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预防颅底脑膜瘤显微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11-11 06:47练琨陈芳李依溪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脑膜瘤循证满意度

练琨,陈芳,李依溪

(永煤集团总医院 神经外科,河南 永城 476600)

脑膜瘤属于临床一类常见颅内良性肿瘤,有近30%脑膜瘤属于颅底脑膜瘤[1]。结合肿瘤位置能划分成前颅底型、中颅底型和后颅底型三种,其中前颅底型主要表现为嗅觉及视觉功能减退,中颅底型主要表现为视力降低、复视、面部麻木、眼球运动障碍及面部疼痛,后颅底型主要表现为听力丧失、耳鸣、眼球运动障碍、面瘫、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和行走不稳等。随着显微手术在临床上的广泛普及,颅底脑膜瘤手术疗效有了显著提升,但因发病部位较为特殊,瘤体血供丰富,术中仍有损伤重要组织结构及大出血的风险,术后并发症出现机率较高。因此,做好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意义重大。循证护理是将临床护理问题当作出发点,通过证据解决护理问题的一类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比较,其是将证据当作基础,更注重患者的结局,能给其提供出最佳的护理方案[2]。本文就循证护理对颅底脑膜瘤患者显微切除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开展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于永煤集团总医院接受显微切除手术的颅底脑膜瘤患者总共84例开展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43.46±5.14)岁;平均病程(4.12±1.02)年;手术类型:全切34例,次全切8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43.50±5.06)岁;平均病程(4.15±0.95)年;手术类型:全切35例,次全切7例。

纳入标准:(1)均结合症状、CT、MRI和病理结果明确诊断为颅底脑膜瘤。(2)年龄≥18岁。(3)均于本院开展显微切除手术,无手术禁忌症。(4)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肝肾心等重要脏器有严重病者。(2)存在其他肿瘤者。(3)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者免疫系统疾病者。(4)存在认知障碍、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者精神病者。(5)拒绝或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协助患者完善术前有关检查工作,术中及术后做好其病情观察和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加用药物和开展各项护理操作,出现异常及时通报医师处理等。

观察组除上述护理外加以循证护理,内容如下:(1)组建循证护理小组:成员有护士长1名、责任护士3名,成员就循证护理有关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同时需具备一定文献查阅、资料整理能力。(2)提出循证问题:与以往经验结合,经小组讨论方式确定循证问题是预防颅底脑膜瘤患者显微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3)护理证据检索和护理方案制定:明确关键词是颅底脑膜瘤、手术、并发症、护理等,制定相应检索策略,后于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输入关键词查找,筛选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经系统检索护理证据归纳汇总,对以往护理经验开展总结,后制定出相应的循证护理方案。(4)护理措施:①颅神经功能受损:吞咽困难或者饮水呛咳者应评定其吞咽困难程度;术后24~48 h留置胃管鼻饲,早期开展口面部、舌唇等咽下肌群和咀嚼肌群锻炼;逐步恢复吞咽功能后指导患者经口进食,选择糊状食物,由健侧喂食,交替开展吞咽与空吞咽,必要时开展气管切开;面侧和面颊痛温觉消失者,需控制食物温度,进食后漱口;产生神经性疱疹者需维持局部清洁;对于眼睑无法完全闭合者应做好眼部清洁,可采取凡士林纱布覆盖或者避光眼罩;引导患者开展睁眼和闭眼训练,按摩眼部附近局部。②继发颅内血肿:及时评定患者的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生命体征改变,加强术后高危时间段(术后24 h)观察,以尽早观察到继发性颅内血肿;注重高危人群观察,如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动脉硬化、坐位手术、脑脊液引流量大、严重脱水和手术时间长者,掌握患者以往病史和肿瘤位置、大小、血供和手术过程,针对高危人群开展预见性护理,密切监护,尽早发现并予以处理。③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术后做好患者耳鼻、切口分泌物观察,维持口鼻耳部清洁,告知患者避免用力咳痰、咳嗽和排便;术后保持绝对卧床,抬升床头15~30°,有助于漏口恢复;持续腰大池引流者需维持引流管畅通,观察和记录脑脊液量、颜色与性状,合理调整引流速度和量。④癫痫:术后预防使用苯巴比妥肌注,出现频繁癫痫发作或者持续癫痫状态者,遵医嘱经微量泵静脉推注地西泮,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要求其维持睡眠充足和情绪平稳,减少强光刺激等一系列诱发因素;做好安全防护,班班评估坠床和跌倒风险,做好高危患者的监护工作。⑤电解质紊乱:及时做好电解质紊乱有关表现观察,例如肢体无力、精神萎靡、食欲降低和肠鸣音减少等;详细记录下24 h出入量和每小时尿量,按照医嘱加用垂体后叶素和去氨加压素,控制尿量<200 mL/h;做好血气、生化和尿常规检测,结合电解质结果对补液种类进行调整,并予以饮食指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涉及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和护患沟通等项目,总分100分,>90分为满意,80~90分为一般,<80分为不满意,对最终满意度进行统计。满意度=一般及满意数/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代表,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代表,行t检验,将P<0.05作为评定存在差异的标准。

2 结 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颅神经功能受损、颅内血肿、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癫痫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出现比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显微切除手术属于治疗颅底脑膜瘤的主要术式,涉及全切手术和次全切手术等,当前手术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和完善,但因发病部位较为特殊,且解剖生理结构比较复杂,多会压迫到附近脑组织甚至产生粘连与包裹,手术期间在分离等操作下易引发神经受损,进而导致手术后脑水肿和继发性癫痫等并发症,严重者能致残致死,影响其身心健康,阻碍其术后恢复[3]。因此,手术期间辅以有效合理护理措施对减少并发症出现、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以往开展常规护理期间内容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和预见性,仅为护士遵医嘱开展各项护理操作,收获的护理效果多不理想[4]。循证护理是护士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将经实践证明具备价值的护理证据为基础,后拟定出有关护理方案的护理模式,能使护理活动达到有证可循和有据可依,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和其家属的需求,促进护理质量提升[5]。本文结果如下:观察组于并发症比例上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3.81%,说明循证护理效果更佳,能减少术后各类并发症出现。分析原因在于观察组于护理期间,经护理人员详细分析患者实际情况,后检索相关的医学护理文献资料,掌握颅底脑膜瘤手术有关最新护理进展和并发症预防方法,后对文献资料开展评估,将获取的证据和自身工作经验、患者实际结合制定出最终的护理方案,并加以落实,防止各类危险因素导致的术后并发症产生,提升护士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提升护理质量。此外,在观察满意度时发现,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出对照组,说明循证护理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更符合其需求,考虑原因和观察组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佳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对行显微切除手术的颅底脑膜瘤患者开展循证护理能减少其术后各类并发症出现,提升其护理满意度,效果确切。但本次研究中仍有一定不足,如纳入的样本总数不多,且研究时间不长,未对两组远期预后等指标开展统计分析,还需在未来研究中加以完善。

猜你喜欢
脑膜瘤循证满意度
侵袭性脑膜瘤的诊断及研究进展*
脑膜瘤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脂肪瘤性脑膜瘤相关研究进展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查出脑瘤怎么办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