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拳术十法(上)

2021-11-14 01:30嘉琪
少林与太极 2021年8期
关键词:五脏五官少林

嘉琪

少林武术将“三节、四梢、五行、身法、步法、手足之法、上法进法、顾法(开法、截法、追法)、三性调养法、内劲法”叫作十法,是综合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攻防、内外、劲法、三性调养等方面总结出来的理论。

一、三节

人的全身分为三节——手肘为梢节,腰腹为中节,足腿为根节。

再进一步说,三节中,又各分为三节。如手为梢节之梢节,肘为梢节之中节,肩为梢节之根节;头为中节之梢节,心为中节之中节,丹田为中节之根节;脚为根节之梢节,膝为根节之中节,胯为根节之根节。

三节之要诀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之”,即“起、随、追”三字。例如冲拳的动作,拳为梢节之梢节,拳起动后肘(中节)随肩(根节)追,只有这样才能发力顺达。向前进步时脚起、膝随、胯追,这样才能重心前移,十趾抓地稳如泰山。

少林拳谱中说:“梢节不明恐中人七十二把擒拿,中节不明遍身是空,根节不明恐中人之盘跌,故三节贵明也。”

明梢节,指两手互换,身心相随,互为救护。

明中节,指手不离心,肘不离肋,高挑低压,左右拦裹。如“手起撩阴,肘发护心”,身应随手而动,要知远近、明老嫩,手到身到,步变身转,不给对方进击的空隙。

明根节,指进步低,退步高。进步低,可避免被对方勾、挂、挑、扳腿之患;退步高,可避免被对方勾绊,利于进退。

三节贯成一气,进退得法,“起、随、追”三字十分精确、恰当。如根节,退步时,膝随胯追,身体重心后移,十分协调。在击打时,心勇而进拳进身进步,全身之力集于拳面,就会迅速。

少林拳谱说:“上法须知先上身,脚手齐到斯为真,拳中有搓谁能解,明了其意妙如神。”即手、身、脚齐到,三节贯一。少林拳谱说:“手到不如身到,身到不如心到,先到以心,后到以身。”心一动而百体从令,三节明则内外合,克人就无有不利。

二、四梢

四梢,指血梢、骨梢、肉梢、筋梢。发为血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甲(指甲)为筋梢。四梢齐,齐而发力,发欲冲冠,牙欲断金,舌欲摧齿,甲欲透骨。

少林拳谱说:“明了四梢加一力,四梢齐则内劲出矣。”“发欲冲冠”之时,头必有意识上顶,这样不仅避免了低头探腰的毛病,而且因气贯行发,加速毛细血管的代谢,增加了肌肉的能量。“牙欲断金”时,面部肌肉紧张收缩,增加了有关肌群的收缩力,紧叩牙齿以集元神。“甲欲透骨”时,意识上把力贯在指梢抵指甲上,气血充至指端,以利于劲力的发放。

从攻防角度上分析,劲发四梢也是科学的。如“牙欲断金”时牙齿紧叩,而“舌欲摧齿”时舌在齿内,在对抗时即使下颏受到击打,也不会咬到自己的舌头。“舌顶上腭”,利于唾液的分泌及全身力量的贯注。四梢用力时,意识引导相关部位紧张,该处毛细血管代谢加强,其协同肌和对抗肌也必然配合工作,使代谢加强,内分泌增加,心肺等系统加强做功,会产生超出一般的能量。

这正是:“四梢齐则内劲出矣。齐之之法,必其发欲冲冠,甲欲透骨,牙欲断金,舌欲摧齿。心一战而四者皆至。盖气从丹而生,如虎之恨,如龙之惊,气发而为声,声随手落,手随声发。故一技动而百技动,则四梢齐,劲力无有不出矣。”

三、五行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代认为自然界和人体都能用五行生克化的学说进行解释,武术界也应用五行学说解释五官、五脏及攻防变化生构的方法。

少林武术讲五行相克、五行相合。五行外应人之五官,内应人之五脏。如“心属火,心动通力生;肝属木,肝动火烙冲;肺属金,肺动沉雷声;肾属水,肾动快如风;脾属土,脾动大力生。此五行之属于内也”。又如“肝属木,在五官上开窍于目;肺属金,五官上开窍于鼻;肾属水,五官上开窍于耳;心属火,五官上开窍于人中。而最宜知者,手心通心属火,鼻尖通肺属金,尤不可不知。火到金化,自然之理。余可类推”。“火到金化”指手打鼻疼,火能构金。少林武术讲究合自己之五行以克敌之五行。

五行相生指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金代表肺,肺强气壮能助肾水足。

水生木。肾属水,肝属木,肾水足能养肝。肝强,自能目光锐利有神。且肝为养血之脏,强而筋爪利。肝通于目,目为先行,所以目之强弱有赖于肝。只有耳聪目明,才能指挥手足随心所欲,纵横往来。因此,武术界有养精化气、养气化神的说法。

木生火。心属火,所以说“肝动火焰冲”。目视心生,眼注视后心意动,心意动后气血即运行到进行击打之手足。所以说“心动勇力生”。因此,肝强而目明,目明而勇力即生。

火生土。脾属土,为五行之主。脾胃是人体代谢的根本,心动同时,植物性系统各器官代谢增强,以适应机体做功的需要。心指神经系统,心动能加强脾胃做功,因而说“火能生土”。

土生金。金指肺脏,土为五行之母。脾胃吸收营养,只有营养充足,代谢才能加强,肌肉才能强劲有力。人體活动都依靠营养代谢供应能源,所以说,“一身之望属土”。脾胃机能良好,肌肉有力,肺活量大,才能适应气体代谢的需氧量。因人的力量有赖于气,所以俗称“气力”,气壮力大是自然之理。气血运行,为人体生命活动、骨肉做功的必要条件。练习武术就是运气血,以达到随心所欲、心到气血即到的目的。脾胃强而营养足,营养足而身强,身强而气自壮,所以说“土生金”。

知道了五行相生的理论,还要懂得五行相合的理论,把五行练成一家(气)。

五行相合,合而有助。少林拳谱说:“耳与心合多益精,目与心合多益明,口与心合多益勇,鼻与心合多益力,手与心合更疾快。”这里强调的仍然是心(意识)的作用。五行相合一气,心一动而内劲生,心合而五行益其精。

五行相克,其一指攻防之中运用五行生克的理论。武术界老前辈曰:“横来者没有竖劲,竖来者没有横劲。故横来者可以竖破之,竖来者可以横破之。”破解方法的要点,在于先分清横竖之劲,明了横破竖、竖破横的道理。横来之拳掌用竖劲破解,竖来的击打用横劲破解,直来的冲击用横劲化解,横击打用直劲击破。千变万化都用这一破解的原则,这就是五行相克的重要意义。

五行相克,其二是封闭对方之五官,攻击敌人之五脏,克制对方之五行。少林拳诀说:“二人相争,先闭五行。”要闭自己的五行,以克制对方之五行。首先是闭外五行,即保护好自己的五官和五脏,不给敌人可乘的空隙,其次是以五行生克的道理处处克制对方,使对方处于被动的地位。

闭自己的五行,就是指肘不离肋、手不离心,这样肘手就处于防御对方攻击、保护胸肋,即保护五脏(五行)的有利地位。克对方的五行,就是指封闭对方的五官,尤其应先封其目。

武术界老前辈说:“手法千变万化,总不外乎两个圆圈,一个是立圆,一个是横圆。立圆如车轮,两手向前滚打;横圆如转磨,两手横环打。”立圆为竖而竖中有横,横(平)圆为横而横中有竖,以竖破横,以横破竖,自然之理。例如对方用劲击来属金,犯上者属火,火能克金,所以要用袖掳、斜打横格之劲化对方的劈劲,进而连续用向上斜击的方法破之,使对方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际受到击打而难以变化。少林拳术中扳唤钩斜、 迎风转换、移身闪进、擎斤绽懈诸法都是五行生克的运用。

四、身法

身法有八要:起、落,进、退,反、侧,收、纵。吞吐、折叠在八要之中。

1.起落

少林拳谱说:“起落者,起为横,落为顺也。”从落到起,向前上步或纵跳之过程,由横变顺,拧身而起,正面对前方,所以说起为横。落时两脚前后站立,侧身对敌,所以称落为顺。起时横拧,利于发向上之钻力;落下顺身,利于发劈打、顺打时的顺劲。

少林拳谱说:“起望高,束身而起;落望低,展身而落。起如炮,落如风,喻其活快;起风魔(指活如风雷闪电,奇妙如魔法),落夜叉(指虎之猛威),喻其开阔。起如举鼎,落如分砖。”起如举鼎,向上的力如举大鼎;落如分磚,下落的劲,足踩手劈,如要把砖分开。

2.进退

进退是技击术中攻守趋避的方法。进击要如闪电那样疾快,失势退避时要如被火烧那样急速。少林拳谱说:“进步捷如风,失机退宜快,乘势侧锋入,身稍向前迈,掌实即须吐,发声使惊怪,变化如蛟龙,迟快分胜败。”进退的要领在于疾快。进时要乘其空隙向前或从侧面(避其锋)进击,失势(指未击中敌人而有为敌所乘之隙时)即能避,总以轻巧疾快为好。“进逼乃取势之法,趋避为乘机之道。”少林拳谱说:“趋避眼须快,左右见机行,趋从避中取,实自虚中生,山重身难压,隙开莫消停,势猛君休恐,四两拨千斤。”

3.反侧

反侧即翻身顾后,侧身顾左右。少林拳谱说:“若遇人多不用忙,打前顾后是妙方,来来往往休停立,乍敌三方战一方。”又说:“拳如炮,龙抓身,遇敌好似火烧身。”反侧之法着重要求轻灵疾快。少林寺练耳后听风的方法、打法中的童子拜观音的用法,都是突然回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运用了反侧顾打的方法。少林绝技心意把的十二大势中,有一把叫翻身把,就是翻身击打的方法。侧身顾打左右以腰为枢纽,力从丹田而起,经腰而发力于四梢。

起落反侧都要拧身拧腰而起,腰要灵活有力。少林拳谱说:“摇膀子,横身子,不离肋子。”如心意把的起把,束身而起时要摇膀、拧腰、横身抖膀而起,起时前手带后手,落时拧腰顺身劈打脚踩而落。如罗汉拳中龙折身、翻身撩虎、罗汉脱衣、坐冲拳等动作,都是拧腰反侧击打之法。翻身多用架压钻劈之法,侧身多用拨挂束裹之劲,身法灵快,脚手如风,要练出惊人的战斗力,必须在快字上下功夫。

4.收纵

敛(收)如优猫,放如纵虎。敛是束吞之劲,纵是吐放之力。束身、含胸、收提等势都是收的应用,长身、击打、跳跃都是纵的运用。左移右闪,进退腾挪都要以纵贯之,必须内提外随,内外合一。

身法八要中,起落、进退、反侧、收纵相互对立,相辅相成。正是这种矛盾对立的反差对比,才充分体现出身法的灵活多变。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五脏五官少林
“五官”一词源于五个人
爱生气伤肝是真的吗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小罗汉拳(五)
画五官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黄帝内经
五官的检讨会
少林武术之技术体系
五官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