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言文阅读的因文设题的特点分析

2021-11-08 00:14陈莉
课外语文·下 2021年10期
关键词:设题选项文言文

【摘要】通过深入分析文言文阅读的因文设题特点,帮助学生在做文言文阅读的相关题目时能够明确其考点,有效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因文设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0-079-03

【本文著录格式】陈莉.基于文言文阅读的因文设题的特点分析[J].课外语文,2021,20(30):79-80,83.

通常关于文言文阅读材料所设的试题内容应该综合涉及“考纲”的内容,这样文言文的复句在考纲、教材均未涉及,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也很少讲解到这个点。但是,针对部分文言文阅读功夫较深的学生而言,其难度则不算太大,而对于文言文阅读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其答题的正确率则大大降低。因此,当我们在复习文言文阅读的时候,则需要严格按照“考纲”的要求,并需要注意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整理,并将其进行分类,让高中学生的语文知识面能够更宽一些,这样才能够在文言文的答题过程中更加的顺畅。同时,当学生在进行文言文复习的时候应该准确把握多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明确了解所涉及内容的出处,以及相关语句与现代复句间的联系,让多个知识点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真正强化高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下面就文言文阅读的因文设题特点进行具体论述。

一、表述条件融合

在文言文阅读中进行因文设题时,部分老师喜欢采用偷梁换柱的方法,即将一些甲想说的内容与乙想说的内容调换,或者是让几件事情融合在一起进行表述,误导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容易将时间、地点等条件混淆起来。

例如: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日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祜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市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通常在文言文设题的时候可将“而宪来求铭”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并引导欧阳发的儿子来求取墓志铭,但苏轼并不让张耒来展开写作。

二、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也是文言文阅读中进行因文设题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也就是当阅读材料的内容并未在一些选项中出现的时候或者是难以在原文内找到依据时。例如,针对文言文“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的相关语段:“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学生在文言文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应该读懂在顺治三年的乡试中,梁先生中举,其中进士的时间则是在顺治十年的时候。当他在担任知县的时候对待百姓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其政绩排名第一。然后,当做了半年的官之后,再入朝担任了云南道监察御史。这样站在这个角度则能够清楚地知道梁熙是清正廉明的,且视民如子,取得了斐然的政绩。但是,在设题的时候,对于“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却在文章中找不到相关的依据,这则是文言文阅读中因文设题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再例如,针对文言文“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徵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懽,民则日怨。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骊踵也”,前面的内容主要讨论的是如何做事情,而后面则主要讲述的是如何做人,让张养浩勤奋而淡泊的为官态度更好地彰显了出来。同时,针对在后面的言论中谈及如何做人,而居官之道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尚未就“勤奋”这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所以这道文言文题在设疑的时候也是无中生有。

三、词语误解,颠倒是非

在文言文阅读的因文设题中,“词语误解,颠倒是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该特点是大部分选项是正确表述,但一些细小的错误常常会让人理解有误。因此,针对这种类型的文言文题目,学生则需要将一些选项放回到原文中进行查对,尤其是事件发展中所涉及的一些人物角色,还有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内容,让这些内容能够与原文更好地对应起来,深入分析其表述的内容是否存在依据。

例如,文言文“孙博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通常孙博在欺骗金人的时候则会想着将宦官说出了太子的秘密,但在京城人们的相互争斗过程中让太子被误伤。误伤太子的不是二宦者,而是京城的人,这样学生在练题的时候则很容易发生张冠李戴的错误。

再例如,文言文“客有過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中,通过以“客”的口吻来盛赞王秬贤担任历任长官,其主要是因为他真正认识到了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所以才能够事济而功成。针对文言文内容“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的主要意思就是:“来这里就是做主持政事,但谁不知道学校也应该进行修葺呢?”因此,在备选项中可增加“孰”的理解,这样才能够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

四、史实混淆,因果颠倒

在文言文中进行因文设题时,将史实糅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即尚未将人与事之间的关系理清,也并未将人物与事件之间存在的联系割断,这样则很容易让人在理解的时候出现错误,让人与事之间的联系被混淆,以致在选项的时候出现错误。同时,因果颠倒则是在文言文题目中的选项设计时将事件发生的原因误传为是一些间接或者是未然的事情,让原文的一些事情并不建立起因果关系,或者是在进行选项内容处理的时候尚未充分凸显出因果关系。例如,文言文:“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出师命将,扫清群丑,上禀圣算,指日克除。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通过最后这句话便能够真正懂得宇文化在谋反时,隋炀帝便已经被宇文化捉住了,且在护儿的过程中又反而遇害,所以部分老师会在备选中将护儿遇害的背景作为一个选项。

五、主客体混乱,利用分句间的并列、因果和递进关系

在文言文阅读题的设计过程中,选项的设计可以是文中人物与作者的某一个观点。同时,还可以利用分句间的并列、因果与递进关系设计让学生易混淆的选项。

例如,文言文:“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针对这部分内容中“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这句话,“欲不廉”则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对古廉者的一种揣测,所以一旦有这个内容的选项则是错误的。此外,针对“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这句话在文章中也是作者对古之廉者的一种揣测,所以有这部分内容的选项则是表示现实存在,是错误的。此外,“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是难以在文章中找到依据的。

再例如:文言文:“军中之事,不闻君命……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这段内容的主要意思便是指将军在接受到任命之后,希望君王能够非常信任他,这样才能够在战胜敌人的时候出谋划策,真正做出英勇的斗争。这样在这段文言文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则讲的是将军拥有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所以在设题时如将这两者并列起来,其在逻辑上则是存在失误的。

六、按照文章关键字,设定问题内容

关于文言文问题的设计任务必须要有条理性,所以在因文设题时需要把握准一个方向,坚持在理清文章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避免出现凌乱无序的状态。因此,按照文章关键字设定问题内容也是文言文阅读因文设题的一个特点。其中,坚持在主问题的设计时紧贴关键字,而其他的问题再随着主问题逐步展开,这样关于文言文阅读题的设计则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重要突破口。

七、围绕话题群,集中阅读体会

一般针对文言文设题时,不但需要将一些关键词作为问题的设置出发点,而且还可以罗列一个话题群,合理地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文言文的题目解答任务。通常文言文阅读内容中的主问题便是一个话题群,充分凸显出各个问题设置的延展性,保证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提升文言文题目的解答实效性。但是,文言文话题群在设计时的主要目的就是交流,并不只是让学生独立完成整个文言文题目话题群的探讨。

例如,在针对文言文《氓》的题目设计时,教师则可以紧密围绕一个“情”字来设计问题,即文章中的哪些内容主要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情况呢?这样让学生将相关的问题罗列出来再合理地设计问题:“文本内容在意象表述中的女主人公的情感轨迹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来概括女子的形象,再将这些概括的依据罗列出来,综合对比作者选取桑树比兴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般学生在进行总结之后,再通过深入进行沟通交流,将他人的阅读见解进行深入分析,这样便能够更好地解读出文言文话题群的内容。同时,通过结合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主问题所设计的意象来逐步进行拓展延伸,便能够让主问题真正成为文言文阅读解答的重要内容,促使學生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理解相关的阅读内容。

八、回归全文总阅读,把握阅读重点

文言文的因文设题应该立足于由点及面和由面及点的要求上让整个阅读过程都真正被贯穿于整个环节上。这样让文本内容能够真正从句到段,再到篇,需要学生根据整体进行把握,以此加强学生对文言文阅读题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文言文《鸿门宴》中所涉及的一段话:“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这样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则需要让问题将整个文本的内容反映出来,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父绐日哄骗,欺骗

B.愿为诸君快战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C.期山东为三处?期望,要求

D.汉军皆披靡惊溃散乱

下列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 项是( )

A.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他

B.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通过将问题作为重要的引导条件,便能够让学生真正感知到文本内容所蕴藏的情感内涵,促使学生在深入进行文本内容解读的时候能够真正懂得文章的含义。

总之,文言文阅读题的设计并不是无章可循,而是需要教师通过仔细阅读全文,再从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内容进行仔细推敲和认真对比,立足从整体上去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这样才能够突破设题误区,保证文言文阅读设题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王友松. 要注意文言文阅读因文设题的特点[J]. 中学语文教学,1999(2).

[2] 许琦,王建涛. 以传解因,因文传情——略谈文言文传记阅读中价值观的输入与反馈[J]. 课外语文,2018(8).

[3] 曹济南. 文言文教学应因文设计教法[J]. 中学语文教学,1997(12).

[4] 王惠明. 09高考文言文设题形式及答题方略[J]. 考试:高考文科版,2009(3).

[5] 丁宇琴. 文言文课堂也可以不枯燥[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5).

作者简介:陈莉,女,1992年生,江苏高邮人,本科,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设题选项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揭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在哪儿设题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求同存异,异彩纷呈——例谈高考古典诗歌比较鉴赏题常见设题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