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未来的对话

2021-11-12 16:04
长江丛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

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自文字诞生后,档案与图书相继问世。在数千年前,随着国家的诞生,档案馆与图书馆也出现在世界上。但在漫长的古代社会,绝大多数平民世世代代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因而图书馆与档案馆保存的图书、档案资料较少,影响范围也极为有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基础教育的普及,人们逐渐意识到档案与图书的重要价值。在此背景下,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学者正式提出了“图书馆学”与“档案学”;此后,图书馆学与档案学逐渐发展成为专业学科。——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又认识到情报的重要价值,英国学者创立了“情报学”。此后,图书馆学与情报学融合为图书情报学,并与档案学进入稳步发展的上行通道。

但在2020年的今天,图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学显得异常萧条、冷清;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图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学的未来。

一、图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学的现状令人堪忧

数十年来,我国一直在持续建设档案事业与图书馆事业,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统计:全国各级档案馆超过4100家,保存的档案卷宗超过6.5亿册,数字化档案资源超过2240万GB。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也超过3000家,馆藏图书超过11.18亿册,接待的读者超过10亿人次。——但图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据统计:2020年,全国高等院校总数超过3000所,但在全部高等院校中,只有郑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29所大学开设了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只有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信息管理系、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等27家院校开设了本科档案学专业。换言之,在全国全部高等院校中,开设图书情报学院校占比约为0.96%,开设档案学的院校占比约为0.9%。——目前,全国每年高考报名人数超过1000万人,而全国档案专业每年报名人数不超过1000人,全国图书情报专业每年报名人数在1000人~1500人之间。

2019年,专家就“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的未来”对54名学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许多学者对这三个专业未来的前景表示悲观:

有14名学者认为图书馆学将在不久的将来撤销或消亡,有6名学者认为图书馆学将在不久的将来与其它学科合并;有2名学者认为图书馆学将被其它学科替代,有7名学者认为图书馆学将改名;有9名学者认为图书馆学将继续萎缩,有3名学者认为图书馆学将被边缘化,有2名学者认为图书馆学将勉强维持现状。

有13名学者认为情报学将在不久的将来撤销或消亡,有13名学者认为情报学将在不久的将来与其它学科合并;有2名学者认为情报学将被其它学科替代,有5名学者认为情报学将改名;有7名学者认为情报学将继续萎缩,有4名学者认为情报学将被边缘化,有6名学者认为情报学将勉强维持现状。

有10名学者认为档案学将在不久的将来撤销或消亡,有9名学者认为档案学将在不久的将来与其它学科合并;有2名学者认为档案学将被其它学科替代,有2名学者认为档案学将改名;有7名学者认为档案学将继续萎缩,有3名学者认为档案学将被边缘化,有5名学者认为档案学将勉强维持现状。

二、就图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学的未来进行对话

(一)造成图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学萧条的原因

我们认为:图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学当前的冷清,折射出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

(1)今天,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人们使用手机、互联网,可以很方便的检索到大量有用的信息(2018年对高校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79.7%的学生选择上网搜索,18.4%的学生选择上图书馆翻阅资料);在此情形下,90后、00后的青年对图书学、情报学、档案学逐渐失去了兴趣,因而图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学的报名人数年年下降;

(2)长期以来,国内图书馆、档案馆均实行封闭式管理,要求图书管理员、档案员甘当无名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埋头苦干、勤奋工作;而90后、00后的青年具有强烈的个性意识,很难适应这种封闭式管理。

(3)在我国,图书馆与档案馆均属于国家事业单位,由国家财政负责拨款。数十年以来,图书馆与档案馆必须依赖国家财政才能生存、发展。但国家财政毕竟是有限的,无法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经费支持图书馆、档案馆的发展;不可能逐年增加图书管理员、档案员的基本工资与福利。因此,图书管理员与档案员在工作岗位上很难实现个人发展,这反过来又影响了图书情报事业与档案事业的发展。

(4)另一方面,虽然民营企业近些年来出现了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家手中也积累了大量财富。但民营企业普遍生存艰难(平均寿命在2.5年左右),民营企业家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据调查,65%的民营企业家只有初中或初中以下学历,其中甚至不乏文盲、半文盲)、缺乏学习力,因此,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没有建立图书馆、档案馆,束缚了图书情报事业与档案事业的多元化发展。

(二)探讨图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学的未来

1、图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学不可能走向消亡

图书、情报、档案,均是信息的表现形式。在上古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终生的活动半径往往局限在数百公里以内,很难产生出图书、不需要制作、保存档案,也不需要交换情报(有文化史专家指出:在中世纪的欧洲,只有三本书)。——而今天,世界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据统计,2018年全球产生的新数据达33ZB(相当于人类史上一切文字信息的173015.04倍,人类史上一切语言信息的6.6倍),2019年全球产生的新数据达41ZB(相当于人类史上一切文字信息的214958.08倍,人类史上一切语文信息的8.2倍)。展望未来,知识、信息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而知识、信息又必然会转换为图书、情报、档案等形式。因此,我们认为:图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学不可能走向消亡。

2、图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学将迎来重大变革

虽然图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学不会走向消亡,但在不久后的将来(甚至就在未来5~10年间),图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学必定迎来重大变革。——当前国内图书情报专业与档案管理专业的萧条、冷清充分暴露出图书情报学、档案管理学中沉淀、积累下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了图书情报事业与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图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学必将迎来重大变革:

纵观图书情报事业与档案事业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图书情报事业与档案事业在18世纪正式起步,在19世纪获得快速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达到高峰,在21世纪初期进入一个相对缓慢的发展期。这折射出社会背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18~19世纪,英国、法国等国虽然进行了蒸汽工业革命,但英国、法国的社会节奏并不快,专家、学者可以用数十年的时间地从事系统性的图书工作与档案工作(马克思便在大英博物馆里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研究)。在20世纪~21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电气化革命、计算机革命、网络革命后,社会节奏一再加速。今天的社会强调竞争、强调高效率,今天的人们很难静下心来、抽出数十年的时间从事系统性的图书工作与档案工作;但人们又迫切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对有价值的知识、信息。此外,在今天,几乎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保存者。——因此,我们认为:图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学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必须主动向多元化、个性化、碎片化、开放性、大数据、云储存的方向发展;在未来,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电脑、网络,建立属于个人的图书馆、档案馆。而各个社会成员的网上图书馆、档案馆又可以通过云平台联结在一起,人们将通过云平台进行互相访问,从而有效利用图书与档案资源。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档案馆也将依托云平台与大数据技术,大量搜集信息、大量输出信息、大量淘汰信息,从而实现系统性、全方位的图书、档案管理。

三、结语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今天,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这说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将在不久后的未来迎来一次重大的变革。在经历这次变革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将进一步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猜你喜欢
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
专题导语:创新情报学探索
信息时代社会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
图书情报与图书馆的关系探索
“创新与发展:新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高端论坛暨《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年编委会在湖南大学举办
大数据时代下的情报学思考
卷首语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
图书馆学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中国档案学研究
学术批评语境下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