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唑醇与氨基寡糖素复配对猕猴桃软腐病 的防控效果

2021-11-06 07:31何立楠石金巧张荣全罗桂洪尹显慧吴小毛龙友华
世界农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寡糖软腐病毒力

何立楠,石金巧,张荣全,罗桂洪,袁 腾,樊 荣,3,尹显慧,3,吴小毛,3,龙友华,3

(1.贵州大学猕猴桃工程研究中心, 贵州贵阳 550025;2.水城县东部农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贵州六盘水 553000;3.贵州大学作物保护研究所, 贵州贵阳 550025)

猕猴桃作为我国新兴的经济林树种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1],然而随着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各种病害也接踵而来。其中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猕猴桃软腐病在陕西、四川、贵州、江西、湖南等主产区均有发生,且发病率高达35%以上[2]。软腐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猕猴桃果实的品质及口感,给猕猴桃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3]。目前,猕猴桃软腐病的防控主要依赖化学药剂[4-6],如5%己唑醇ME、10%苯醚甲环唑WG、50%咪酰胺锰盐WP、50%异菌脲SC及80%甲基硫菌灵WP等药剂对葡萄座腔菌菌丝及孢子均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4-6],但是长期使用单一化学药剂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为了预防和减缓抗药性的产生,开发和应用混配药剂是重要手段之一。

戊唑醇属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低毒、高效、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等特点,其通过破坏真菌体内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渗透性,从而导致真菌细胞死亡[8-10]。吴文能等[11]研究发现戊唑醇对猕猴桃软腐病主要致病菌葡萄座腔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莫飞旭等[12]研究发现戊唑醇和四霉素以质量比2∶1混配可用于猕猴桃软腐病防控。氨基寡糖素提取自富含甲壳素的海洋生物外壳,具有诱导植物产生防御反应、激活植物的系统性获得免疫反应等功能,是一种新型海洋生物源农药[13],在棉花抗早衰、提高产量及西瓜幼苗生长等方面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4-15]。应用氨基寡糖素对改善杧果品质和贮藏保鲜作用显著,同时还可作为替代杀菌剂用于冰葡萄霜霉病的防治[16-17]。基于以上特点,本研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验证,探究戊唑醇和氨基寡糖素复配对猕猴桃软腐病的控制效果,以期为制定防控该病的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菌种: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由贵州大学猕猴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藏提供。

供试药剂:98%戊唑醇原药(湖南比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5%氨基寡糖素原药(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20%丁子香酚EW (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125 g/L氟环唑SC (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500 g/L氟啶胺SC (浙江禾田华工有限公司);80%戊唑醇WG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75%肟菌·戊唑醇WG (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33.5%喹啉铜SC (兴辰药业(中国)有限公司);10%苯醚甲环唑WG (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粉唑醇SC (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50%嘧菌酯WG (河北冠农农化有限公司);40%嘧霉胺SC (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5%氨基寡糖素AS (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室内毒力试验

毒力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孙云沛共毒系数法测定[18-20]。根据预试验结果将每种药剂梯度稀释,制备含药平板。用直径5 mm打孔器将已活化培养长势均匀的边缘菌落打成5 mm菌饼,接种刀取菌饼正面朝下接种于含药平板正中央,无菌水作空白对照,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置于28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对照培养基菌落直径约为培养皿直径的80%时,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各处理菌落直径,计算抑制率和EC50。

联合毒力评价:将筛选所得到的最佳单剂(戊唑醇)同氨基寡糖素按照有效成分质量比1∶1、l∶2、1∶3、1∶4、1∶5、1∶6、1∶7、1∶8、1∶9、1∶10的比例复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不同配比物对葡萄座腔菌的抑制作用。计算抑制率和EC50,得到相关共毒系数(CTC),作为最后综合评价药剂混用增效作用的指标。指标评价标准为:80<CTC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1.2.2 田间试验

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 GB/T 17980.118—2004[21],试验于2020年5-10月于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猕猴桃基地进行。将筛选出的增效作用较强的混剂(质量比1∶1、1∶9、1∶10)分别稀释5 000、10 000、15 000倍用于田间试验,并以对应单剂和清水作对照,分别于猕猴桃坐果期、膨大期、采收前1个月进行施药,每个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5株猕猴桃树,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采收期,每个小区随机采集50个果实,测定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单果质量,并计算果形指数。随后置于28 ℃恒温箱内贮藏10 d待所有果实软化,调查猕猴桃软腐病发病情况,并计算病果率、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6和DPS 7.5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杀菌剂对葡萄座腔菌的毒力

由表1可知,在供试的11种杀菌剂中,以戊唑醇对葡萄座腔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为0.87 mg/L;其次是肟菌·戊唑醇和粉唑醇,EC50分别为1.07 mg/L和1.19 mg/L。氨基寡糖素的抑制效果最弱、作用最慢,其EC50为222.34 mg/L,但其作为一种植物诱抗剂,能够激发植物体产生防御反应从而减轻病原菌对植物的侵害[12]。因此,本试验特选用戊唑醇与氨基寡糖素进行复配。

表1 不同杀菌剂对葡萄座腔菌的毒力

2.2 戊唑醇与氨基寡糖素复配对葡萄座腔菌的毒力

从表2可以看出,戊唑醇和氨基寡糖素复配对葡萄座腔菌的EC50为0.12~1.75 mg/L,共毒系数为62.33~931.99,所有配比药剂对葡萄座腔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戊唑醇和氨基寡糖素有效成分质量比为1∶1、1∶2、1∶3、1∶4、1∶5、1∶9、1∶10均有增效作用,而以1∶1混配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CTC达931.99。

表2 戊唑醇和氨基寡糖素复配对葡萄座腔菌的毒力

2.3 田间防治效果

如表3所示,田间试验中,戊唑醇和氨基寡糖素以1∶1、1∶9、1∶10混配后的不同稀释倍数处理均可降低猕猴桃软腐病的发病率。其中,戊唑醇和氨基寡糖素以1∶1混配的较高施用浓度(5 000倍稀释)处理的病果率仅为6.48%,防效达87.90%,高于其他处理;中、低浓度(10 000、15 000倍稀释)处理的防效也在78%以上。2种对应单剂的防效均低于复配,说明戊唑醇与氨基寡糖素按一定质量比复配能有效降低软腐病病果率,提高防控效果。

表3 戊唑醇和氨基寡糖素复配对猕猴桃软腐病的田间防效

续表3

2.4 对猕猴桃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知,戊唑醇和氨基寡糖素以1∶1、1∶9、1∶10混配的不同稀释倍数处理及对应单剂对猕猴桃果实外观品质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中,表现最好的为戊唑醇和氨基寡糖素以1∶9混配后稀释5 000倍液,显著提高了猕猴桃果实平均单果质量21.18%;其次是戊唑醇和氨基寡糖素以1∶10混配后稀释10 000倍和5%氨基寡糖素AS稀释 5 000倍,平均单果质量分别提高了20.91%、20.79%。综上,戊唑醇和氨基寡糖素复配可促进猕猴桃果实外观品质的形成,提高产量。

表4 戊唑醇和氨基寡糖素复配对猕猴桃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3 结 论

本研究试验证实戊唑醇和氨基寡糖素有效成分质量比1∶1复配对猕猴桃软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高达78%以上;同时减少戊唑醇的用量,可延缓其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还能较好地促进猕猴桃外观品质形成,提高产量[13,22-25],可在猕猴桃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寡糖软腐病毒力
不同来源大豆寡糖的形态特征、功能组分含量和分子结构的比较研究
玉米田氨基寡糖素诱抗防病技术要点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几种寡糖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研究进展
饲用寡糖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副猪嗜血杆菌河南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研究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岛基因检测与致病性
魔芋防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红薯黑斑病、软腐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