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从倾听学生的嘀咕开始

2021-11-09 23:54杨丽霞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教学资源

杨丽霞

【摘   要】在课堂上,学生常会发出这样或那样的嘀咕。大多数教师会有意无意避免或减少这类声音。其实,嘀咕蕴含着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嘀咕,倾听嘀咕,引发学生思辨,使其主动质疑探究,进而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嘀咕;教学资源;语文素养

何谓嘀咕?嘀咕就是私下里小声地说话。课堂上,教师只要稍加留意,就会经常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嘀咕。它们是来自学生心底的声音,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有些甚至还蕴藏着灵感和思维的火花。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对课上嘀咕声的处理与利用。

一、捕捉嘀咕,引发思辨

学生在课堂上嘀咕,有时是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一种表现。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嘀咕时,要分析其利弊,捕捉对课堂教学有推动作用的亮点,并通过机智的教学手段进行处理,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功效,创造意外的精彩。

某天上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一课,在分析赵州桥大孔两边四个小孔的作用后,一个学生突然嘀咕了一句:“既然小孔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干脆都做成小孔得了。”虽然他的声音很小,但笔者却听得很真切。都做成小孔?显然这个学生对于赵州桥设计的巧妙还没有完全领会。只有他一个人这么理解,还是其他人也可能这样想?笔者决定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大家一起来辩一辩。于是,笔者故意提高音调:“同学们,李春的设计可能不是最好的,咱们班有一个更好的创意!”并请那个发出嘀咕声的学生重复了他之前说的话。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很是诧异,不一会儿课堂上小手林立。

生:我觉得都做成小孔不好。假如都做成小孔,排水速度会很慢。要是发大水,水一时排不掉,会涌上桥面,甚至会把整座桥冲毁。

生:我也觉得都做成小孔不好。都做成小孔的话,那小孔和小孔之间连接的地方,都要用石头去砌,这样一来,就浪费石料了。

生:不仅浪费石料,还增加了桥身的重量。桥身要是太重,上面的车马跑起来,桥也有可能面临倒塌的危险。

生:如果都做成小孔,从侧面看就像蜂窝似的,一点儿也不美观。

……

学生嘀咕的是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是对事物真实的看法。有时他们的想法有失偏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上述片段中,笔者及时捕捉了学生的嘀咕,从中发现了问题,但是没有强行纠正学生的认知,灌输自认为正确的见解,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展开辩论,与文本、同伴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从而深入理解文本。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这样的嘀咕并合理引发思辨,学生的思维定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这也是真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对症药方”。

二、放大嘀咕,质疑探究

“学贵有疑。”当前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较常见。很多时候,他们认为只要是书上讲的、老师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即便有质疑也不敢大声说出来。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还应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他们质疑,培养他们大胆质疑的精神,从而解除学生思想上的束缚,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处于主动求知探索的积极状态,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压抑状态。

比如,执教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蜜蜂》一课,在和学生一起讨论法布尔的实验过程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捉蜜蜂→打开纸袋→做记号。这时,身边有个学生嘀咕:“先打开纸袋再做记号?纸袋一打开,蜜蜂不就全飞了,还怎么做记号?”听了这个学生的话,笔者先充分肯定了他的质疑精神,接着问大家:“法布尔先捉蜜蜂,再打开纸袋给蜜蜂做记号,然后放蜜蜂,这个顺序合不合理呢?”学生听了,低头看书,埋头思考,不一会儿教室里炸开了锅。

生:我觉得这个顺序不合理。法布尔一旦把纸袋打开,蜜蜂不就蜂拥而出了?记号做得了吗?

生:难道法布尔捏住袋口一次只放一只蜜蜂出来?那樣岂不容易伤了蜜蜂?

生:法布尔一只手要拿着纸袋,另一只手要捉住蜜蜂。要想给蜜蜂做记号,那就得放一只蜜蜂出来就封一次袋口,还得把纸袋放下来才能空出手来做记号,多麻烦啊,况且当时小女儿又不在身边。

看到学生分析得头头是道,笔者趁机追问:“那大家觉得什么时候给蜜蜂做记号最合适?”学生思考片刻,最后一致认为捉住蜜蜂后把它放进纸袋之前做记号最合适。末了,他们惊呼:原来我们的教材也会有不合理的地方呀!

课后,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人教版教材中《蜜蜂》一文关于实验过程是这样表述的——

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而现行的统编教材却是这样表述的——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对比两个片段,不难看出,人教版教材中给蜜蜂做记号被安排在打开纸袋放蜜蜂之前,这样显然更合理。为什么统编教材做了这种不合理的处理?是考虑不周,还是为了尊重原文?为此,笔者又查阅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译文是这样记载的——

有一天,我在屋檐下的蜂窝里捉了四十只蜜蜂,叫我的小女儿爱格兰等在屋檐下,然后我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带着它们走了二里半路,接着打开纸袋,把它们抛弃在那里,看有没有蜜蜂飞回来。

为了区分飞到我家屋檐下的蜜蜂是否是被我扔到远处的那群,我在那群被抛弃的蜜蜂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在这过程中,我的手不可避免地被刺了好几口,但我一直坚持着,有时候竟然忘记了自己的痛,只是紧紧地按住那蜜蜂,把工作做完,结果有二十多只损伤了。当我打开纸袋时,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一拥而出地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区分该从哪个方向回家一样。

从原文能够看出,法布尔给蜜蜂做记号是在打开纸袋放蜜蜂之前。当笔者把这一发现告诉学生后,他们纷纷表示要给教材编者写封信,指出编者的这种处理不够合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学生敢于质疑、乐于探究。对此,教师应从小处着手,从倾听学生的嘀咕入手,激起学生质疑的勇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学生的嘀咕有时也是一笔教学财富,亦蕴含着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捕捉嘀咕、倾听嘀咕、放大嘀咕,站在教育新视角,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洪铺中心学校   246141)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教学资源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高职教学翻转课堂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