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MA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1-11-15 11:00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21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负性康复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属于一种以气流阻塞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多发生于40岁及以上人群,且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1]。目前,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大部分专家认为可能与吸烟、粉尘和化学物质吸入、空气污染、感染等有关,其发生不仅危害患者呼吸系统,还可能伴有体重下降、食欲缺乏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导致负性情绪加重,对患者健康及生活造成巨大影响[2-3]。因此,积极有效的心理指导已成为临床常见措施,但以往常规心理护理效果局限,加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心理、物质等各方面需求越来越高[4]。目前,积极情绪-投入-意义-成就-人际(PERMA)模式是临床实践中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最早是由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而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将其用于医学领域中[5]。2020年4月1日~2021年2月1日,我们对66例COPD患者给予PERMA模式,以期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治疗的12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COPD相关诊断标准[6],且临床资料完整者;②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者;③精神、视觉、听觉等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者;②伴有恶性肿瘤或严重传染病者;③无法全程接受护理或中途中断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及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男36例、女30例,年龄55~84(65.27±9.33)岁;病程0.5~5.0(3.55±1.18)年。对照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54~83(65.14±9.21)岁;病程0.6~6.0(3.63±1.2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给予呼吸机辅助、吸氧、镇咳化痰、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尊重为原则,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向其讲解有关COPD的相关知识,使其掌握基本理论及注意事项,并了解其内心所需,使其感受来自医护人员的温暖与关怀;鼓励患者倾诉自我感受,然后通过医护人员疏导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及康复信念,必要时利用以往成功案例以此加强其治疗信心;定期回访加强沟通,询问病情缓解情况,并嘱家属陪伴患者。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ERMA模式,每次30 min,每周2次,具体内容如下。①积极解释: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其介绍有关PERMA模式的知识,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在交流过程中利用眼神、动作等非语言形式,鼓励患者主动讲述自我感受,分析患者心理问题,通过积极案例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使其认识心理乐观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并做好严格保密工作,以维护其自尊心。②愉悦与积极体验:以愉悦与积极为主题,向患者讲解以往成功案例及著名实验,从中启发患者并鼓励回忆值得纪念的事,一方面能使患者心情愉悦,另一方面能与其他患友建立良好关系,对提高社会支持度具有一定作用。③积极情绪:与患者沟通交流的同时,介绍喜悦、感激、希望、自豪等10种积极情绪在心理护理及疾病康复中的效果,并指导患者回忆过去可能产生积极情绪的事件,从而缓解其不良情绪。④人际关系:向患者介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及技巧,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与人沟通,并嘱家属、朋友与患者交流,通过模拟情景进行沟通练习。⑤投入:在访谈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兴趣爱好,制订针对性的活动训练,包括绘画、读书、写字等。⑥成就:在访谈时解释成就感可能带来的体验,并通过性格测试了解患者优势所在,从而针对优势给予相应练习。⑦意义与目标:通过案例与讨论帮助患者分析潜在的问题,并根据情况制订关于康复、生活、工作等目标及对策,定期询问患者目标进度及护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给予改善措施。两组均持续干预4周。

1.3 评价指标 ①肺功能[7]: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②负性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8]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各有20题,采用4级评分法,得分相加乘以1.25即为最终标准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或焦虑程度越严重。③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9]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等,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④护理质量:包括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医疗物品是否完好、事故发生情况等,分为优、合格、不合格3个等级,总合格率(%)=(优例数+合格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FVC、FEV1、FEV1/FVC%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FVC、FEV1、FEV1/FVC%水平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3 讨论

COPD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虽然该病通过早期预防及治疗能够减轻相关症状,但不能完全忽视对机体多系统产生的危害,由于病因复杂多变,在后续治疗中不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巨大影响,加上该病病程较长,进而影响治疗及康复效果[10]。临床对COPD治疗不仅只局限于药物、氧疗等,还应在护理管理上给予相应措施,但常规心理护理无法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积极情绪,导致大多数患者在经历心理疏导后未出现明显改善[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FVC、FEV1、FEV1/FVC%、SAS、SDS、SF-36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PERMA模式不仅能保留原有心理疏导的作用,还能弥补不足,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缓解其不良情绪,对日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朱婷等[12]研究显示,将PERMA模式用于脑卒中住院患者中,能提高患者伤残接受度及自理能力,减轻抑郁程度,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PERMA模式能对患者积极情绪、投入、意义、成就、人际等方面进行干预,利用微信、电话等方式访谈,了解患者内心所需,通过分析积极案例及不良事件对疾病的影响,减轻负性情绪,还能通过积极情绪建立及人际关系处理,增加康复信心及社会支持度[13];另外,PERMA模式注重访谈服务,而沟通作为护患信息传递方式,不仅随时获取患者意见、情感等,还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状况,然后通过积极介绍COPD相关知识,强调积极情绪、人际关系、投入等方面的重要性,加强护患信任,能将喜悦、感激、希望、自豪等10种积极情绪融入护理中,使患者充分感受积极情绪带来的成就感及目标感,一方面不仅能让患者学会如何正确利用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还能使患者认识负性情绪是可控的,从而提升生活质量[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PERMA模式能提高护理质量,为临床护理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将其作为临床新型护理模式进行研究。但由于本研究可能存在样本量不足、干预周期过短等因素,导致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差,因此,应设计大样本的对照研究,以提高PERMA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性。

综上所述,将基于PERMA模式的心理护理用于COPD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其负性情绪,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负性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增强控制感:双路径机制*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