙,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拐弯处. 这样往往可使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所遇问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过多的集体指导不仅助长了有些学生的惰性,也妨碍了优秀学生的思考.

4. 不能以“部分”代“全体”

教学中常可看到这一情形:教师给出一个适合“发现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随后在交流中,一旦有小组得到教师所需结果,教师就会问道:“同意他们组的发现吗?”学生则一致回答“同意”,随即便进入了下一环节进行教学. 从表面看,学生自主发现了新知,发挥了主体性,教学很“流畅”;实质上却暴露了教师对“发现学习”理解和运用的片面性:“发现学习”仅成为“学”与“教”的工具,成为部分学生的“发现”而非全体学生的“发现”. 更多学生的“发现”或是盲目的认同,或是一知半解的“附和”. 这显然与“发现学习”的宗旨“引导全体学生探究并发现”相违背.

[?]几点启示

(1)“发现学习”有其特殊的意义. “发现学习”并不仅是单纯地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培养学习和研究的态度、推理和预测的态度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 要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掌握这种学习方法.

(2)要注重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固然有其特点,但不少已不适应新的课程改革. 不断进行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是每个教师的责任.

(4)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创造性的高低必然影响着学生创造性的高低. 从根本上讲,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教师应具强烈的创新意识,要敢于摆脱教条束缚,善于超越自我,解放自己的创造力,激发自我创造热情. 其次,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本学科专业知识、比较广博的相关知识以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以上论述是笔者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以及下一代的成长,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教师不能因循守旧,应是新课改坚定拥护者和积极探索者. 如果各方面共同努力,真正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新课改才会有希望.

猜你喜欢
发现学习能力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知识”“过程”“情感”的巧妙融合
浅谈认知发现理论在电工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现学习与中学语文文学作品解读
发现学习理论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