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以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2021-11-12 16:04
长江丛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财会管理会计实训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

一、管理会计教学改革背景

(一)行业转型指引

2014年,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争取3-5年内,在全国范围内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综合能力较强的管理会计人才;再通过5-10年的努力,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该意见首次以官方文件的方式,强调了管理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016年,财政部又印发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这份文件,将管理会计的升级转型赋予了政治色彩,将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纳入“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之一。

2017年,财政部又在上述指引的规定下,制定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具体的应用指引,这不仅给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转型和升级,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这也为鼓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院校,加快管理会计课程的建设和优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二)数字经济和新经济的指引

另外,以大数据、云财务、财务数智化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会计行业的工作内容和重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原来的财务工作,大部分工作内容都着重于会计核算;而在新经济和技术的背景下,以上工作内容都已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这就使得财会人员从繁复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工作重心转向公司的管理决策和战略上来,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就日趋提高。而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基地的民办高职高校,就必须对管理会计课程的结构体系和课程定位进行改革,来满足学生的学识需求和未来的就业需求,以此完善学科的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要。

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大部分高校财会专业的学科体系中,仍将财务会计等课程设置为专业的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业务处理及财务核算能力,在课时分配、实践教学、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占有优势;而管理会计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都较为薄弱,重视程度也低,相应的课时、实践教学及课程建设等方面都较为欠缺。目前,我校该专业的教学体系中,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高,仍将《管理会计》作为考查课或专业选修课进行,课时也只是达到了要求的最低标准,课程资源建设也只是初步开展,这就大大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教材适用性不高

首先,现有的《管理会计》教材及案例,大部分都是照搬国外管理会计内容,没有形成自己的学科系,这就导致该课程和其他学科的教学边界并不清晰统;其次,课程的内容、案例等,也并没有考虑到我国的一些特有情况和企业的现实状况,这就导致该课程不能满足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实际需求。所以,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内容都较理论,所用案例也有限,且很多案例还是一些具有确定答案的计算型案例,这就导致课程的教学,并不能真正达到效果和作用。

(三)课程实践教学浅显

现有管理会计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很薄弱,部分院校甚至未开设理论课程对应的实训课程,使得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仅限于理论教学;另外,学校签约的企业实训基地,也很少能让学生接触到管理会计的实践模拟,这就使学生更难对管理会计有明确深入的认知。目前,我校针对该管理会计理论课,开设了该课程的课程设计;但开设时间较短,综合性和全面性还不够,很难综合运用企业真实的背景和运用操作,甚至完全接触不到管理会计的实践体验。

(四)专业师资力量欠缺

管理会计融合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但是目前很多民办和高职院校中,很多财会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学校任教,没有财会专业的亲身经历和实践锻炼,就更不会有管理会计专业的实战经验了。目前,我校财会教研室共有9人,一半以上教师都是从“高校”走入“高校”,没有企业的亲身实践,更没有管理会计专业的实践体验,这就导致教师们在课堂理论的教学中与实践相脱节,授课内容上也就略显枯燥,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差了一点。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教学思路

(一)不断更新教材内容,重视课程体系建设

首先,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培养现代社会新型管理人才,这就需要重新修订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目标,厘清学科边缘,完善知识体系,全面提高课程的重视程度和课堂教学质量;其次,课堂教学应实现真正的案例化教学,除了讲解国内外经典案,尽量选取现实中贴近实际、高度简化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思维,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解决企业所面临的以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从而完成预测、分析、规划、决策、考核评价等管理问题的能力。

我校对于该课程的体系建设,已经逐步开启并加快步伐进行,对于大一、大二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做了全面的调整,从18级学生增设了《管理会计课程设计》,并将《管理会计》由考查课变成了考试课,并努力将该课程打造成学校甚至省级一流课程,且准备后期编写本校自用讲义和和案例,实现课程全方位的改革。

(二)实时结合企业实践,创造实训平台建设

《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首先学校应为课程配备先进的管理会计实训操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相应的实训平台:特别是综合投资筹资运营、综合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等,和理论课内容紧密贴合的应用模块,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对企业的组织构架、业务流程等有一个清晰定义。其次,学校应扩展校外实训基地,积极与企业合作,通过参观、考察、实验、训练等,真正让学生深入到企业一线基地,把管理会计真正落到实处。

我校也正在积极建设财会跨专业综合模拟实验室,并且为了课程教学的需要,欲购买一套适合本校管理会计实践教学软件,为学生创造模拟仿真企业实务操作的机会。另外,深化企业扩展的实训平台和基地,并采用联合培养的模式,进行深度合作。通过以上措施,学生在企业真实的背景和实践下,完成课程的实践运用和实践操作。

(三)培养“双师”教师队伍,优化提升师资能力

师资是保证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所以学校应通过这种方式,全面提升师资能力。首先,学校应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其次,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会计教师多“走出去”,到企业体验管理会计的实际工作,积累实战经验。最后,院校可聘请有经验的管理会计专家,或引入具有企业实战经验的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定期对教师和学生开展讲座,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也正在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管理会计教研团队的构建。首先,我校加大对教师参加管理会计培训班、研讨会的投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素养。其次,我校和用友新道等财务科技公司积极合作:一方面,日前我校成为高校共享财务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教师从这些依托企业和财务公司的实践项目,积累实践经验,丰富、完善教学素材,从而完成课程教学的转化、挖掘和创新;另一方面,我校也在其帮助下,建立VBSE大商科综合实训平台和管理会计实验中心。最后,学院、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 “管理会计案例大赛”、全国高校企业价值创造实战竞赛(EVC)等全国性的赛事,并获得了部分奖项,使学生将课堂链条延长,从课上到赛上,真正做到以赛促学。

四、结语

我国高等院校中的管理会计课程的改革,就需要从重新构建和完善课程与教材体系,整合课堂教学内容,探索实践教学方式,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并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氛围,不断探索出一条,更适合民办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之路。

猜你喜欢
财会管理会计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财会职业及教育的新挑战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