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探究

2021-11-12 16:04
长江丛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意识培训专业

扬州大学

一、基础教育改革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国家大力对基础教育实行改革,希望通过基础教育改革,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不断的改善教育的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视农村教育,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教师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师更是发展乡村教育的主力军。这意味着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等原因,提供培训的机会鲜少,造成城市教师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差距大的局面,乡村教师想要促进其专业发展,需要克服较大困难。另一方面,乡村教师本身学历不高,知识较为固化,很难自主进行专业发展。目前乡村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儿童的心理需要更加专业、更加细心的照顾,家长把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绝大部分寄托于老师,因此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二、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

(一)内在困境

1、缺乏专业自主发展意识

乡村教师在乡村这个慢节奏的环境里,会形成一种安于现状的心理模式。在缺乏激情的环境中,就容易缺乏相应的自主发展意识。大部分乡村教师认为除了固定的教授书本知识外,不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这样缺乏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容易造成教学效果不佳,“满堂灌”的现象。在乡村中,大部分教师是“生存型”教师,教师这个职业对于她们来说只是生存的工具。如果教师自主意识差,即使提供再多的发展机会,都是效果甚微。若教师自身具备相应较高的发展意识,就会克服一切困难尽可能的进行专业发展、提升自我。这些现象都表明了有部分乡村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较为缺乏。

2、知识固化,心理生态环境失衡

乡村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相对薄弱,很多乡村教师并不是从专业师范院校毕业后从事教学。他们可以解决学生提出的较为浅显的题目,但是对于课堂教学的知识却很匮乏,比如教学的目标、教学重难点等。这样的现象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知识的固化会导致眼界的狭隘,进而就会影响教师专业的发展。专业知识不牢固就会使教学显得异常的苍白无力,教师就无法在厚实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在实践发展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发展的空间。因此,乡村教师内在知识的固化会诱使其专业发展停滞不前。乡村教师的住宿条件及薪资水平远不如城市教师,这一矛盾必然会引发乡村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心理上的落差会造成教师对其专业发展的态度发生相应变化,心态的失衡会导致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停滞不前的状态。

(二)外在困境

1、教学任务重,专业学习时间不足

乡村教师资源缺乏,很多情况下,教师需要身兼多职,有的带很多科目或者班级,有的甚至教授的是复式课堂。乡村教师教授的学生大多为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除了日常教授知识外需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里状况,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这样种种状况决定了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繁重,而且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过多的教学任务,使乡村教师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进一步提升自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没有时间去进行专业发展。

2、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效果甚微

乡村学校提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有时会规定名额数,这种现象就会导致许多想要自我提升的教师无法得到满足。对于学校提供的培训项目,许多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模式较为单一。乡村教师的学习条件较差,不仅培训机会少,培训体系也不完善。教师无法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来充实自己,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经过这样的培训,教学方面也得不到显著的提高。对于乡村中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教师,认知达不到培训的水平,最后培训的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3、乡村教师来源不同,教师流动速度快

乡村教师的来源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大学生下乡支教,只作短暂停留;第二种是在乡村中初高中毕业就担任教师;第三种是经过抽调,教师下乡任教。因此乡村教师的流动性很大,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许多毕业生选择支教或城里的教师选择流动,在乡下短暂停留是以此为跳板,去到更好的学校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相对贫困落后的乡村很难留住高质量的人才,较大的人员流动导致了乡村教育质量的不稳定性,教师的专业水平也良莠不齐,乡村学生得学习质量得不到保证。乡村教师队伍不稳定和水平不均,相应的造成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较为滞后的局面。

4、资源不均衡,乡村条件艰苦

乡村条件较为艰苦,乡村教师的待遇相对于城市教师来说,差距很大。乡下的信息技术发展也相对落后,很多教师不会使用相应的设备进行知识的讲授,甚至教育设施都很破旧,没有条件更新。艰苦的乡村条件是教师进行专业化发展、提升自我的阻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使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变大,乡村资金的缺乏也决定了无法提供给乡村教师相应的发展机会。在这种资源匮乏的大背景下,乡村教师很难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三、消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对策

(一)自我提高,注重反思,构建主体需求导向机制

影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内在原因,就是乡村教师是否有自身主体需求。想要乡村教师成为乡村教育事业中最强有力的力量,就必须要从教师内部着手,将教师主动自我发展意识内化。乡村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处处留心,在课堂上用饱满积极的态度点燃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课后注重自我提高,面对新鲜的事物要勇于尝试,对于学校提供的学习平台,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乡村教育发展的不足之处,注重反思,努力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不断发挥自己的价值。在烦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教育机智,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在教师行业更加的游刃有余。乡村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反思,才能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对于自己和社会的推动作用。乡村教师的反思意识不仅符合个人发展的需要,还能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利于打破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

(二)提高校本支持,加强校际合作

乡土文化是乡村的“根”,民族的“魂”。乡村教师想要有质量、高效的进行专业发展,学校一方面需要主动提供优良的学习及培训平台。乡村学校可以根据本土的乡土特色,结合教育专家的意见,建立属于本土特色的合理的教材,提高学校的教育科研能力。学校可以提供校本支持,把自己学校的特色体系化,一方面更加符合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认知,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的发挥学校的特色之处。学校的支持会为教师清除许多前进的障碍,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便于学校管理和行政管理。另一方面,学校与学校之间要加强合作,形成“大手拉小手”的模式,帮助相对落后的乡村教师发展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乡村教师通过广泛的校际合作,知识方面、教学方面、学生心理方面都有了更多的提升空间,达到共赢的目的。学校也在这种优质交流活动中,提高了综合实力,加快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校际之间,可以开展讲课比赛、说课比赛、基本功比赛等活动,在实际切磋中共同提高,也可以在每年举行优秀教师案例、课件制作等展示活动,突出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有利于乡村教师借鉴学习。通过校际帮扶,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帮助乡村教师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三)为乡村教师“减负”,提供网络进修平台

乡村教师不仅教学任务繁重,还要特别照顾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在结束一天的授课后,还要进行大批量作业批改,有的乡村寄宿学校,教师还要管理学生的食宿。乡村教师还有自己的家庭生活,这样的工作量超出了教师的负荷量,这就限制了教师的可支配时间,没有闲暇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自我提高。学校应当实行人性化管理,为乡村教师“减负”。不再为其他的事情占用老师的时间,减少工作以外的任务分配,为乡村教师提供网络进修平台。这样的平台为教师去除了时间和空间的桎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在课外学习知识,提高自我。在教师进行网络进修时,学校应当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和配合。

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亟待突破的课题,城乡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的差异都是较大的矛盾点。但身为教师中的一员,乡村教师有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意识,为乡村乃至社会发光发热。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乡村教师需要更加的积极向上,时代的变革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反思,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教师要建立自主发展意识,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学校要提供合适的培训平台,国家要鼓励诱导乡村教师主动发展。乡村教师要发展规划领导下,在校际交流实践中,建立优良的教育理念与自我更新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乡村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意识培训专业
教师培训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会议·培训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