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形势推动课堂改革

2021-11-08 00:14周一唯
课外语文·下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迫在眉睫,只有如此,方可同新高考制度对语文教学活动所提出的要求相契合,为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打下基础。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积极探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高考制度;高中语文;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0-111-02

【本文著录格式】周一唯.新教育形势推动课堂改革——浅析新高考制度下语文课堂改革策略[J].课外语文,2021,20(30):111-112.

新高考制度持续深入背景下,要求教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以转变,强调学生多方面语文能力的综合提升,帮助学生应对新教育形式下的高考,可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语文考试成绩。

一、新高考制度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

新高考制度下,高中语文教学所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需对传统教学模式加以改变。分析现阶段教育形势发现,高考制度作为新教育形势下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学生今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新高考制度的改革,教师为帮助学生获取更高考试成绩,须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加以转变,同新高考改革需求相适应,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其次要推动课堂教学重点的调整。高考语文教学活动的风向标即为高考制度,也会对教师所秉持的教学观念产生直接影响。而因高考制度的改革,语文教学重点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教师须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授课内容加以调整,只有如此,方可确保所传授知识点同新高考要求相符。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展开前对高考考纲展开深入研读,并选取适宜着手点,对新高考需求加以充分满足。最后要对课堂的不定性加以转变。初等语文、高等语文二者的连接桥梁即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知识体系构建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要求教师对此阶段的教学活动予以高度重视。课堂作为教师传授语文知识的重要场所,在新高考制度深入推行背景下,须对语文课堂不定性现象加以转变,实现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对新时期学生所提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加以满足,推进语文课堂改革。

二、新高考制度下语文课堂改革策略

(一)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俗语讲,万丈高楼平地起,针对学生语文学习而言,是否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能否获得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活动作为重点,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自身知识基础加以巩固。加之,新高考制度中明确指出,杜绝所有偏题、怪题,由此可见在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学科考试题型不会产生幅度较大的改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依据高考大纲要求展开语文教学活动,此要求下更凸显出教师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分析高考语文题型发现,抛除实用类文本及文言文阅读等题型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所占比重较高且属于一类可控性题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需对题目理解,并确保相应的做题量便可在基础知识题型解答中获得满分,即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教学任务繁重,无法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时间。针对此现象,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部分内容时也应将基础知识向学生进行全面且透彻的讲解,并将基础知识归纳、总结方式向学生传授,推动学生高效学习策略的养成,还可为新高考制度实施背景下,学生获得高语文考试成绩取得先机。分析语文系统学习网络发现,语文基础知识为主干部分,而语文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其他知识均以此为基础延伸所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引导学生扎实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实现融会贯通,只有如此,方可促使学生在高考中获得理想的考试成绩。

(二)重视课外知识延展

新高考背景下,将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考查作为重点。因此,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仅将教学目光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应重视课外知识的延展,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知识能力,推动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健全。为此,教师主要可从如下几方面展开:

首先,学校方面应重视良好阅读氛围的构建。针对高中学生而言,大部分时间均在校园,因此创造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具备重要意义,如学校可设计相关条款,引导学生展开大量课外阅读活动,还可组建阅读社团,邀请师生共同参与社团活动,可要求社团成员每周完成一本课外书的阅读,还可让社团成员在完成阅读后,将自身阅读感悟同团员分享,丰富学生知识面,还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后续阅读教学活动的展开也可打下基础。

其次,教师应重视自身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因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得学生针对文章中所提及的知识内容并未形成深层次了解,部分学生对于如何挑选同自身认知水平相符的书籍并不了解,也难以实现有效阅读活动。针对此现象,教师须重视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教师针对此现象,须重视学校所颁布的多项阅读政策的落实,在班级内实现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还可将阅读的乐趣向学生讲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还可同学生共同展开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师可先将书中基本内容向学生讲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随后将阅读任务向学生下发,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读书笔记。完成此书的阅读内容后,教师可让学生借助演讲的方式,将自身阅读感悟加以抒发,由教师展开最后的总结、归纳活动。教师借此方式除可帮助学生对阅读中的乐趣加以感受外,还可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强化。

最后,教師还应重视科学、合理课后阅读作业的布置。因学生在校阅读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可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阅读作业,促使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加以巩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文章中所涉及内容诸多,如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简介等。借此教师可依据文章中所提及的内容完成前期教学计划的制定,将阅读任务向学生布置。随后,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其他相关内容的阅读活动。教师针对课堂中未完成讲述的内容,可让学生通过已知内容展开分析,揣测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文章主旨及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课余时间,可自行分析,并深刻了解文章内容,还可有助于学生阅读量的拓展,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对作者生平事迹加以了解,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也可起到积极作用,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高考制度的一项重要特点即为将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重点,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须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加以转变,同新高考制度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相符。首先,教师应重视自身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加以挣脱,重视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个性发展作为重点,落实学生本位教育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其次,教师还应对自身教学地位加以转变,弱化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向引导者、参与者角色转变,促使学生借助自主学习活动的展开,掌握语文知识,促使学生可灵活应对新高考制度下的题型变换。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为适应新高考制度,须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并对新高考制度对高考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形成清晰认知,以此为基础设计语文课堂改革策略,如教师可借助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重视课外知识延展等教学手段,全面推进新高考制度下语文课堂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晓春.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转变的研究[J].学周刊A版,2020(12).

[2]唐彩兰.基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变革[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0).

[3]张再良.新高考下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8).

[4]徐家志.谈如何实现新高考下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样态[J].好日子,2019(9).

[5]冯江明.新高考制度下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思考[J].速读(下旬),2019(2).

作者简介:周一唯,女,1988年生,江苏常州人,本科,中级,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