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1-11-15 10:37黎健儿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堂情境小学道德与法治

黎健儿

摘 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而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有关节日题材的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通过有效呈现多种课堂情境,多方位感受,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活泼、开放的氛围中“知节日,悟节日,爱节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纵观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里面有不少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容,如元宵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重阳节等。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重视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回归是十分必要的。

近几年,笔者深入开展中国传统节日题材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讨,通过有效呈现多种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多方位感受,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活泼、开放的氛围中“知节日,悟节日,爱节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和諧发展。这犹如引一溪活水,浇传统节日文化之花。

一、情境创设,活动求趣

“求趣”是指教学活动充满“童趣”和“童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只有当学习者对内容、情境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倾心投入。在传统节日题材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产生“入境始于亲”的效果,笔者会深入解读教材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需要,努力发掘能激起学生强烈好奇心和心理需求的优质节日教学资源,精心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画面,并通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美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在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还会积极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并采用多种新形式,力求创造形象生动的视听效果。

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新课伊始,笔者首先播放儿歌动画《八月十五月儿圆》,用听歌猜节日的方式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到课堂上;再通过创设情境出示日历,让学生在日历上找一找中秋节在哪一天;接着通过创设一幅幅明月图片,激发学生对中秋节的浓厚兴趣。课中,笔者还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设计“开开心心话中秋”和“团团圆圆品中秋”活动,有效呈现多种课堂情境。

二、活动体验,情感求实

“求实”是指教学活动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与生活连接的体验活动更能打动学生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应该在教材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内在有机联系,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或者再现学生真实的生活,在教材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一条“相互进入”的通道,通过角色体验,生动地反映学生生活,给学生提供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如何引导学生体验“中秋节,团圆夜”的中秋文化味道。笔者通过创设盼团圆、惜团圆、慰团圆等体验中秋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环节的层层递进中深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首先,笔者让学生阅读教材故事《小明家的中秋节》,引导学生感悟“中秋节”也是“团圆日”,并通过小组交流分享自己过中秋节的快乐,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快乐与中秋节团圆的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佳节的情感;接着播放故事《小丽的中秋节》,让学生在故事中感悟团聚和思念,都是浓浓的中秋节的味道,让学生感悟即使不能团圆,也要让爱团圆,我们可以通过打电话、发信息、视频聊天、寄发礼物等多种方式去表达对家人的爱;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有关月亮的诗句,体验古人借月思亲的情怀,品味团圆的深远意义;最后笔者又引导学生体验写感恩卡向“坚守岗位者”致敬,学会感恩和回报,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课堂的全过程,笔者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身,体验与情知融合,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交流分享,活动求真

“求真”是指教学活动反映的生活是真实的。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过新年》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春节习俗》微课,初步感知春节的习俗;然后通过创设说一说春节的习俗、贴一贴春联、演一演拜年祝福等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活动,还原学生真实生活,让学生懂得日常生活中的春节礼仪;最后还通过学生交流分享,说一说“明年春节我做主”,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明天的追求。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能主动说、主动议、主动探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它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展示自己的成果,在分享交流中锻炼表达能力。在节日题材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重视开发利用各种节日课程资源,努力营造学生合作学习的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并通过借助轻智慧平台和电子书包,巧妙地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积极体验,自主参与、交流分享、表达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的知识面。

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为了让学生从更深远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中华文化,笔者让学生分组探究一个感兴趣的节日,把自己搜集的节日来历、节日习俗、节日诗词、节日童谣、节日视频、节日图片等资料上传到自己小组的电子书包资源包交流分享。学生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电子书包了解到其他小组探究的节日。学生还能借助教师依托的轻智慧平台和电子书包平台,拓展学习相关的传统节日知识,这不仅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而且学生在感受、体验、内化中不断升华情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外化提升,活动求效

“求效”是指教学活动切实有效。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有儿童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形成良好品德。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二课时,在讲授“敬老爱老过重阳”环节,笔者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呈现了一张张触动学生心灵的长辈关爱孩子图片,引领学生在感人的音乐中,回忆长辈们带给自己的感动瞬间,细细品味重阳节孝亲敬长的深远意义,并懂得感恩和回报要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开始,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学是为了做,知是为了行。课余笔者经常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的时令,开展有关“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知传统、悟风俗、诵诗词、忆古今,传承祖国传统节日文化。例如:春节期间,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争做合格现代小公民”活动,倡导学生安全过节、文明过节、节俭过节、环保过节;元宵节期间,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一起包元宵、吃元宵、猜灯谜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和温暖;在清明节期间,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寻根问祖姓氏探源”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端午节期间,笔者组织学生包粽子,走进端午诗词,继承传统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做一名爱国爱家的现代小公民;中秋节期间,笔者会组织学生尝试做月饼、吃月饼,体验过“团圆”快乐的中秋节;重阳节期间,笔者会引导学生尊重老人从尊敬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开始,从“爷爷奶奶我帮你”最简单的关心开始,从“外公外婆你累了吗”最简单的问候开始,让老人们深深感受到孙辈对长辈的体贴、关爱及祖孙间的浓浓深情。笔者还引导学生从关爱爸爸妈妈开始,开展“我为父母捶捶背”“我为父母洗洗脚”“我为父母送温暖”等孝亲敬长活动,让学生外化于行。

“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在道德与法治节日题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合理选用符合实际的方法策略,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情结,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还原高品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灵动与本真。

猜你喜欢
课堂情境小学道德与法治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从《雨霖铃》课堂实例看信息化的运用
基于口语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要点分析
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五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