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与学一致”与“教学评一致”

2021-11-09 01:07严育洪
江西教育B 2021年10期
关键词:圆规画圆棒球

严育洪

家长让孩子一起去超市采购日常食品时,如果对孩子说“我们去超市!”,这是命令,孩子没有选择;如果问孩子“我们可不可以去超市?”,看似给了孩子选择的机会,但孩子不知道为何要去,也只能算是跟从;如果让孩子看到“家里的冰箱空了……”的现实,无须多说,孩子自己知道要去哪里,去那里做什么,这样的任务能够保证孩子与成人目标一致,目标一致就能够保证步调一致。在任务驱动学习中,由完成任务的需要产生的强大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样能使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效实现“教与学一致”和“教学评一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任务驱动学习能实现“教与学一致”

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追求速度,常常会直接告知学生方法,压缩或替代学生的探究过程,这只会导致填鸭式教学。白岩松说:“方向是比速度更重要的追求。”我认为,为学生指引学习方向也应成为教师的重要追求。

方向指引可以通过目标指引来召唤,之后就如罗振宇所说“有目标,行动才有方法”,我们不用担心学生找不到方法。并且,我们也不用担心学生提不出问题,波利亚说:“目标启示着手段,对目标的考虑可能会启发我们找到一个途径。考虑了目标,问题就一个接着一个出来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目标,永远在技巧和方法前面。

在任务驱动学习中,任务就是目标,指引着学习方向,也隐含着学习方法。例如“为什么圆规可以画圆?”的解释性任务,这个任务目標所指引的学习方向是研究圆规画圆的原理,学生由此想到的学习方法是:先研究怎样用圆规画圆,然后通过“圆的认识”思考为什么圆规可以画圆。其中,教与学保持高度一致,教师的教是推出“为什么圆规可以画圆?”的任务,学生的学则是紧紧围绕这个任务寻找“圆的认识”的知识支持完成任务。其中,教师始终用任务而非指令在指引和驱动着学生的学。

在任务驱动学习中,任务就是目标,指引着知识主题,也隐含着知识问题。例如“用一张纸制作最大的圆柱”的表现性任务,这个任务目标所指引的知识主题是圆柱的体积,一旦明确了方向,“考虑了目标,问题就一个接着一个出来了”,如“纸张竖着裁剪与横着裁剪,哪种方法可以做出的圆柱更大?”“如果不做底面,纸张竖着卷起与横着卷起,哪种方法做出的圆柱更大?”“如果以边为轴旋转,纸张竖着旋转与横着旋转,哪种方法形成的圆柱更大?”……其中,教与学保持高度一致,教师给了精准的任务目标,学生就有了精准的努力,随之就有了精准的问题、精准的途径、精准的方法。

任务驱动学习能实现“教学评一致”

在任务驱动学习中,目标化学习可以有效实现“教与学一致”,而“全景式学习”可以有效实现“教学评一致”。

在生活中,如果你初次学习打棒球,你是愿意进行反复的分解练习,还是愿意和小伙伴在棒球游戏中学习棒球?相信选择后者的居多。哈佛大学戴维·珀金斯教授以自己学打棒球的经历,倡导教师让学生在一开始学习时就要全局观。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学生之所以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学仍存在“第一种学习棒球的方式”。对此,哈佛大学蕾·兰德和简·迈耶教授提出了一个“门槛”概念,即一种能一上来就辨明方向,并能直接进入全局实践的学习体验。任务驱动式教学就能让学生产生这种“门槛体验”,即学生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即将做什么、还将做什么,时刻评估现在离最终目标还有多远以及时刻评价自己表现得怎样,从而实现“教学评一致”。

例如,“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课一节连着一节,知识一个连着一个,教师教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至于为什么要安排这些课,学这些知识到底是为了什么,学生一开始并不清楚,一直要等到最后学“分数计算”的时候才知道,于是也就难有学习的全局观。由此,为了能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在开始这一单元教学之前,我们先呈现完整的“知识地图”(如图1),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明白最终要走到哪里,往哪里走,怎样走,中途要经过哪些知识的“站点”,这样的学习一开始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学生也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学习的进程。当自己的学习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时,学生的成就感也就会越来越强,也就能够愉快地欣赏“沿途”的知识风景。

社会心理学之父库尔特·勒温认为,在我们描述愿望或目标时,大脑会分泌让人愉悦的多巴胺。哈佛商学院特蕾莎·阿马比尔教授也发现76%的人向目标前进时最愉快。这种幸福感和满足感让我们觉得,原本遥远的愿望或目标离我们更近了,甚至已经成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

正因为“教与学一致”和“教学评一致”,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结构往往是前后呼应的:任务既是教学的起点,通过情景、目标、活动等内容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任务又是教学的终点,通过结果、意义、评价等内容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我们对布卢姆所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这一观点可以有新的解读。一种解读是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把教的知识目标转化为学的任务目标,可以有效地实现“教与学一致”;还有一种解读是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还有多远,把教的结果评价转化为学的过程评价,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评一致”。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圆规画圆棒球
圆的启示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画圆的月亮
打棒球
圆规
棒球
二合一圆规尺
连线·画圆·揉团——浅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的有效教学
圆规小姐圆梦记
“大”一号棒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