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诗歌中的香草美人意象初探

2021-11-12 18:57郭倩倩
戏剧之家 2021年26期
关键词:龚自珍楚辞屈原

郭倩倩

(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最早可溯源至《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汉代王充最早将意象作为文学概念提出,认为“意象”即以象征手法创造的艺术形象。在诗歌理论范畴中,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最早提及“意象”一词——“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认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家在构思时须对审美观照中的意趣形象进行艺术的加工,从而达到“借象见意”“象外见意”的艺术效果。由此,“立意于象”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创作极为重要和普遍的形式,历代文人也总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运用意象抒发内心真实的情感。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史稿》评价其“文字骜桀,出入诸子百家,自成学派。”龚自珍二十七岁中举,二十九岁开始做内阁中书,但因会试屡次不第,直到三十八岁才中进士,官微职闲,受尽排挤。龚自珍所处的时代,正是封建社会急剧解体、逐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在当时,清王朝统治日益腐败,国内矛盾日益尖锐。龚自珍清醒地认识到清政府在“文治武功”的“盛世”门面下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衰世”,故而在诗歌中常常表达对社会的深刻批判和揭露。龚自珍的诗歌创作受屈原影响极大,龚自珍其人亦在诗歌中不止一次提到屈原及其作品,显示出对屈原及其诗歌的强烈认同。屈原对龚自珍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创作上,更体现在诗歌内容所闪烁的爱国主义光辉和强烈的批判锋芒上——正是这种与屈原在情志上的共鸣给了龚自珍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他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香草美人”意象来表达内心深沉的情感。

一、屈原及其诗歌对龚自珍诗歌风貌的影响

龚自珍在《题红蕙花诗册尾》中写道:“读罢一时才子句,骚香汉艳各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龚自珍提倡艺术风格多样化的文学主张,认为诗人应该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龚自珍的诗歌感情真挚,想象丰富奇幻,语言瑰丽清奇,呈现出“奇美悍丽”的美学特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而这种诗歌风貌的形成,不仅与时代的诗学风气有关,更与他对古代诗歌艺术传统的接受有关——龚自珍的诗歌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有《楚辞》的影子,表现出作者自身对屈原及其文学作品的高度肯定和强烈认同。如《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其三)》中“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句,言庄子和屈原两个人像两个灵鬼一样深深盘踞在肝肠深处,即展现出庄子、屈原对龚自珍精神的深刻影响。在《纪梦七首(其四)》中,龚自珍亦尝以屈原自许:“我有灵均泪,将毋各样红;星星私语罢,出鞘一刀风”,表现出诗人对屈原的高度赞扬。而《秋心三首》“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几句,则侧面暗示了龚自珍诗歌情志与屈原及《楚辞》的密切联系。

龚自珍亦不吝赞美其他展现屈原诗歌风貌的作者作品,以表达对屈原及其诗歌的强烈认同,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对陶渊明曾如是评价:“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龚自珍对陶渊明诗歌所表现的情志给予了高度的赞美,同时也指出陶渊明之诗歌并非只是平和淡雅,还兼有豪情壮志和慷慨不平,这与屈原《离骚》有诸多相似之处。龚自珍这种看法是比较正确和全面的,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中亦曾有言,陶渊明“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龚自珍由赞陶渊明之诗而赞屈原之诗,亦从侧面表达出对屈原及其诗歌的认同。

二、龚自珍诗歌中香草美人意象的使用

《楚辞》是我国诗人最早有意识地运用意象来抒发感情和表达思想的文学作品,尤其以香草美人意象蕴藏极为丰富的隐喻和象征意义——《楚辞》中存在大量关于花草香木的描写,抒情主人公即借助它们表现自身对“美政”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象征自己峻洁的人格品性和美好的修为德行。在龚自珍的诗歌中,也同样借鉴了屈原香草美人意象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独到的思想感情。

(一)龚自珍诗歌中“香草”意象的使用

在龚自珍的诗歌中,“桂椒”“江蓠”“荷花”等“香草”意象的使用能够有代表性地呈现龚诗“香草”意象的使用特点,详析见下:

其一,龚自珍在《以奇异金石文字拓本十九种,寄秦编修恩复扬州,而媵以诗》中,有如下四句:“我拓古文璆琳琅,熏以桂椒袭以缃,楮精墨匀周豪芒,愿君自发君吉阳。”《楚辞》中曾不止一次使用“桂、椒”的意象,如《九歌·东皇太一》有“奠桂酒兮椒浆”祭神,《离骚》中以“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比喻自身的才华和美德。而龚诗在此用桂椒熏拓本,体现的是所拓古文的珍贵——龚自珍受过正统“汉学”的熏陶教育,自言“食古欲醉醉欲狂”,将收藏、研究金石碑板和研究经史作为令自身精神愉悦的方式,所拓古文“熏以桂椒”,间接表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高洁的人格。

其二,在《秋夜花游》一诗中,作者写道:“海棠与江蓠,同艳异今古。我折江蓠花,间以海棠妩。狂呼红烛来,照见花双开。恨不称花意,踟蹰清酒杯。酒杯清复深,秋士多春心。且遣秋花妒,毋令秋魄沉。云何学年少?四座花齐笑。踯躅取鸣琴,弹琴置当抱。灵雨忽滂沱,仙真窗外过。云中君至否?不敢问星娥。”诗歌虽名为《秋夜花游》,却并非写秋夜“冶游”之景,而是表达作者苦闷之余“秋士多春心”的情思与理想。江蓠,又名“蘼芜”,是生长在水中的一种香草,原指诗人高洁的品性——《离骚》有言:“扈江离(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在本诗中,江蓠与海棠花被作者反其意用之,以此抒发“春心”难以实现的无奈之情。在文章的结尾,作者之所以“不敢问星娥”云中君是否到来,是怕受到小人的猜疑和诬陷——这种无奈心境与屈原当时的政治处境是十分相似的。

其三,龚自珍十分喜爱荷花——这是一种对特定“香草”的喜爱,更是对“荷花”所代表的具体人格的认可,《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中有“荷叶粘天玉蝀桥,万重金碧影如潮。功成倘赐移家住,何必湖山理故箫”句,即通过对功成身退后与荷花为伴的田园怡乐幻想,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由此,“荷”也成为龚自珍抒发自身情感的重要表现意象。诗人在《己亥杂诗》中写“终贾年华气不平,官书许读兴纵横。荷衣便识西华路,至竟虫鱼了一生”,便是以“荷衣”意象抒发内心情志。荷衣,最早见于屈原作品,极喻香洁之品行,《离骚》有言:“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楚辞章句》注解:“芰,菱也。荷,芙蕖也……言己进不见纳,犹复制裁芰荷,集合芙蓉,以为衣裳,被服愈洁,修善益明。”在《己亥杂诗·终贾年华气不平》中,荷衣为终军和贾谊少年所穿荷叶衣,他们二人气度不凡,年纪轻轻便能博览国家藏书,如此之气盛,最终却也只得在校勘上了结一生,其遭遇的强烈反差,表达的是龚自珍内心深处的沉重感慨。龚自珍和二人虽有相似的少年际遇,却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他将一生精力用于抨击时政、倡导改革,主张用诗文呼唤风雷。取自屈原的“荷衣”意象,不仅是诗人对自身高洁品性的坚持,更是诗人对屈原不屈不挠的品格和“斗士”精神的进一步发扬。除此之外,《梦中述愿作》一诗言:“湖西一曲坠明珰,猎猎纱裙荷叶香。乞貌风鬟陪我坐,他身来作水仙王。”可以看出,诗人喜爱荷花的素雅高洁、超群脱俗,亦爱其“出淤泥而不染”。荷花与诗人自身品格有诸多相通之处,故而诗人希望自己像荷花一样在黑暗的社会中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坚贞的品格和纯真的情怀,而这种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坚持亦能够与屈原“香草”精神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龚自珍诗歌中“美人”意象的使用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比喻君王,或比喻善人,或是自喻。《楚辞补注》曰:“屈原有以美人喻君者,‘恐美人之迟暮’是也;有喻善人者,‘满堂兮美人’是也;有自喻者,‘送美人兮南浦’是也。”这种借助“美人”意象抒发个人遭遇之感、表达政治理想的比兴手法被后世士大夫效仿,深刻影响着后代的文人创作,也形成了与士大夫以死直谏的刚性政治表达方式相并列的柔性政治表达方式。

在龚自珍的诗歌创作中,“美人”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指美丽的女子,二是指真挚的朋友,三是指美好的理想。指美丽的女子方面,龚自珍有《能令公少年行》一诗描写美人风采:“美人十五花如秾,湖波如镜能照容,山痕宛宛能助长眉丰”。指真挚的朋友方面,有《铁君惠书,有“玉想琼思”之语,衍成一诗答之》:“我昨青鸾背上行,美人规劝听分明。不须文字传言语,玉想琼思过一生。”此诗写于龚自珍任职内阁中书的嘉庆二十五年,诗人初入仕途,他的朋友江沅致函告诫他进入官场后要谨言慎行,即使有自己的见解,也要藏在心中,不可轻易放言议论。诗人接信即以此诗作答,这里的“美人”,即借指江沅,表达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指美好的理想方面,《行路易》和《夜坐(其二)》两首诗十分具有代表性:《行路易》,诗人借古代乐府杂曲中《行路难》“世路艰难、离别伤悲”的曲调,反其道而行之,改“难”为“易”,运用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险恶世道,亦与诗人的美好理想形成了对立。诗中有“朝衣东市甘如饴,玉体须为美人惜”㉒句,“美人”即指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为宣传变革、实现理想,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但由于斗争的需要,仍需注意身体健康。这种愤世冲决的情感和顽强不屈、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与屈原的决然坚守有相同的精神内核,因此,用“美人”意象借指自己美好的理想,也成为龚自珍诗歌中的表达方式。《夜坐(其二)》一诗以“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㉓的宏大气魄,无情揭露了清王朝严酷的思想统治以及科举制度对人才的严重摧残,在此背景下,作者要求打破“一睨人材海内空”的局面,冲破束缚罗网,实现革新理想。尾联则表达出,一旦这种束缚人才的关卡被打破,所追求的美好理想便能实现,这种对未来的热切期望,亦是诗人浪漫主义风格的自然延伸。

三、结语

龚自珍对屈原及其诗歌展现出强烈的认同感。龚自珍的诗歌创作中,对屈原香草美人意象既有整体的继承,又有进一步的创新和发扬,创作风格也在某种程度上接续《楚辞》“浪漫主义”特点。诗歌是诗人内心情志的抒发,“言志”诗歌传统亦为探讨龚自珍香草美人意象提供了角度——正是龚自珍与屈原在政治上的相似境遇与二人内心高洁、品格不屈的相通,使龚自珍香草美人意象的再创作成为可能。通过阅读龚自珍的诗歌,分析其香草美人意象,我们也能感受到那种来自历史与现实的深沉悲壮——这种深沉悲壮之感表现为慷慨悲凉之诗歌,传达出一种璀璨瑰丽、哀艳动人的悲剧美。

注释:

①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2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3.第230 页.

②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第13428 页.

③汤克勤编著.龚自珍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M].武汉:崇文书局,2019.08.第22 页.

④见上.第155 页.

⑤见上.第192 页.

⑥见上.第137 页.

⑦[清]龚自珍撰,刘逸生注.龚自珍己亥杂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9.07.第184 页.

⑧汤克勤编著.龚自珍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M].武汉:崇文书局,2019.08.第129 页.

⑨王泗原.楚辞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4.07.第220 页.

⑩见上.第20 页.

⑪汤克勤编著.龚自珍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M].武汉:崇文书局,2019.08.第129 页.

⑫汤克勤编著.龚自珍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M].武汉:崇文书局,2019.08.第180 页.

⑬王泗原.楚辞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4.07.第17 页.

⑭见上.第17 页.

⑮[清]龚自珍撰,刘逸生注.龚自珍己亥杂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9.07.第63 页.

⑯王泗原.楚辞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4.07.第33 页.

⑰[东汉]王逸撰,黄灵庚点校.楚辞章句[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11,第14 页.

⑱汤克勤编著.龚自珍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M].武汉:崇文书局,2019.08.第144 页.

⑲[宋]洪兴祖.楚辞补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07.第9 页.

⑳汤克勤编著.龚自珍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M].武汉:崇文书局,2019.08.第67 页.

㉑见上.第53 页.

㉒汤克勤编著.龚自珍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M].武汉:崇文书局,2019.08.第8 页.

㉓见上.第105 页.

猜你喜欢
龚自珍楚辞屈原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端午思屈原
屈原和楚辞
秋夜读《楚辞》
钻一钻《龚自珍》的空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
龚自珍的人才观
胸中垒块发千钟——龚自珍故居
龚自珍最后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