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桑桐《和声学教程》与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之比较分析

2021-11-17 18:46邢宜方
艺术评鉴 2021年20期
关键词:比较分析

邢宜方

摘要:桑桐所著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和声学教程(音乐卷)》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传统和声”,下编为“近代和声”;俄罗斯作者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教程(上下册)》是2008年3月1日出版的图书,分为上、下两册,一共六十章,主要分为自然音体系、半音体系、转调等。这两本著作都是各大高校和声学教材的选择,在其编著的过程中,对和声学体系以不同的方式据其各自特点进行了讲解。笔者将通过对两本和声学教材中自然音体系部分几个知识点进行阐述,对其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和声学  比较分析  桑桐  斯波索宾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008-3359(2021)20-0057-03

一、整体布局的不同

两本教程首先不同的是切入点。桑桐的和声学教程上编传统和声的第一部分自然和声,是以四部和声的基本写作要求为开篇,详尽地将写作中的音的重用与省略、和弦排列、和弦连接、声部进行、根音关系进行讲解,而后是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自然和声的顺序。第二部分是离调与转调(近关系转调),第三部分是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和声,第四部分是变和弦、第五部分是转调(远关系转调与等音转调)。斯波索宾的和声学上册以三和弦的讲解为开篇,同时将四部和声放入大小三和弦的定义这一章节中。随后是正三和弦的功能以及连接,随后是六和弦、四六和弦、属七和弦以及和其他和弦的连接,到主和弦的解决等。

在这一部分可以看出桑桐的和声学对四部和声的讲解比较细致,更为重视传统和声的基础写作,与斯波索宾的侧重点不同。在这个部分斯波索宾对音的重复简单说明“一般重复根音”,将其他的重复关系与排列方法根据每个和弦功能的讲解按序论述。桑桐的教程中将根音、三音、五音的重复及其省略方法做了详尽的阐述,以及写作规范的问题,斯波索宾的教程中对禁止声部交叉的问题进行了举例,桑桐的教程中将声部超越、平行五、八度等禁止的事项均列出并举例说明。

二、三和弦

在进入三和弦具体讲解前的部分,桑桐的教程中以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为例——C大调、a小调,同时对和声小调中依旧是大三和弦的属和弦做了个别说明;斯波索宾的教程中以自然大调与自然小调为例——C大调、c小调,在文字中将自然小调的一级、四级和五级统称为小三和弦,没有说明自然小调中属和弦的特殊性,但是在谱例中有所标明。在这两种大小调的音阶上建立各级主、副和弦并进行讲解。斯波索宾的和声连接在对三和弦概念及功能的介绍之后进行阐述,这个部分在桑桐的四部和声中就已经有过讲解。在这个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桑桐的教程中还对根音关系进行讲解,提出平衡关系、融合关系和远邻关系,以及之后的根音度数之间对和弦连接后产生音响的强弱作用。

对于正三和弦的命名以及其在调式中功能的讲解,桑桐与斯波索宾略有不同。虽然前期都提到了一级和弦主和弦以及其是需要被“支持”的,但是在正三和弦的命名中,桑桐的教程中提到正三和弦是三种不同功能的和弦,通过属和弦与下属和弦对主和弦的支持、倾向性,以及这三个和弦所呈示出的调式中的各级音,可以明确其调式。斯波索宾的教程中概括到因为他们反映了音响的调式特征,则以在自然大调中他们都是大三和弦,自然小调中都是小三和弦为例证(自然小调中属和弦为大三和弦)。在这方面两位老师的阐述方式与观念略有不同,桑桐的教程是从根本上阐述正三和弦之间的互相支持关系与被命名为正三和弦的整个过程,较为详尽。斯波索宾以和弦的度数特点为依据,直截了当的将其分类。

除此之外,在正三和弦各级和弦连接的进行上,斯波索宾的教材将其分为正格进行与变格进行,也就是由主和弦与属和弦组成的进行,根据其功能组成,称为正格进行,由主和弦与下属和弦组成的进行,根据其功能组成,称为变格进行。将T-S-D-T与D-T-S-D-T依其功能的进行称为完全进行,而后又将正格、半正格、变格与半变格做了举例说明。桑桐的教程中同样对和声进行的功能序列进行了描述,并且以图示说明,还对T-D-S-T这样的极特殊类型做了提及,而后将和声的功能序列分为开放性的和声进行:从主功能和声到不稳定功能的和声进行,是稳定状态的破坏,具有发展的性质,所以称为开放性的和声进行和收拢性的和声进行,从不稳定功能和声进向主功能,具有复归稳定状态的性质,属于收拢性的和声进行。而后同样将各级和弦的连接分为正格、变格、正格半成(斯波索宾书中的半正格)等,其中有所不同的是桑桐的教材中还提到了复式正格——S(s)——D——T(t)与复式变格D——S(s)——T(t)。之后的章节桑桐的教材中还对三和弦的模进进行了讲解,三和弦的模进作用主要是在写作中会用到,它是旋律与和声进行的一种重复、发展的方法。

三、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

关于九和弦,在标记上桑桐的教材中以级数标记V9和功能标记D9两种方式进行标记,斯波索宾的教材中以功能标记D9作为主要标记方法。同时在属九和弦的转位上,桑桐为我们罗列出了属九和弦的转位以及标记方法,斯波索宾的教材则提到属九和弦几乎只用原位,以至于没有通用的名称,所以在这一块没有过多的阐述。但是在属九和弦的转位(排列)两本教材共同提到了要注意二度关系。斯波索宾提到属九和弦的转换是不改变根音位置,进行旋律的变化,但是不论如何转换属九和弦,都不应该使它的九音与它的根音(低音)形成二度,以免造成不好的音响效果;桑桐的教程中提到属九和弦转位后各音的排列应该避免出现一些声部挤为二度关系的“音块”,会缺少和弦性质的音响。此外,还对十一和弦、十三和弦概念、特性以及应用方法做了讲解。

四、和弦外音

在和弦外音的讲解中,斯波索宾与桑桐对和弦外音的分类不一样。斯波索宾将和弦外音分为和弦内与和弦外两种——和弦内的不协和音是由协和的三和弦(包括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再加上一个三度(七音)或两个三度(七音与九音)形成的、和弦外的不协和音——延留音不属于和弦的三度结构,它暂时地破坏了这个结构,造成了附加的紧张性,这种紧张性要求解决到这个和弦的正常结构上。等同如上,后面的章节从第三十六章至第四十五章都分别对经过音、辅助音、先现音做了单独的分类与讲解。

桑桐的教材中将和弦外音整体看待,并且将每一拍节四声部整体以和弦划分,做了两个类别的分类。将不属于和弦结构的音分为和弦性与旋律性两种,和弦性是属于本小节或下一小节的和弦外音按照所处的强拍、弱拍的位置,分为留音与先现音。旋律性是在声部进行中所产生的且不属于和弦内的音,按照强拍、弱拍的位置分为倚音;经过音、辅助音与换音。而后对每一种和弦外音的解决做了分别讲解。

五、离调

关于离调的概念,斯波索宾的教材中将离调简单概括为:短时间的离开——经过的或终止的——一个调到另一个调叫做离调。并且标明离调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用来巩固新调调性的结束终止,离调之后应回到原调或作新的离调。在对“暂时离调到的新调”称谓上,斯波索宾称他们为副调。同时在这个知识点上,斯波索宾尤其强调了没有在新调上的结束终止,这也是我们在学习中容易混淆的概念。

桑桐的教材先由副属和弦入手,将副属和弦与副下属和弦的概念讲解清楚后,结合副属和弦与副下属和弦的出现将离调的概念归结为:应用副属和弦和副下属和弦的和声进行后,得到加强的不是调内的主和弦,而是其他各级和弦,形成一种暂时进入另一个调的现象,因而这种和声进行称之为离调,而后讲解了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与他们的临时主和弦的关系与功能。两位老师在对于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以及他们的临时主和弦的写作上标记有所不同。

关于离调这一部分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的声部进行,两本教材的进行规则表达方式略有不同。桑桐的教程中认为在应用副属和弦时需要注意声部的平顺、流畅、避免对斜关系,基于以上原则提出三点可使用的引入变音时和声进行规则:(1)变化半音的级进;(2)自然音的级进;(3)跳进,须注意音程关系的自然、通顺。在斯波索宾的教程中关于声部进行同为三点规则:a.共同音保持不同;b.自然音机做半音变化时候应只限于在一个声部中;c.声部作这种半音进行时,它的重复音应向反方向作全音或半音进行。重复音作三度进行可以用在低音部,作为例外,也可以用在内声部,这条规则的理由是这种“反向对斜关系”在这里听起来不太明显。对于变化音在声部进行中的规则,斯波索宾强调了应只限于在一个声部中,是为了避免对斜关系。

而后的章节中桑桐对其他各级副属和弦,如VI级、IV级、II级、III级、VII级以及副属和弦的其他特殊形式做了分类讲解,并且将以上音级的副属和弦的声部进行做了讲解,可以进行到本调中的各级也做了图标列举。除此之外,桑桐将副属和弦与副下属和弦分为两个章节,分别详细的讲解。

六、转调

桑桐的教程中转调的部分把调性的远近关系比做一个家族,分为近关系的转调和远关系的转调,且近关系转调放在第二个部分,与离调为一个章节。调性的远近关系包含自然音体系的各级和弦、变音体系的各级和弦。而确定调性之间的远近关系是看新调的主和弦在原调中属于哪一种调式体系范围,凡是新调主和弦是原调自然音体系的各级大、小三和弦者,就是近关系调,并以C大调为例列出五个近关系调。而斯波索宾则将调性关系中桑桐教程中的近关系调称为一级关系调,反之远关系调放到后面的章节——三个至六个调号的转调,且将一级关系调的概念解释为——两个调之间的共同音和共同和弦越多,两个调性之间的关系就越简单,这种在自然调式上相近的调叫做一级关系调。大调的一级关系调有它的属调、下属调、三个平行副调和小下属调。在这一点上,斯波索宾则列举出六个一级关系调,多了一个小下属调——f小调。

七、两本和声特点比较

(一)和弦标记方法不同

桑桐书中讲到和弦功能时使用功能标记,其他的部分则使用和弦级数标记。而斯波索宾书中的和弦标记以功能性为主,较少和弦级数的标记,吕朋朋在《胡戈·里曼的和声功能标记体系》一文中提到:“斯波索宾的标记体系注重音级和功能的结合,既标明和弦所属的功能范畴,又明确和弦的音级概念,同时斯波索宾的标记体系体现了和声功能分组的理论强调和弦的双重功能。”同时还与里曼的功能性标记做了比较,提出斯波索宾的标记方法是对其的继承和创新。由此可见,斯波索宾的功能性标记是在其自己的和声体系内,且对于和声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教材安排的不同

斯波索宾的和声教程不论从和弦还是调式,都是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然后举例对其功能、和声进行及进行讲解。在三和弦功能讲解完毕后即从为旋律配和声、为低音配和声往下进行,十分适合初学者。桑桐的和声教程在开始就直接進入四部和声的写作方法讲解,其后每个和弦的体系都非常具有整体性,但凡与本和弦相关的内容,便将其融合起来整体地进行例证。在教材中,每一个概念后面所举谱例作曲家及风格较为丰富,可以让学者在不同风格的片段中有效地体会到和声的不同音响与不同的进行方式。

(三)调式的不同

两本和声教材最大的不同就是,桑桐的教材中融入了我国的民族调式。对于我国的和声教学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在我们国家传统的音乐作品中,民族调式下如何将一直以来学习的西洋系统下的和声以及调式进行融合,甚至是偏音的加入对调式的影响等等。除此之外,还将近代和声做了编写,并且占比百分之五十,由此可见,桑桐的教程相对比较全面,以至于学者在当代的学习与作品分析时不会出现陌生的感觉,大大的扩展了调式和声的类型与领域。尤其将无调性音乐、多调性音乐等20世纪的现代作曲家所创作的作品中的新兴特点进行了融合。

八、结语

笔者在阅读桑桐的教材编撰顺序时同时将斯波索宾的对应部分进行了简单的对比,主要是自然体系下的和声、调式与和弦外音的对比。其中还有很多在和声进行中不同的习惯方式与理念值得继续分析。我国和声学的发展历经了较长较为苦难的一些日子,从古至今和声学都是音乐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理论学科,桑桐老师的教材也是中国和声学阶段性理论成果的重要代表之一。

猜你喜欢
比较分析
高校图书馆与互联网知识服务的比较及发展策略
安徽省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其他综合收益的国际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我国科技决策咨询发展现状及完善
关于pps抽样技术在全国各地社会工作人员考试合格人数
经管类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比较分析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