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2021-11-12 18:10李齐
声屏世界 2021年22期

□李齐

研究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境外反动人员通过网络不断诋毁中国、荼毒民众思想的事件不断被披露,触目惊心的案件让民众意识到西方列强企图颠覆我国政权的狼子野心。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媒体时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途径和渗透方式千变万化,民众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在主观上很难进行甄别。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期,经济的增长速度与文化增长速度的不匹配所带来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否定在新媒体时代被不断放大。意识形态领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斗争的主阵地。坚定不移地维护以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要求。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充分发挥我国意识形态正能量,是需要不断研究的话题。

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互联网技术赋予了媒体发展新的特征,出现了包括网络新媒体、手机类新媒体以及依托于网络衍生出来的多种相关新媒体方式。区别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时代呈现出如下特征。

传播速度快。网络的出现打破了纸质媒体物理传播速度的壁垒,极大的缩短了媒体传播的时间,实现了信息零距离传播。手机5G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加速了媒体信息传播的速度,同时各种手机APP将不同的媒体业务进行整合,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信息将被第一时间推送给每一个用户。

多次传播及舆论风暴。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传遍全网,相较于传统媒体的一次传播,新媒体技术可以形成二次传播、三次传播甚至像病毒一样传播。新媒体时代消息可以借助微信、抖音等各种平台进行传播,民众可以设置各种喜爱偏好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筛选,事件的传播力不再受主流媒体的控制,而是民众之间进行自由传播和民众舆论转换。媒体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成为了一种舆论的声音。正如新疆棉事件发酵之后引爆各大消息平台,抵制外国某些品牌迅速成为每个中国人的自主意识和自发行为。主流媒体以及自媒体纷纷进行转发引起二次舆论风暴,民众的爱国之心踊跃,事件传播范围之广,爱国行为影响力之大震惊世界。

传播形式多样。相比于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呈现了丰富多样的传播方式,例如通过微博、网页乃至于节日营销等进行传播。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在这种情况下民众就会接收到来自各方的信息,甚至是经过精心炮制的信息,十分容易被部分信息中包含的个人情感所左右。同时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接受者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这就使得民众在信息的接收过程中更容易被信息中所包含的情绪所感染。

2021年7月河南突发暴雨,郑州一小时降水量就达到200毫米,京广路隧道受暴雨影响多量汽车被淹没在积水里。从7月23日开始,网络上不断有自媒体账号发布文章,对郑州市政府乃至国家进行指责,指责文章标题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京广路隧道尸横遍野》《京广路隧道淹没车辆一万余量》等。即使凤凰卫视对当时从京广路隧道的生还者进行详细访谈,生还者也提供了详细的拍摄记录证明京广路隧道实际车辆很少,车里基本没有任何人。且京广路隧道全长只有1.4公里,根本不可能堆积一万辆汽车。经过网警调查发现这些指责的自媒体账号背后是与境外反动势力的勾结的不法分子,妄图通过网络去煽动民族仇恨,来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对抗。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各种自媒体的出现使得带有个人情感的信息横行,信息管理人员如何保护意识形态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的必要性

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在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目前来看主要面临着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近年来社会财富极剧增长带给经济社会各领域尤其是文化领域猛烈冲击,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不匹配带来了民众思想观念、素质道德标准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横行。工人阶级信仰以及马列主义思想被弱化的风险不断加大,这一系列问题与风险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市场经济带来社会阶层的变化和固化,人们的思想在多元化社会的冲击下,主流媒体的意识形态影响力和控制力同样有着被弱化的风险。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我国社会主义目前面临着来自内外对于意识形态的挑战。近代以来的闭关锁国、文革十年使得中国经济落后欧美国家多年,内部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赶超压力,政治在经济面前认同感不断的被减弱;外部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全球霸权的目的,不断组织资本主义思想对于马列主义、民族大义、共产主义信仰的渗透。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受到西方的不断指责、双标攻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不断强化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攻击,试图从文化、经济、政治各个方面来渗透到国民的生活中,不断地推行“文化殖民”政策,导致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不断流失。

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近代以来的中国积贫积弱,使得我国的科学技术相对于西方处于劣势,信息技术的劣势为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意识形态的渗透提供了便利。一方面西方各国利用技术加强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入,例如微博上利用马甲发表各种不利于中国发展或者煽动我国民众发起对意识形态挑战的言论;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进步不断对社会发展进行重构,网络的开放性挑战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网络的技术性对我国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造成挑战,网络时代病毒技术的发展对我国意识形态防御能力形成威胁。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已经成为我国意识形态攻守的新阵地,一方面要防止西方帝国主义的攻击,另一方面要加大我国意识形态的传播,预防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受到损害。如今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是不容忽视的课题。

意识形态安全控制的手段

加强互联网文化思想建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国一直坚定不移的指导思想,面对西方不断输出的中国政治威胁论,更要加强思想文化建设。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不断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进行攻击,面对这些别有用心的言论,我国要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注重国际文化建设,主动把以马列主义为主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输出,与恶意的资本主义文化侵蚀做斗争,抢占意识形态控制的制高点。在不断坚持建设马列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来提高新媒体文化传播能力,建设属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平稳完成新媒体时代的文化过渡。

加强网络时代的舆论引导能力。在我国不断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好时代的风向和变迁,加强对网络时代舆论的管理和指导能力。首先要加强国内外网络资源的建设,坚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新时代政治话语与历史发展以及民众生活相结合,加强以人民利益为主导的文化体系建设,利用新媒体不断扩大和加固红色阵地。在加强舆论指导的过程中要注重群众的感受、拉近群众的距离,构建以国家为主导的舆论监督指导团队,加强该类网络人才队伍建设,对网络上的相关意识形态进行监督和指引,利用大数据技术使得国家可以从技术层面上对于网络上的舆论关键词进行监控和筛选,电脑全天自动监控,发现异常立即报警,可以大量减轻人力支出,还可以提高准确率。

转变思维视角。多年来我国在国际社交舞台上一直秉承着“以和为贵”的交往法则,却换来了西方列强的处处紧逼,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处处打压甚至想渗透到我国的政治文化建设上来,企图颠覆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叙利亚战争、大马士革的眼泪将西方资本主义的野心暴露无遗,每一个相信和退让的国家都被赤裸裸的现实击败,我国也逐渐认清西方帝国主义丑恶的嘴脸,一味躲避来保障国内意识心态安全的做法不能解决问题,只会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弱化和封闭。因此要主动转换思维视角,重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的主流意识形态,结合民众生活拓展主流意识形态范围,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相融合,发展与之匹配的时代精神,以网络新媒体为武器主动出击,清理帝国主义在我国培养的马甲代言人,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首的主流意识形态友好社会。

新媒体时代下切实维护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意识形态阵地,不仅要基于我国国情加强思想文化建设,而且要转变原有保守的思维视角主动出击,利用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加强网络时代的舆论指导能力。

结语

推进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主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研究的热门话题。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更快、影响力更广,也意味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拥有更多的机会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进行攻击。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以及科学技术技术变革带来的种种挑战。意识形态安全是我国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在我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以历史为依托寻求破解方法,不断开创并巩固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加强网络时代的舆论指导能力、转变被动思维体系主动出击,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维护好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进一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继续奋斗。(作者单位:上海市网络技术综合应用研究所)栏目责编:邵满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