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干预策略对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1-11 06:47张静陈莉莉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延续性依从性效能

张静,陈莉莉

(信阳市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信阳 464000)

溃疡性结肠炎(UC)为常见于各种年龄阶段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明晰,临床也无特效根治方法,由于病程漫长、反复发作,需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加强日常自我管理,因此护理人员给予有效针对性院外护理十分必要[1]。延续性护理是干预院外患者的主要方法,可对其日常生活、饮食、运动等方面加以干预,帮助患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养成健康生活习惯[2]。本研究主要采用电话随访方式对信阳市中心医院105例缓解期UC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旨在观察应用效果,为护理工作提供更多可能性。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缓解期UC患者105例,按照入院顺序不同分为常规组、电话延续组。其中常规组男26例,女26例,平均年龄(46.59±11.03)岁,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13例,初中、高中29例,大专及以上10例。电话延续组28例,女25例,平均年龄(47.62±11.12)岁,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12例,初中、高中29例,大专及以上12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1)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为UC;(2)经治疗目前处于缓解期;(3)已签订知情同意书;(4)依从性良好,可接受长期随访;(5)无意识障碍。

排除标准:(1)孕期及哺乳期患者;(2)存在神经系统病变;(3)视听及语言功能障碍;(4)无手机或电话。

1.3 护理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其饮食注意事项,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每月电话随访患者1次,了解其病情及存在问题,及时予以解答,引导患者对自我管理效果保持信心,积极配合护理及治疗。

电话延续组给予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干预策略,具体如下:

确定电话随访方案。(1)护士长指定责任护士提前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日常空闲时间、作息习惯、护理需求等内容并详细记录。护士长带领科室护理人员翻阅患者病历档案,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及所收集资料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电话随访计划。(2)计划安排:患者出院第一个月内每周电话随访1次,第二个月每2周电话随访1次,从第三个月开始,每月电话随访1次,每次电话随访时间约为30 min,干预期间患者存在问题均可随时电话联系责任护士寻求帮助。(3)责任护士建立患者随访档案,将每次随访内容信息记录下来,包括随访时间、沟通时间、沟通内容、已解决及未解决事项、下次随访需沟通内容等。

延续性护理具体内容。(1)对症护理。若患者日常出现腹痛症状,指导患者学会观察腹痛部位、时间、性质及腹部体征变化,及时遵医嘱用药,若症状无缓解,尽早入院就医。若出现腹泻,患者应详细记录大便次数、性状,出现血便及时就医,同时做好臀部及肛周清洁及保护工作。(2)饮食干预。UC患者饮食时需注意少渣、低脂、清淡易消化,牛奶等奶制品、烟酒等均减少摄入,三餐规律、少量多次,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禁止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3)信息支持。科室护理人员共同制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管理指南》,发放给每个患者,叮嘱患者认真阅读查看,按照指南实施日常护理,针对不理解内容先行标记出来,待电话随访时统一解决。引导患者多关注权威医学网站或公众号,多了解医学信息,提升健康管理认知。(4)心理辅导。患者情绪较差自身无法调节时可电话联系护理人员,倾听患者主诉,找出其心理症结,予以疏解、劝导,缓解其内心压力。教导患者改善不良情绪的方法,如通过听音乐、看电影、运动等转移注意力;找朋友倾诉;练习瑜伽、游泳等。

两组均护理6个月。

1.4 观察指标

自护能力。干预前后采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估,内容包括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健康知识,共43个条目,每个0~4分,总分172分,评分越高自护能力越强。本量表评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为0.92,效度系数为0.83。

用药依从性、再住院率。干预后采用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MMAS-8)评估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包括8个问题,每个问题包括是(1分)、否(0分)两个回答,总分0~8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用药依从性越高。0~4分表示依从性差;5~8表示依从性良好,依从性良好计入用药依从率,本量表评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为0.90,效度系数为0.82。再住院率为干预期间(再住院患者人数/总例数)×100%。

自我效能感。干预前后以炎症性肠病自我效能感量表(IBD-SES)评估,含有4个维度,29个项目,总分范围29~290分,评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好。本量表评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为0.90,效度系数为0.82。

生活质量。干预前后以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IBDQ)评价,共32项,每项1~7分,分值范围32~224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本量表评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为0.90,效度系数为0.81。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ESCA、IBD-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话延续组干预后ESCA、IBD-SES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ESCA评分 IBD-SE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电话延续组 53 109.44±10.25 138.64±13.49 196.47±13.50 254.60±15.83常规组 52 111.57±10.89 120.67±12.15 200.51±13.99 237.42±14.26 t 1.032 7.124 1.506 5.839 P 0.304 <0.001 0.135 <0.001

2.2 两组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及再住院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用药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电话延续组用药依从率96.22%高于常规组76.92%(P<0.05);观察组再住院率9.43%低于常规组25.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及再住院率比较[n(%)]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IB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话延续组干预后IBDQ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IBDQ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电话延续组 53 129.57±8.54 196.52±11.48常规组 52 131.75±9.06 173.69±10.07 t 1.269 10.825 P 0.207 <0.001

3 讨 论

UC是由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引起,缓解期时患者仍然日常反复出现腹泻、血便、腹痛等症状,迁延难愈且具有癌变倾向,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精神及经济负担[3]。有学者指出[4],护理人员通过延续护理为患者提供指导和帮助,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有积极作用。

延续性护理目前存在多种实践方式,其中电话随访最为便捷,基本对所有患者均适用,护理人员在恰当时间点通过电话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进行指导,解决患者存在问题,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有效控制疾病进展[5]。有学者将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结果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均出现积极变化[6]。本研究对UC缓解期患者实施6个月的电话随访延续性护理,按照患者时间、需求合理安排各个电话随访节点,分别为出院后第一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第二个月每2周随访1次,第三个月开始每月随访1次,把握好随访频次及时间,既不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秩序,又能体现出良好随访效果。另外,护理人员依据UC缓解期疾病特点对患者进行症状、饮食、信息及心理方面相关干预,有助于强化患者自护能力,控制疾病进展,缓解其负性情绪。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相较于常规延续性护理,经过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患者自护能力、自我管理效能感明显提高,再住院率降低,可见本研究护理措施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本研究另有结果指出,电话延续组用药依从率高于常规组(P<0.05),分析原因认为护理人员多次电话随访不仅只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指导健康行为,还在电话中引导患者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强调自我管理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对患者用药依从行为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生活质量调查中,电话延续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幅度较大,可能与病情控制较好、生活状态改善等原因有关。

综上所述,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干预策略应用于UC缓解期患者,一方面能强化患者自护能力,提升其自我管理效能感,另一方面可改善其依从行为,降低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延续性依从性效能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