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培育探究

2021-11-12 16:04
长江丛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朋辈心理咨询辅导

广东海洋大学

一、定义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非专业工作者通过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等手段的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朋辈心理辅导有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寻求心理帮助的需要,是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有助于提高人们心理帮助的能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朋辈辅导的形式有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网络平台。

二、培育朋辈心理辅导队伍的重要性

(一)寻求同伴的帮助是大学生的第一选择

据相关研究显示,当代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首先选择向朋辈倾诉,其次是父母,只有3.2%的人选择向专业心理专家倾诉。因此可以看出,朋辈是大部分高校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寻求帮助的对象。朋辈有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容易理解对方,沟通上没有较大的障碍,会产生情感共鸣。而学生担心向老师倾诉会被当成区别对待,并且由于年龄的差距,对方无法感同身受,难免出现不理解的情况,由此产生信任危机,无法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从长远来看,积压的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导致极端事件。因此,培养朋辈辅导队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一个关键作用。朋辈心理辅导团队一般是班级同学或室友,他们一起生活和学习,了解对方的情况,接受指导的学生也更容易敞开心扉,能迅速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即使朋辈无法解决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也可以及时向老师汇报情况,寻求更专业的心理帮助。

(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学校心理咨询教师专业化程度有待加强。此外,大多数民办高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承担着维护和引导大学生日常心理健康的重任。同时,辅导员大多没有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难以把握学生的主要心理矛盾,还要忙于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无暇顾及所有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咨询。目前,一些高校的心理咨询模式通常分为三个层次:专职心理教师——专职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班级心理委员是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末端,负责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班级心理委员反映出,仅靠平时上课和参加班级活动,是不可能及时、全面地掌握相关情况的。学生们还担心他们的隐私问题,更多的是通过心理学的书、电影、电视或与可信赖的朋友倾诉。因此,需要培养一支全方位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全面掌握学生的相关情况。

(三)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不足

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都是在课堂进行,存在授课时间短,学生无法进一步吸收。心理问题是日积月累形成的,短暂的课堂知识无法长时间的渗透到学生的心理。社会上也很少有相关的机构专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因此,在校园里建立朋辈心理辅导队伍来补充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不足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培育途径

(一)建立严格的选拔制度

严格规范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过程,应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人才选拔,择优选拔。选拔过程可以按照笔试、心理量表测试、面试三种方式相结合,选拔出意志坚强、素质水平较高的学生来服务,这三种方式能够综合衡量学生的人格倾向、兴趣和职业能力。以自愿报名和集体推荐的方式提交申请表,对初选的人员进行心理测评,通过招聘的学生需要实习一个月,这能使其能够更深刻了解工作以及让管理者确认学生是否可以胜任这份工作。高校可以利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传播同伴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回答学生问题,加深学生对心理知识的理解和对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认可。

(二)明确岗位职责

相关调查显示,一些同辈辅导员对工作岗位缺乏认同感,对自己的责任认识模糊。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能做的宿舍、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很有限的。朋辈心理辅导队伍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积极与辅导员通和心理咨询中心汇报。看似平凡的工作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渴望帮助同学的心,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心理辅导队伍的岗位职责有:(1)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2)应充满热情,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3)负责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传播和普及精神卫生知识。(5)参加心理委员、学生心理辅导员等的培训,并在通过考核的基础上,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三)以考核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效率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被用来考核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量。参考指标不应只关注工作量,如处理班级心理问题学生的数量,还要衡量心理委员工作质量。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教师结合心理朋辈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为一个公平的分数。同时,建立“优秀心理委员”的评选机制。优秀心理委员会的评选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两部分。自我评价部分由心理辅导员对自己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其他部分以例会培训、班级心理活动、学生日常心理状态报告、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反馈作为每学年的考核指标,综合考量评选出“优秀心理委员”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奖励。并在高校范围内公开宣传表扬。一方面鼓励其他成员向榜样学习,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工作的认可。

(四)提供心理团体辅导和教学

(1)高校应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上投入一定的资金,其中一项就是为朋辈心理辅导团队提供团体心理咨询服务。投入资金保障团体心理咨询的道具设施,建立群体心理咨询基地。

(2)目标分为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第一个层次是知识层面,即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第二层次的技能水平,首先,提高心理辅导成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一系列的团体心理咨询理论研究经验活动,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任、提高情商,实现个人成长,培养健康人格;二是提高心理辅导成员发现问题的能力运用相关原理、心理规律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团体领导者。如果学生具备了组长的素质和技能,能够善于发现小组中的问题,善于相互沟通,从而保证小组的有序运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校心理专业的教师并不多,能够指导大学生心理辅导队伍进行团体心理咨询的教师也不多,这关系到朋辈心理辅导队伍的稳定健康发展,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引进相关专业的教师,另一方面,从事这一领域的教师可以在校外接受培训。

(4)开展“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进课堂”活动。学生们分享自己学习实践中可以运用的提高成绩的心理学知识和方法,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引出及时复习,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动机,从心理学经典影视作品中让学生体会坚持与信心的重要性,最后以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及如何提升两个方面作为结语,让学生们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

(五)加强专业系统的培训

朋辈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若没有相应的系统性和专业培训,将会导致朋辈心理辅导队伍不专业,业务不熟练,面对学生一般心理问题无法解决,只能让心理咨询老师解决,这不仅增加专职心理咨询老师的工作量,也会使朋辈心理健康辅导队伍受信任度下降。另外,缺乏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缺乏业务能力,不利于朋辈心理健康辅导队伍的长期稳定发展。每一位心理辅导队伍成员都应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后,由学校颁发合格证书。此外,要创新培训方法和内容。朋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队伍也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应边工作边培训。同时,依据他们反映的典型问题和热点问题,及时进行专项培训和重点培训。培训形式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灵活有效的方式,使学员迅速进入角色。

(六)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大赛

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为契机,举办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大赛,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复赛由朋辈心理辅导基础知识能力测试和心理情景剧展示两个环节组成。基础知识能力测试旨在考察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知识、原则和技能、朋辈心理危机干预技巧、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方式等;心理情景剧参赛成员通过对给定冲突情景的续演,综合运用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展现通过朋辈互助达到心理协调的过程。大赛旨在锻炼朋辈辅导成员的能力,广泛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营造温馨活力的阳光校园。

猜你喜欢
朋辈心理咨询辅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朋辈教育制度的运用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心理咨询不简单
论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