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某医院医务工作者对新冠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

2021-11-09 06:40郝月彤赵玲张博吴晓云王琦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医务深圳市受访者

郝月彤,赵玲,张博,吴晓云,王琦

1.潍坊医学院管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2.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6;3.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2;4.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20

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迅速席卷全球[1]。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2]。在一年多的抗疫过程中,全国人民积极应对,提出了许多迎战新冠肺炎的措施。钟南山院士曾经说过“疫苗是解决新冠肺炎的最根本问题”。疫情之下,疫苗是全人类战胜新冠肺炎的最大共识。新冠疫苗的研发为抗击疫情带来了曙光。我国相关科研人员积极研发新冠疫苗,2020年12月底国家批准新冠疫苗上市,为全民免费提供。深圳市作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率先在全国开展疫苗接种相关工作,深圳市人民政府与卫生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接种工作有序进行。本次研究对深圳市某医院211名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深圳市医务工作者对新冠疫苗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疫苗接种意愿情况,为政府进一步推广接种新冠疫苗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对深圳市人民医院在岗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医、护、技、管理人员等各类人群。共发放调查问卷225份,回收225份,有效问卷211份,有效率93.78%。

1.2 方法

本次调查的问卷为非量表类,由课题组自行设计。问卷标明填写方式及填写要求,有线上线下两种填写形式,由医务工作者独立完成。其中关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认知情况包括疫苗接种人群、接种禁忌症、接种不良反应、疫苗接种间隔时间等6个问题,设计为3个单选题3个多选题,得分标准为:单选题每个问题回答正确得1分,答错得0分;多选题完全答对得2分,不完全答对(少选正确选项)得1分,答错得0分。分值越高,说明对该类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将问卷总分的中位数6分作为切点,对疫苗相关知识掌握水平转换为二元变量(>6分为水平较高,≤6分为水平较低),分析性别、年龄、工作岗位、职称、文化程度、是否为中共党员、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史、是否有针头恐惧等因素对掌握疫苗相关知识的影响。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录入问卷数据,建立数据库,再运用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对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表示,相应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11位受访者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受访者基本情况

2.2 深圳市医务工作者对新冠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分析

2.2.1 疫苗相关知识回答的正确率情况

211位受访者对于新冠疫苗接种针数这一问题掌握的情况最好,正确率为88.6%;掌握情况最差的是疫苗接种禁忌症这一问题,正确率仅为12.3%。见表2。

表2 疫苗相关知识回答的正确率情况

2.2.2 新冠疫苗相关信息获取渠道分析

在211位受访者中,有74人(35.1%)通过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获取疫苗相关知识;有118人(55.9%)通过所在医院发布的相关通知获取疫苗相关知识;有15人(7.1%)通过亲友告知的形式获取疫苗相关信息;有4人(1.9%)没有通过任何渠道了解过新冠疫苗相关信息。

2.2.3 新冠疫苗认知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分析可能影响新冠疫苗认知情况的因素,表3显示,文化程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新冠疫苗认知情况的单因素卡方检验

2.2.4 新冠疫苗认知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选择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两个指标(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对新冠疫苗认知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政治面貌因素对疫苗认知情况的影响有统计显著性(P=0.017);文化程度因素对认知情况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新冠疫苗认知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

2.3 深圳市医务工作者新冠疫苗接种意愿情况分析

在211位受访者中,有152人(72.0%)愿意接种新冠疫苗,有59人(28.0%)不愿意接种;有164人(77.8%)愿意推荐亲友接种,有47人(22.3%)不愿意推荐;在这211人中有113人(53.6%)已经接种新冠疫苗,有98人(46.4%)还未接种;其中愿意接种但还未接种的受访者主要因为自身原因例如正处于感冒或者备孕等阶段不宜接种、正在接种其他疫苗以及自身过敏性体质等原因没有接种新冠疫苗。

2.3.1 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单因素分析

对疫苗接种意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称、是否有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是否有针头恐惧、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的影响对深圳市某医院医务工作者疫苗接种意愿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新冠疫苗接种意愿情况单因素卡方检验

2.3.2 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选择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指标(性别、年龄、职称、是否有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是否有针头恐惧、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对新冠疫苗接种意愿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否有针头恐惧、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三个因素对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有统计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8、0.000、0.012);年龄、职称、是否有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对接种意愿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新冠疫苗接种意愿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

2.3.3 新冠疫苗接种犹豫原因分析

在对211位受访者进行调查时,59人表示“不愿意接种新冠疫苗”,占28.0%。其不愿意接种新冠疫苗的原因主要包括“担心病毒变异,新冠疫苗对预防新冠肺炎没效果”“新冠疫苗不成熟,接种不安全”等。见表7。

表7 深圳市医务工作者新冠疫苗接种犹豫原因分析

2.4 新冠疫苗接种意见与建议分析

在对211名受访者进行调查时,有16名受访者对新冠疫苗接种政策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内容主要包括对疫苗安全性存在担忧、接种面不广等以下几个方面,见表8。

表8 新冠疫苗接种意见与建议调查表

3 讨论

3.1 新冠疫苗接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1 受访者对新冠疫苗相关知识掌握不够

通过调查研究可知,关于疫苗认知部分的选择题得分低于6分的人数(低认知人群)占总调查人数的70.14%,说明深圳市医务工作者对于新冠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不够理想。被调查者对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存在政治面貌的差异,政治面貌为党员的医务工作者对疫苗相关知识更为掌握,而政治面貌为非党员的医务工作者对疫苗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疫苗相关知识中关于接种针数、接种间隔时间等基本问题的认知情况较好,疫苗接种禁忌症等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较差,可以看出受访者在了解疫苗相关知识时,了解不够全面,医院在发布新冠疫苗接种通知之前对疫苗相关知识普及和培训不足,大多数受访者也没有主动去学习疫苗相关知识。

3.1.2 不同受访者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存在差异

通过调查研究可知,不同受访者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存在差异。男性相对于女性来说疫苗接种意愿更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女性对于新冠疫苗接种顾虑更多,不愿意冒险;存在针头恐惧的受访者疫苗接种意愿普遍较低;对疫苗相关知识掌握不扎实的被调查者对新冠疫苗不够了解,在接种之前顾虑更多,更不愿意接种,因此对疫苗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较好的受访者疫苗接种意愿更高。

3.1.3 被调查者对新冠疫苗接种的担忧

大多数受访者对疫苗的安全性存在顾虑。据现有研究结果表明,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3],但是受访者认为缺少新冠疫苗官方的具体资料,而且新冠疫苗上市时间较短,安全性有待考量。本次问卷调查在2021年1—2月开展,开展过程中我国大部分地区新冠疫苗尚未对普通公众开放,接种人群仅针对于医疗工作者等重点人群,接种面不广,且对于重点人群的接种政策采取的是相对强制政策,这样可能会引起重点人群以及公众的不满。目前,世界各国新冠病毒存在不同且正在不断变异,因为病毒存在特殊性,抗体有效时间短,所以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接种新冠疫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疫苗有效性存在顾虑,可能会使卫生总费用增加,产生资源浪费。

3.2 建议

3.2.1 加强对新冠疫苗的研发力度,增强公众的接种信心与接种热情

加强对新冠疫苗的研发力度,继续完善新冠疫苗临床实验,及时关注病毒变异情况,借鉴国外自然免疫的数据及效果,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疫苗临床试验的试验结果,减轻公众的顾虑,帮助其克服恐惧心理,并对接种人群的不良反应等进行回访并及时整理反馈,不断提高新冠疫苗的质量,提高其效价。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公众积极参与到疫苗接种工作中,提高公众的疫苗接种热情,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及时关注公众对于新冠疫苗接种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3.2.2 加强新冠疫苗宣传力度,及时向公众科普疫苗相关知识

政府的引导是新冠疫苗接种知信行的重要影响因素[4],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新冠疫苗的宣传力度,加强公众对新冠疫苗的熟悉与了解,要及时对新冠疫苗的负面报道与夸大宣传进行核实、纠正[5],增加公众对新冠疫苗的信任,增强其疫苗接种信心,其他相关部门也要及时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途径向公众科普新冠疫苗相关知识,例如疫苗接种针数、接种间隔时间、接种人群、适用年龄、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接种禁忌症、接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等,让公众充分了解新冠疫苗相关知识。医院等有接种资格的医疗机构在对公众进行接种前应告知新冠疫苗接种的基本知识,必要的话可以将相关知识打印出来与接种告知书一块交给被接种者。

3.2.3 逐步扩大疫苗接种覆盖面,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

自2021年3月开始,疫苗逐渐开始对普通公众开放,但疫苗接种覆盖年龄仍然为18~59岁,其他年龄段的公众仍然无法接种新冠疫苗。2021年2月19日,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辖下的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和新发现及动物传染病科学委员会在举行联席会议时认为,60岁及以上人士也可以接种新冠疫苗。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主席刘宇隆提到根据疫苗第一、二期临床测试数据结果显示,他们认为疫苗用于60岁及以上群组属安全,且可诱发接种疫苗者对病毒的免疫力[6]。所以应逐步增加对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数据,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接种范围,提高疫苗接种率,设置专门的疫苗接种点,提供疫苗接种预约服务,有序安排公众接种,6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接种时建议安排陪同接种,并提前告知相关接种风险,自愿进行接种。

2021年3月1日,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在世卫组织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年底前结束疫情的想法是不现实的,“目前世卫组织的关注焦点是尽可能控制病毒传播,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接种新冠疫苗[7]”。疫苗研发与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离不开政府、国家、科研人员以及每一位普通公众的支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时飞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根据临床试验结果可知,当前疫苗保护力达到79.34%,疫苗保护期为半年以上[8]。国家在进行新冠疫苗的研发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公众的疫苗相关知识科普,及时发布相关信息,让公众接种更安心、更放心。纵观对深圳市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的数据可以粗略了解全国医务工作者对于新冠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接种意愿,更好地推广完善新冠疫苗接种政策。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医务深圳市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