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教学对策研究

2021-11-21 15:09王盛国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1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高校学生体育教师

王盛国

(大连外国语大学 辽宁大连 116044)

休闲体育运动项目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体质,还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丰富他们的生活情趣,并且能够提高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进而为大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也为其以后工作的社交能力打下基础。

1 休闲体育教育的内涵

在我国中华传统民族优秀文化发展历程中,普遍将人性文化与休闲进行了完美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华古代休闲智慧的生存和体育锻炼方式。而“劳逸结合”一词也传承至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因此,在我国高校促进休闲体育教育和相关活动的发展,是一件具有思想底蕴和文化传承意义的事情。休闲体育教育的内涵就是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自我支配,在兴趣的导向和个人的实际需求下,自主参与体育活动,从而使身心愉悦,提升体育素养和生活质量。其价值主要就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及心理健康水平。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而言,当今正处在娱乐业和社会服务业蓬勃发展的时代,他们所能接触和体验的休闲类体育活动项目,正在不断增加并呈现创新发展的趋势。另外,高校学生相较于初高中的学生来说,普遍在完成学科学业之余,拥有更多的个人闲暇时间。这也为高校开展休闲体育教育和相关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时间保障和人员保障。同时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实现实践价值,是需要慎重思考和解决的问题[1]。

2 “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健身、娱乐、休闲和兴趣爱好为主的多种体育活动,已成为社会上时尚的锻炼方式。曾经,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休闲”一词与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中倡导热爱劳动的观念相违背。但是,社会的发展与国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升,为高校休闲活动和休闲体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内在条件。随着自身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学生的自主休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休闲类活动的需求也在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及教师逐渐认识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增强体育锻炼,是一件很有社会意义、教育意义、个人价值的事情。但是,大部分高校休闲体育教育和课程内容设置与当前社会所开展的时尚体育内容有所不同,高校没有对体育教育进行精准定位。从整体上来讲,我国高校对体育教育的定位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和不合理性,主要是因为在具体的教材选择、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上出现了定位上的偏差,没有办法满足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且存在机制不健全、对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把握不准等因素[2]。另外,现今我国高校休闲体育教师师资队伍中,通常存在部分教师学历较低、教育观念陈旧、专业知识老化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当然,对于现阶段很多高校学生而言,他们在享受休闲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人们可以将休闲视作一把双刃剑,有意义且积极向上的休闲活动,能够为大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当然过度消极和浪费性的休闲活动会为其带来不良的影响。例如,随着很多高校学生学习时间的减少,其课下休闲时间在不断增加,学生拓展个人的自主休闲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基于此,各种各样的休闲活动和休闲物质文化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呈现多样化、多面性、多形式的特征。除了传统的学习活动外,大部分高校学生选择了学术交流活动、影视欣赏活动、交际访亲活动、出游爬山活动等各种各样的休闲类体育项目。以上休闲类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学生放松身心、缓解焦虑、调整身体及心理状态、拓展其交际面,有着诸多积极的影响。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利用休闲时间进行赌博、酗酒、过度游戏等情况,综合来看这类休闲活动不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积极有效的休闲类活动能够为其带来良好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在这方面也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良性指导[3]。

3 “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休闲体育教育教学的对策

3.1 改变传统体育教育观念

相较于初高中所面临的应试教育背景和环境,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观念呈现更加放松、民主化、多元化、轻松化的特征。因此,我国大学学生比初高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学生自身的自主休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传统大学体育教育观念中,依旧以专业知识教育、体育技能普及、体育锻炼和练习为主要教学内容,因而并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体育锻炼和休闲体育练习的时间。因此,首先应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切实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确立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其次,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着眼于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大学生休闲体育兴趣和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基于此,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4]。

3.2 营造出浓厚休闲体育氛围

相较于独自体验休闲体育项目和进行相关练习的形式,大部分高校学生乐于接受与其他人或群体共同进行休闲体育练习。这也启示高校应当在优化和调整休闲体育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出更加丰富和浓厚的休闲体育氛围,给予更加开阔、完善的休闲体育锻炼场所。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具有群体性、互动性、比赛性的休闲体育项目,为学生创造更加积极向上的休闲体育氛围。另外,学校可以为学生设置专门的休闲体育部门,加强对相关专业的研究,开设专业休闲体育欣赏和竞技活动,从而营造出浓厚的休闲体育氛围,让大学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最后,高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休闲体育比赛,或者休闲体育交流大会,以体育比赛、体育活动、体育影视欣赏、体育专家讲座等形式来构建多样化、和谐化的休闲体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3 加强休闲体育资金支持力度

高校与体育教师需要将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要明白休闲体育运动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体育专业技能的教学,而是表现体育健身价值及挖掘人才潜力的过程。通常情况下,一些休闲体育类项目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所需要的资金量和物质支持比例比较大,因此学校需要加强休闲体育资金支持力度。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课通常都是公共体育课,学生不具备选择权。对此,高校教师应在休闲体育运动教学时,将休闲运动归入到日常的教学流程中,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适度拓展大学生选择的空间,并为其提供较为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以此来满足大学生的运动实际需求[5]。另外,高校可以组织一些具有社会实践性的休闲体育活动,在社会中谋求更多的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强化与社会其他群体构建休闲体育联系,引导大家以互联网交友、发放宣传单、走访调查等形式深入到社会休闲体育群体中,寻求帮助、支持,进行互动、交流,营造和谐的休闲体育活动氛围。同时,还应该尝试使用对话教学方式,高校也应该加大资金上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结合相关实际要求,加快学校体育场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力度,完善社会投资激励机制,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整合高校体育,多渠道投资模式,引入社会资金,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的开展。

3.4 提高休闲体育师资队伍的教育水平

高校教师的体育素养和休闲体育教育水平,对于学生的休闲体育意识和活动开展情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应加强对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各个高校需要提高休闲体育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创建一支思想强、业务精、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休闲体育师资团队。其次,应当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现阶段的休闲体育教师大多都是技术型和训练型教师,这就需要将教师向教育型和科研型转变。基于此,可以为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并请专业领域的专家为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做好休闲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具有科研性的休闲体育研究项目,设置一定的奖励并提供足够的研究资金,激励体育教师对休闲体育活动和教育开展更加具有科学性、严谨性、探究性的研究,使他们积极掌握技术前沿发展成果,从而满足现阶段大学生对素质教育的实际需求[6]。

3.5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环节,而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学生自主自发地对自身的休闲体育活动素养和成效进行客观的评价。首先,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当代教育理念相符合的评价标准,明确高校体育实际培养目标,让评价目标与教育目标相符合。其次,需要不断对评价内容进行拓展,尤其是对具有明显定性特征的人给予量化测评,不能只对单一的技术技能进行考评或测验。另外,还应当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休闲体育学习和锻炼情况进行自主、客观、多样的评价。

3.6 构建家校合作、校内外同步的休闲体育教育模式

对于大学生而言,其自主支配和利用的时间比较充足。同时,很多高校学生在校学习及上课的时间所占比例并不突出,他们将更多时间花费在了宿舍、家庭、社会交际等地方。因此,若想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有效促进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的开展和完善,不能仅仅在课堂上对学生渗透休闲体育活动意识,还应当在课余时间为其普及相关休闲体育锻炼项目和必备知识。基于此,学校可以构建家校合作及校内外同步发展的休闲体育教育模式。例如,可以引导高校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延续完成自己在校期间所进行的休闲体育项目,帮助学生在学校内部和家庭环境中,构建完整和连续的休闲体育锻炼体系,这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保持和身体健康状况的良好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阐述了休闲体育教育的内涵,详细分析了“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效休闲体育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休闲体育教育教学的对策,旨在为高校休闲体育教育提供有效的参考。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高校学生体育教师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运用经济分析法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