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不同输血方法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11-11 06:46宋小彦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溶血性气短免疫性

宋小彦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输血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以心慌、气短、乏力为临床症状,是常见的贫血类型,该病由于B淋巴细胞发生亢进,使红细胞产生抗体,对红细胞造成破坏导致。输血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常用方法,能够确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洗涤红细胞输血可用于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其使用经处理的血液制品能够降低排斥反应,易于机体接受[1]。血液置换是一种利用血液分离机处理患者血浆,将有效的血液细胞成分输送回体内的方法,该方法可控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展[2]。血液置换与洗涤红细胞输血措施的开展互不影响,可联合使用,为进一步探究该方案应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价值,本文选取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患者,应用不同输血方法治疗,分析对其疾病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及并发症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4例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在本院治疗的患者,依照抛硬币法将患者编为A组(n=52)与B组(n=52)。A组男女各有21、31例;年龄20~61岁,平均(42.35±9.36)岁;贫血程度:11例重度,14例中度,27例轻度。B组男女各有20、32例;年龄21~62岁,平均(43.22±9.18)岁;贫血程度:10例重度,16例中度,26例轻度。两组贫血程度、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符合《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3]相关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疾病。

1.2 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检测两组血型,使用EDTA-K2抗凝配血样本,选用戴安娜微柱凝胶抗球蛋白卡作为试剂;洗涤3次患者的红细胞,所用的洗涤液为生理盐水;将供血者血浆与洗涤后的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作为次侧;将供血者洗涤红细胞与患者血浆进行交叉配血,作为主侧;选择红细胞凝集为阴性的主、侧管内的血样给予患者输入。

A组应用洗涤红细胞输血治疗,市中心血站提供本次研究所用的去白细胞洗涤红细胞,使用静脉输注方式将洗涤红细胞24 h内输入;密切观察输血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发生过敏等不良反应,则及时给予紧急处理措施,治疗4周。

B组应用血液置换与洗涤红细胞输血联合治疗,其中洗涤红细胞输血的输入方式与A组一致;血液置换具体方法如下:使用连续式全自动血液分离机进行血液置换,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步骤;20~30 mL/次,每次置换隔2 d,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两组入院当天及治疗4周后检测患者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采用血液自动分析仪法检测红细胞、血红蛋白,使用活体染色手工镜检法检测网织红细胞。

评估治疗4周两组心慌、气短、乏力改善情况,若患者心慌、气短、乏力消失或有所改善,则定为缓解;心慌、气短、乏力无改变或加重,则定为无缓解。缓解率=缓解例数/总例数。

记录两组皮疹、发热、过敏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的统计学处理工具为SPSS 23.0软件,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s),χ2检验计数资料[n(%)],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较A组高,网织红细胞较A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比较(±s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比较(±s )

组别 红细胞/(×1012/L) 网织红细胞/% 血红蛋白/(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n=52) 2.46±0.47 3.22±0.25 34.02±8.62 18.12±4.28 41.85±5.65 78.85±8.38 B组(n=52) 2.55±0.42 4.02±0.41 33.74±8.48 9.32±6.59 41.74±5.37 100.53±10.27 t 0.681 8.226 0.273 5.463 0.071 8.641 P 0.223 <0.001 0.497 <0.001 0.894 <0.001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B组心慌、气短、乏力缓解例数较A组多,缓解率较A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n(%)]

2.3 两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与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关,该病可损伤机体红细胞,易引起病毒感染、肝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形成潜在威胁。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使机体在常规输液过程中产生抗红细胞抗体,易引发过敏、溶血等输血不良事件[4]。洗涤红细胞通过对白细胞进行清除,利用生理盐水重悬红细胞,能够减少供血样中的白细胞,减轻抗红细胞抗体反应。血液置换通过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去除含致病成分的血浆,对患者输入代替去除部分的置换液,能够降低血液的免疫复合物、抗体浓度[5]。

本研究中,B组治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较A组高,网织红细胞较A组低(P<0.05),该结果表明,血液置换联合洗涤红细胞输血能够改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由骨髓生成,内含血红蛋白,当机体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时,患者表现出贫血症状[6]。网织红细胞作为贫血的诊断依据,指未完全发育成熟的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水平高表明机体骨髓红细胞生成功能不足。洗涤红细胞可除去90%血小板、白细胞和全部血浆,将该血液制品输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能够保证机体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有效浓度[7]。血液置换能够除去含致病成分的血浆,减轻对骨髓的损害,有助于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使网织红细胞水平下降。

本研究中,B组心慌、气短、乏力缓解率较A组高(P<0.05),表明应用血液置换与洗涤红细胞输血联合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心慌、气短、乏力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常见症状。在B组的治疗方法中,血液置换能够减低免疫复合物、红细胞抗体的水平;洗涤红细胞能够减轻免疫排斥反应,两者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联合使用能够增强改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8]。本研究中,两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应用血液置换与洗涤红细胞输血联合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安全性好。洗涤红细胞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可保证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血液置换能够清除异常抗体的特异性,与洗涤红细胞联合使用,可减轻抗红细胞抗体造成皮疹、发热、过敏等输血不良事件[9]。

综上所述,血液置换联合洗涤红细胞输血能够改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

猜你喜欢
溶血性气短免疫性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揭开气短背后的玄机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气短到底短在哪里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醒脑静注射液溶血性研究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副溶血性弧菌保藏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