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2021-11-12 16:04
长江丛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太原科技大学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会对其发展情况带来极大影响。在新时期下,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其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工具,由于当代大学生本身具有很强的个性心理,加上其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这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而这也就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积极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手段尤为关键。

一、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分析

当前大学生思想行为主要有以下特点:(1)价值取向多元化,追求比较务实。对大学生他们而言,他们充满朝气、活力,对今后的生活、未来有很多畅想。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家庭背景、想法等存在一定差别,导致其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化的状况,加上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岗位有限,就业问题成为大学生重点关注问题,这也使得大学生更加看重专业学习,以期在今后能找到好的工作。(2)理想更加现实,政治热情较低。当前社会、家庭等带给大学生的压力相对比较大,这就使得大学生在日常交往中,会意识到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有的学生就会放弃最初目标,产生更加贴切实际的想法。同时在大学期间,应该是个体政治热情最高的阶段,但是由于高校大学生入党名额有限,导致大部分学生会放弃政治追求,政治热情相对比较低。(3)自我意识突出,个性鲜明。当前大学生大多是95后、00后群体,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也导致他们本身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在做事情之前没有充分考虑其后果,认为好玩、有趣就会去做,很少考虑他人感受,同时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嫉妒心也比较严重。在个体行为上,学生更加看重个性,如看重外表、着装,我行我素,缺乏集体荣誉感,这就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极大难度。

二、当前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在新时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主要体现在:

(1)教育传播平台建设不先进,在网络时代下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充分发挥出现代教育平台的优势,借助媒体平台与大学生进行沟通,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此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是在实践中,高校并没有建立统一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虽然注册有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但是其内容更新比较慢,没有结合大学生发展需求进行相应的思政教育,这必然会削弱思政教育效果。

(2)思政教育方式滞后,调查显示当前很多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依然是采用过去的教学方式,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更加喜欢用新媒体来学习、放松娱乐,如果高校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发挥出这些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很难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新媒体发展带来负面性,大学生是今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中坚,甚至会对民族、国家的未来带来影响。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时期,很多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其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播下,有的大学生会在网络世界中迷失自己,沉迷于虚幻的游戏、电子小说中,还有的大学生会发表一个错误的言论,甚至有的大学生会将网络暴力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这一方面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高校思政教育效果。

三、基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思政教育手段

(一)实施多样化因材施教

对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他们的特点入手,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爱表现自己、活泼开朗、追求自由思想也比较开放,所以在教学中要着重开展个性引导。如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开放特点,在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其名号思想道德底线、欲望上线,要在合规合法的范围内做到思想开放,以此促进学生发展;又如针对大学生的惰性比较强、意志力薄弱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导其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正确三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汇总,必须采取符合大学生个性的教学方式,不能一味灌输,便于学生接受。

思政教育属于终身性教育,特别是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更是尤为关键的,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设立有关于思政教育的内容,而大学阶段的思政教育更加强调学生三观引导。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教师要做到从学生的喜好入手,将枯燥的思政内容与学生兴趣结合起来,促使大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的了解思政内容,促进大学生正确思想道德观念形成。

(二)注重理想信念导向

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是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职业观的重要时期,所以在这一阶段的思政教育,教育内容上需要更加倾向于这些方面,以此引导大学生更好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辨别十分能力比较弱,同时容易冲动,会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是非观引导,并且在新时期下,学生接触到的事物有了新特点,影响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因素也呈现多样化状态,所以在教育内容上也需要更新,要选择符合时代特点的内容,让学生学有所获。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美好愿望,大学生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未来栋梁,其思想道德的素养会对国家命运带来影响,所以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是尤为关键的,在日常教学中,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借助新手段,更新理想信念教育途径,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涵,指引学生可以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学生信念,让学生能主动承担起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努力奋斗的责任。

(三)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还相对比较落后,所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还应该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集体主义活动,同时教学活动既可以在教室中进行,也可以在户外进行,让学生在团队合作项目中意识到拳头的力量要大于手指。社团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单元,通过社团建设还可以充实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实际中,高校思政教师要充分发挥出社团作用,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会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表现的非常积极,能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意义,也能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对于高校思政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身边的榜样,要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注意自身言行,时刻关注学生情况,引导学生要树立班集体思想,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份子,只有做好班集体建设,才能实现个体的更好发展。同时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教师要更加看重鼓励、引导,不可一味的命令、批评,大学生的认知有限,社会经历不足,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学生,对学生多鼓励、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身被老师所尊重,使得学生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引。

为了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校教师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引导大学生参加乡村支教、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指引大学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锤炼自身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养成,让大学生可以对社会、自我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便于学生发展。

(四)创新教育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他们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网络,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很难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在实际中,高校思政教师还需要积极的创新教育手段,要充分发挥出网络的优势,打造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与学生进行线上沟通、交流、教育,让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与教师进行沟通,实现思政教育的针对性。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借助学生的朋友圈、微博动态,判断学生的思想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良心理、不正当言论,要及时与学生进行非面对面的交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思想引导,促使学生可以保持思想健康。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但是本身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实际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跟紧时代发展需求,剖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并结合大学生特点采取全新的思政教育手段,引导大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大学生成才。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办公室政治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