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读者意识 促进主动表达

2021-11-09 08:36严小意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读者意识习作教学情境

严小意

【摘   要】习作教学应重视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教师可从“融入情境,确定读者”“针对需求,抓住特点”“基于目标,有效修改”这三方面着手,注重创设真实而开放的任务情境,打通课堂习作与生活交际的通道,使习作真正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

【关键词】习作教学;读者意识;情境

习作中的“读者意识”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自觉地把读者定位、阅读需要、阅读期待等因素纳入自己思维活动之中的心理过程。很多教师会把“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作为目标,但却忽略了习作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与人交流。阅读群体不同,写作的目的就不同,写作的内容甚至文体也会不同。习作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文章是写给谁看的,当作者的眼里有读者后再确定“写什么”和“怎么写”。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习作真正实现交际需求,这就是本文所说的“读者意识”。习作教学应重视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优化习作指导的过程。

有教师可能会说:“老师不就是学生习作的第一个读者吗?”但很多时候,教师是习作的布置者和批改者,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在日常习作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真正的“读者意识”?笔者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凸显读者意识。

一、融入情境,确定读者,明确“为什么介绍”

本次习作主题为“我的动物朋友”,要求学生选择教材给出的三种情境或自己创设情境,向别人介绍动物。结合本单元习作要素“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可以看出,本次习作旨在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针对不同的表达对象,选取不同的角度,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介绍,从而使学生明白交际需求不同,习作内容也会不同,初步了解习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为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到班级里只有50%左右的学生家中养着小动物,另有10%的学生表示邻居家养着小动物,也可供其观察。动物的种类相对比较集中,主要有狗、猫、乌龟、仓鼠、金鱼这几种。其他学生的“无米之炊”该如何解决呢?学生交流后,形成了三种备选方案,分别是:观察学校里饲养的小动物;与家长商量,购买小动物养在家里进行观察;将自己的小动物带到教室里,与同学们一起观察。

学生利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充分观察、了解动物,并用作业单进行记录(如表1)。

通过梳理作业单,发现33名学生能够细致观察并根据要求进行记录;2名学生没有观察,只凭自己对动物的大致印象简单填表;2名学生只能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表达,无法独立完成记录。作业单有助于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也有助于教师把握学情,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展开分层指导。

在课题导入环节,教师提问:“看到题目,你首先想到了什么?看完习作要求,你又想到了什么?你觉得写这篇作文有什么困难?”再抓住“我要向谁介绍动物朋友”这一情境,明确本次习作与以往動物类习作要求不同,提醒学生根据交流对象和需求,选取合适的内容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将学习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目的明确,学习才会有效。教师基于具体学情进行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更真实。

二、针对需求,抓住特点,学习“怎样重点介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我的动物朋友》一课正好凸显了习作生活化、真实化的理念。为落实训练目标,建议分两课时进行阶梯式的习作指导,其中第一课时以情境指导为主,学习写作方法。

如果没有明确的交流对象和需求,按照惯性思维,大部分学生会从外形到习性对动物进行客观描摹,缺乏情感的自然表达,也难以使读者和作者之间形成互动。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目中无人”——读者意识的缺乏导致沟通力的缺失。学生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被动写作。缺乏独特的交际需求,没有富有情趣的互动,自然不会存在真情。只有确定了读者,才会有基于读者的交际环境。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针对教材提供的三种情境,想一想应该着重介绍哪一方面的情况,需要抓住动物的什么特点,明白图中的三种描写角度都是为情境服务的,引导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内容,写出动物的特点。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提炼素材,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写作需求。

以教材中的情境一为例,教学片段如下。

师:根据这个情境,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动物朋友?

生:外形。

师:在介绍动物外形时,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写?以这只小羊为例,谁来说一说?

生:可以从头部、四肢、尾巴、皮毛、身体这几方面来写。

师:你列举得很详细。谁还有想法?

生:我觉得可以按照从头到身体,再到四肢,最后到尾巴的顺序写,这样比较有条理。

师:这段文字是兰兰在小羊丢失之后写的。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能否帮助兰兰找到她的小羊?(出示图1)

生:根据这段文字,不能找到小羊。因为它并没有把小羊的特点写清楚。

生:小羊的左眼圈是黑色的,她没有说清楚。

生:她写的外形很多小羊都具有。她并没有突出重要的特点,所以我们没办法帮助她。

师:同学们说得都挺有道理,所以我们在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时,一定要——(生:抓住特征)使它区别于其他同类动物。

师:再看这组图片,请你选择一个动物,抓住特点介绍它的外形。(出示图2)

生:这只猫浑身墨黑,只有两只眼睛像宝石一样,闪着绿莹莹的光。

师:根据他的描述,你们能否马上找到这只猫?

生:能!是左下那只黑猫!

师:这就是抓住了动物的特点。好,谁再继续?

生:它的脸肥嘟嘟的,张着嘴露出两颗尖尖的牙齿。眼睛像透亮的玻璃珠。耳朵和脑袋上的毛是棕色的,但鼻子和下巴上的毛却是白色的。

师:谁来对这段外貌介绍进行评价?

生:我觉得她介绍的应该是左上那只猫,特点也抓住了,但是她介绍的顺序有点乱。

师:那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可以先介绍头部,按照眼睛、鼻子、嘴巴的顺序进行描述,再介绍皮毛的颜色。

师:(面向之前那位学生)你能根据他的建议重新介绍吗?

生:好。它的脸肥嘟嘟的,眼睛透亮透亮,就像两颗玻璃珠。红红的小鼻子下面三角形的嘴微微张开,露出两颗尖尖的牙齿。它身体和脑袋的皮毛是棕色的,只有脸颊和脖子连接的地方是白色的,好像系着一条白围巾。

师:这次介绍既有条理又非常生动,真是太棒啦!同学们,现在你们在介绍动物朋友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能够关注顺序。更让老师惊喜的是,你们還会有意识地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突出动物的特点。真是能干的孩子!我们一起来回顾《白鹅》中的片段,看看能否给我们一些写法方面的提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应针对需求,抓住动物朋友的显著特征予以重点介绍。结合前期的作业单和后期的习作反馈来看,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羊不够熟悉,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材内容。上面环节提供图片和文字作为辅助,正是基于学情做出的调整。学生即使在交流时明晰了“读者”,等到实际写作时仍会出现读者意识模糊的现象。因此,教师应在各个环节中多次强调,引导学生围绕“为谁而写”“谁来读我的文章”进行写作。

另外,对于教材中的情境二和情境三,可以分别围绕“生活习性”和“趣事”进行介绍。学生会将动物的生活习性简单理解成“吃喝玩乐”。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日常观察,将生活习性扩充为脾气喜好、饮食习惯、睡眠状态、活动频率等。介绍时,可回顾《白鹅》中的吃相片段,用先总后分的方式进行有序表达。对于情境三,可以通过习作例文赏析展开写法指导,引导学生借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使文章更生动,并结合作业单与同学分享自己和小动物之间的趣事。

同时,教师还要考虑教材列举的三个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写作,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从作业单的反馈来看,学生创设的情境有:因为父母有事回老家,自己学习忙,拜托姐姐暂时照顾小仓鼠;家里的老猫生了一窝小猫,照顾不过来,拜托爱心人士领养小猫;等等。这些情境为学生习作奠定了生活基础,使其更符合交际需求,更具有应用价值。

三、基于目标,有效修改,评价“介绍得怎么样”

在第一课时进行情境指导、方法学习后,第二课时以当堂习作和评价修改为主。教师发现一部分学生的习作机械套用情境,为迎合需求生编硬造,并没有真正体现读者意识。针对学情,教师进行了二次指导:请学生选择习作情境,根据需求确定交流对象,以作文开头部分为例展开交流和评价,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修改。

开头1:我养了一只小兔子,它叫“彩彩”。它和我之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相信你读完后会喜欢它。

这位小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习作重点是写自己和动物朋友之间的趣事,但是并没有具体的情境需求。教师提供适当的建议后,他进行了修改。

修改后的开头1:姐姐,我养了一只小兔子,它叫彩彩。这个周末,我想带它来你家做客,你会欢迎吗?先向你介绍一下它吧!

进行这样的修改之后,基于读者的交际语境就非常明显了。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给老师批改,而是和姐姐交流自己的动物朋友。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体验,会根据情境需求有目的地写出动物的特点。

有两位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是拜托邻居大姐姐帮忙寻找跑丢的小仓鼠,二是拜托姐姐照顾自己的动物朋友。表达对象很明确,但缺少与读者的直接交流,情境的创设只是一种迎合要求的“套路”。

开头2:我有一个陪我成长的朋友,它就是小仓鼠——汤圆。有一次,因为我的大意,它跑丢了,我便请邻居大姐姐一起寻找。

开头3:我要去外婆家住几天,但是家里的小汤包没人照顾了。我想让姐姐帮忙,于是我对姐姐说:“姐姐,这几天你帮我看管一下汤包好吗?”

教师引导学习伙伴共同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供作者修改。

修改后的开头2:我有一个陪我成长的朋友,它就是小仓鼠——汤圆。今天因为我的大意,它跑丢了。邻居大姐姐,你能帮我一起寻找吗?

修改后的开头3:我要去外婆家住几天,但是家里的“小汤包”没人照顾了。姐姐,这几天你帮我看管一下它好吗?

这样重点指导后,学生就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习作修改,进一步凸显“为谁介绍”。在此基础上,学生认为题目就是作文的眼睛,也要符合具体情境,根据写作的需求,列出关于题目的修改建议。有了明确的习作导向,结合前期的观察记录以及习作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课堂习作不再千篇一律,而是基于内心需求,服务生活交际,进行真实表达,“读者意识”也就自然凸显了。

要想凸显读者意识,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还要注重创设真实而开放的任务情境,打开课堂习作与生活交际的通道,使习作真正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本次习作教学中,笔者结合学校的童耕文化特色,积极挖掘习作课程资源,尝试开展习作微项目。如为农场小动物撰写“名片”,结合自己的观察与实践,为动物做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动物,喜欢动物。

综上,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能促使习作打开沟通交流的双向通道。只有真正做到为交际而写,为实用而写,学生才会有真实的写作兴趣与情感,才能实现主动表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巧丽.习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8(11).

[3]陈聪聪.基于“过程写作”培养小学中高段学生读者意识的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7(12).

[4]谈永康.小学习作学习活动的生态特征及教学思考[J].语文建设,2021(6).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学达小学   315800)

猜你喜欢
读者意识习作教学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浅谈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回归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基于读者意识的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策略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