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职化学教学中物质理论教学

2021-11-14 11:10黄健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职化学课堂教学

黄健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教育的普及,我国职业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基础性自然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化学更是以知识点分散、繁杂、需要大量识记的特点,让学生“看了记不住,记了不会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物质理论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化学   物质理论   课堂教学

一、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的量相应计算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周期性理论客观地为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已知推断未知,解释生活现象,进而在化工生产等领域进行探测、推断、应用。可以说,掌握以物质的量为基础的定量计算,通过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来进行定性分析,是学好中职化学的两大利器。

自然界的物质多种多样,结构也不尽相同,导致物质的性质有所差别,进一步区别了物质的功能。如在教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时,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知识,这些知识贯穿了化学十大基本观念中的“元素观”“微粒观”“构性观”“结构观”等。这就要求教师把握教学策略,建立知识架构,灵活地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

如在教学“原子结构”时,笔者引导学生掌握了前20号或36号元素的主要构型和主要用途,并分门别类加以深入探讨。在明确了放射性同位素的概念,简要了解衰变类型后,笔者引导学生基于物质结构、物质特性,再归纳其用途。笔者从农业、化工生产、医疗、生活改善等方面,让学生根据其性质进行思考。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笔者补充了有关能源动力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了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际应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学生需要宏观掌握某行、某列元素的通性,以及个别元素的特性与推测。教师不妨以这个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在课堂上绘制元素周期表,并通过提示让学生填写完整,以便学生加深印象。此外,教师可以将“门捷列夫与周期表”的故事作为课外趣味拓展,以激发学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教材上着重指出“生命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28种生命元素,也可以罗列元素,让学生举出具体的例子,以实例加深学生理解。

如在“化学键”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系統总结化学键的类型,注意不同化学键类型之间的转化。与此密切联系的物质的量计算是化学计算,也是化学学习的基石。在化工生产中,物质的量计算既是决定成本的预算,也是衡量效率的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如在教学“物质的量”时,教师要注意单位的准确性,计算中是否采用了标准单位,各个单位之间的转化又是什么样的。初步了解后,教师要明确物质的状态,在不同温度、不同气压下,如果物质的状态不同,其性质往往也不同。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找出经典的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计算分析基础。此外,教师应根据学情加大难度,适当调整课堂进度,把握重点和难点,增加课堂趣味性,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更好地与实际生活结合。

二、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重要且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卤素、硫、氮,在建筑中还会涉及硅和硅酸盐,在化学工艺方面会涉及氧元素——臭氧、过氧化氢。相对前一板块来讲,这一板块概念性知识较少,但灵活性较大,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举足轻重。教师可以沿用上一版块建立知识架构的方法,通过对比、类比记忆,让学生温故知新,概括通性,找出特性。教材本身有结合生活实际的要求,如“氟、碘与人体健康”“变色眼镜的秘密”“臭氧——人类生命的认识”等,这些知识涉及生物科学、生活常识、环境保护等方面,教师可以在这一点上进行拓展补充。

相比中学化学,中职化学教学更加强调与实际结合,但是不能放弃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计算。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营造生产情境,模拟生产方式,增添课堂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知识建构、实践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化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探究式教学在中职化学中的应用
探讨应用意识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中职化学学生实验意识培养问题浅析
探究式教学在中职化学中的应用
中职化学课堂导入现存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