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莲花里的心灵原乡

2021-11-12 12:43李安源
书画艺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原创性物象图式

李安源

毕可燕 山东文登人。200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作品被多家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2009年被《美术报》评选为“当代艺术前500强”和“美术之星”。

毕可燕 仙苑停云组画之一、二、三 96cm×15cm×3 2020年

我不无惊讶地发现,毕可燕的山水画,几乎就是在一种不经意与不被期待的时空里渐渐蜕变成型,并在相当短暂的时间里迅速形成固定的图式风貌。当别人还在古今中外的绘画图式中寻找“符号”的时候,她却如同一个快乐的魔术师,在自己特立独行的画面中,創造出许多奇异而灵动的物象。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的山水形象语汇的建立,具有较强的原创性与自由性,画家大胆地冲破了传统程式化图像文本的阻隔,在经验与想象中抒写着自己的梦里家山。

毕可燕 仙苑清幽之二 180cm×24cm 2019年

毕可燕笔底的山水景观,其原创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心灵原乡的符号。在她的画面中,漂浮着许多意象性的山水符号:菩提树(我姑且这样称之)、莲花、修竹、峰峦、佛像、楼台,穿梭呼应,多为烟云雾霭所笼罩,弥漫着一层叫人捉摸不定的诡谲气氛。同时,从其画面物形的意象性可以看出,画家对绘画形式语言有着较强的省悟力,她善于将胸中丘壑与现实视丘提炼与熔合,力求去捕捉一种“物我两忘,离形去智”的画面意境。她笔下的树木,皆无具体名目所指,或葱茏如繁花纠葛,或灵动如法轮旋绕,或尖耸如烈焰燃烧,或嶙峋如山人探路,无不流露出女性画家把玩物象的纤细触角。将其放置在整体的山水意象中,这些植物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佛家的菩提树,根抱太古,舒展离披,吸风玄圃,饮露丹霄。此外,毕可燕在她的很多作品中还有意识地添加上一些莲花、荷叶、竹影等相关元素符号,物象形感尤其简括可人,星星点点随心所欲画出,如夜灯弥散在太虚幻境中,对应着山体中神定气闲的数尊佛像,教人置身于异域的洞天佛地,真幻莫辨。观看毕可燕山水画中的景致,寒花暮云,异石斑驳,山形无接,寺界波分,让人顿起“竹老更生虚籁,池清尤见古源”之感。

其二,智性的笔墨抒情。站在创作者的立场,传统语汇与现代语境的困扰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象纠葛,即对于毕可燕而言,传统文本中的笔墨程式并不能替代笔墨本体潜能的深广性,以至奇之笔写至灵之山,依据的不是对古人图式与笔法的因袭,而是要深入到自己的心灵原乡里捕捉那稍纵即逝的幻象。因此,毕可燕能够大胆地跳出传统山水笔墨的程式窠臼,我用我法,沉醉在近乎魂飞魄散的墨痕中随机应变,随形游走,随形皴擦,大有一种驾驭天地万物为刍狗的胆识与魄力。在泼墨中构筑山水意象,古亦有之,但从坚实的意象中构筑这近似另类、别有洞天的志异山水面目,无不体现了画家对现代视觉图式有着敏锐的直觉与幻想力。诚然,对于年轻的画家而言,毕可燕水墨山水画图式的原创性与熟练性有着一种早熟化的倾向,如何继续强化这一个性化笔墨的表意性,或许将是她的绘画晋入熟境的关键所在。

毕可燕 空谷幽岚 90cm×24cm 2020年

总体而言,毕可燕山水画的特色在于她比较自由地控制了外相与心迹的互译性,她以微观而意象的生灵世界来点缀宏观的宇宙洪荒,一草一露,皆以诡谲的形象来传达一种神秘的韵致,意图在芥子须弥里飞舞出墨渍的影姿。她的艺术探索成果,俨然占据着志异山水形式的一隅。由此,将其作品放置于现代艺术人文视野的整体背景中,就有着一种很好的范例意义,显示着中国水墨山水画在当下的无限性发展空间。毋庸置疑,物象与心相的邂逅,将会引导毕可燕在绘画道路上走得更远,同时更重要的是,她将继续从自己的创作中获得艺术与人生的愉悦。

毕可燕 仙苑停云系列之四 70cm×35cm 2018年

猜你喜欢
原创性物象图式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新闻作品的原创性标准探究
作品的原创性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阿尔瓦罗·西扎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原有“真人秀”语境下的转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