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篮球防守战术创新设计
——以“剥离-轮转联防”战术为例

2021-11-21 18:17朱劲楠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灌篮 2021年13期
关键词:持球空位战术

朱劲楠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一、前言

当今篮球世界进入了“小球时代”是由于球员的技术和运动能力进入了新阶段的体现,在技术和运动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战术的整合,形成节奏快、变化多、范围大的快速比赛节奏。然而进攻战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防守战术的发展显然有些后劲不足。陈潇等人(2019)[1]指出,学界在篮球战术方面存在相关文献较少、观点较为笼统、分析不够贴合实际情况等不足之处,反映了我国篮球对于篮球战术专业性的缺乏。因此笔者将从实践经验和所学积累出发,力争为我国篮球战术研究作出贡献。

二、概述

(一)篮球战术

篮球战术是篮球比赛中基于篮球战术指导思想下全体队员为战胜对手而合理运用技术,相互协调配合和组织整体配合所采取的计谋和行动[2]。篮球战术是篮球比赛中发挥队员竞技水平和队员之间默契程度的重要途径。在双方队员竞技基础相当的情况下,球队的战术风格和战术水平对比赛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在巨星云集的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每支球队都拥有世界顶尖运动员,在“工资帽”的限制下各支球队的综合竞技能力相差无几,但是球队的战术风格各不相同使得球队各有特点,战术风格的相性使某些球队成了另一些球队的克星。

(二)现代进攻战术的特征及对防守战术的要求

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都是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二者作为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使得篮球战术发展呈螺旋式上升[3]。要发展防守战术体系不仅要站在当前已建立起的基础上,还要站在进攻战术的发展趋势上进行分析。

当代篮球进攻战术特征是:进攻速度加快,“跑轰打法”常用;注重内外结合,多点进攻;快攻凭能力优势攻击的次数增多[4]。在比赛中,多人包夹配合必然导致进攻球员出现空位,在进攻跑动速度和传导球速度加快、传球技术多样化发展、快速投篮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空位得分率越来越高,对防守方的反应判断速度和跑动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防守战术及创新形式

完整的防守战术是由个人防守行动和多人配合防守行动组成。根据场上防守形势和作用的不同,防守战术分为快攻防守、人盯人防守和区域防守等。区域防守是指防守方队员组成一定的阵型,依照双方队员特点各自负责一定的区域,对区域内的人、球进行防守,并通过防守区域的重叠、特殊区域的特殊安排进行协同防守,把各区域防守进行有机结合的集体防守战术。针对进攻方球队战术风格和各个球员特点,可以将人盯人防守和区域防守进行混合,形成混合防守战术,如针对一至二名技术较好的核心球员可以采用1人盯人4人区域防守;针对进攻方两名核心球员可以采用2人盯人3人区域防守;在进攻方有三名威胁较大的球员,或我方有两名高大但移动速度较慢的球员时可以采用3人盯人2人区域防守。

在防守战术的设计上,可以已成型、且在实战中广泛运用的防守战术为基础(如2-3区域联防等),通过大量的比赛经验和数据总结,根据对手的特点进行战术优化和修订,优化的方向可以以节省球员体力、提高协防效率、增加对手传球次数等为目标,由运动员在战术中增加或减少技术动作的运用和基础配合得以完成。

三、战术构建——以“剥离-转换联防”为例

(一)防守指导思想和原则

现代篮球进攻战术的传导球速度快、人员跑动多,多人包夹的形式使得防守空缺出现的概率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减少非必要的二防一,通过防守轮转换位以达到对对方每一名球员都有压迫性。经过多方资料查询,笔者发现了安哥拉国家队主教练提出了“剥离-转换联防战术”[5]指导思想。

此战术的防守原则有两点——①当防守球员被对手持球突破后,距离最近的补防球员转变为该突破球员的防守者,被突破的防守球员马上“剥离”原盯防球员,转向对另一个球员的防守。如果需要的话,其他防守球员也需要进行转换防守;②这种防守系统被设计为没有“二防一”,在很多时候当进攻球员突破成功后,补防球员会进行补防,此时突破球员往往会将球员传给补防球员的原盯防球员,形成空位投篮的机会。

(二)防守阵型与区域

根据战术的指导思想和防守原则,防守球员的目标需要时刻保持对每一名球员的干扰,因此可以采用“对位联防”的站位,在退防阵地之时提前观察好对方球员的位置,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站位[6],避免固定站位带来的跨区防守错乱。

(三)对人防守方式

对人防守方式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尝试。

一是对持球人的防守方式,在“1-2-2联防”战术中,1号位置的球员在面对弧顶持球者时需要封堵球员的强侧手,使对方必须使用弱侧手进行进攻,从而达到提高对手失误率的结果。战术指导原则要求球员在被突破后迅速进行剥离,进行空位球员的补位防守,不需要进行包夹防守,因此为了提高对手的失误率,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对进攻球员的强侧手进行封堵,迫使对方必须使用弱侧手进行运球、传球从而造成失误。

二是对无球人的防守方式,在对位联防战术中,对无球队员的防守可以对弱侧进行松动防守,随时准备协防。战术指导原则要求协防球员立刻转变为盯防球员,因此在进行协防之前,可以占据有利的观察位置进行松动防守,同时观察持球人和自身盯防的球员,在对方球员突破的同时进行防守的剥离轮转换位。

(四)区域防守配合方式

完全依照战术指导原则,在一些特殊的区域进行轮转换位难度较大,因此需要通过特殊的安排进行防守配合,以达到最好的防守效果,特殊安排有以下几个类型:

1.45°突破-边侧剥离:当防守球员在45°角被进攻球员从边路持球突破时,常见的转换来自于边侧的补防球员,在转换防守时会漏防底线的投手,此时,原防守球员剥离原进攻球员,直接转换防守底线投手。如果补防球员过早的进行补防,此时底线的球员将会有很大的机会接球出手,因此这种剥离需要训练,并且需要教练员根据场上的情况予以及时的调整。但如果剥离转换时机掌握得好,则会导致进攻上的混乱,并且在进攻球员给底线球员传球时,剥离的防守球员会有很大的抢断机会。

2. 45°突破-后侧剥离:情况同样发生在防守球员在45°角被进攻球员突破后,另一种情况是当进攻球员试图从中路进行突破时,低位防守球员将放弃原本的防守进行中路的堵截,原防守球员则从原进攻球员的背后转换至对低位进攻球员的身后进行防守。

3.中心启动-后侧剥离:当防守球员在罚球圈被进攻球员运球突破后,先在进攻球员身后进行跟随,当低位补防球员转换上前防守时,立刻进行“剥离”转换至低位球员的身前进行防守。根据不同的情景,教练会提前布置或防守球员之间进行语言的沟通来决定“剥离”后的轮转方向,被突破的防守球员会被安排轮转至低位进行卡位,或轮转至外围对外线球员进行防守。

4.顶部启动-边侧剥离:防守球员在弧顶位置被突破时,由边线防守队员进行轮转防守,原防守球员直接奔向底角进行轮转防守。在进攻球员进行连续突破分球的情况下,则进行多次的“剥离-轮转”。

5.挡拆剥离轮转:第一种情况,当持球进攻球员在弧顶位置形成挡拆时,在三分线45°没有进攻球员,内线防守球员直接向内线进行收缩防守,外线防守球员则向外则进行轮转防守封锁由底线向上移动的空位球员。第二种情况,当持球进攻球员在45°角形成挡拆,并在三分线45°有接应时,则由防守45°三分的防守球员就近对突破球员进行轮转防守,原防守球员进行“剥离”轮转至45°角进行空位补防。

(五)篮板球争抢

根据战术指导原则,完成战术需要防守球员多次轮转换位使得各个位置球员会被很大程度地打乱,为了保证篮板球的争抢,需要所有球员的加入。在对方出手后,所有防守球员应该立刻转身进行卡位,在限制进攻球员移动的情况下进行冲抢篮板。若冲抢篮板失败,必须迅速寻找身边的空位球员进行防守。

(六)训练步骤

1.首先通过画图、战术演示等形式让队员产生心理痕迹,对战术内容产生基本的理解。

2.对战术指导原则进行讲解,强调“剥离-轮转”的技术要点和重要性,通过2~3人对抗演练,进行简单的换位练习,使战术思想逐步进入队员的脑中。

3.针对特殊区域安排,进行45°突破-边侧剥离、45°突破-后侧剥离、中心启动-后侧剥离、顶部启动-边侧剥离、挡拆剥离轮转的练习。训练要注重团队的整体性,尽量使每一名球员都能够掌握每一个区域的轮转换位方式,提高球队整体配合默契度,保证多次轮转换位后的防守效率。

4.通过全场对抗练习完成整体战术配合,在各个区域的轮转完成后教练员需要及时予以反馈,此时需要强调篮板球的争抢,褒奖积极卡位争抢篮板的球员。

四、结语

每一种战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与劣势,不存在完美的战术只存在合理的运用。因此篮球战术的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运用场景,在面对已知的对手时做到扬长避短,在面对未知的对手时做到稳中探索。以上提及的“剥离-转换联防”战术是一次战术创新的尝试,在对位联防的基础上进行改变,以面对个人进攻能力不过于出众但传导球快、团队配合好的球队。根据运用场景的不同,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对传统的“区域联防”“全场紧逼防守”等战术进行改进,以应对更加多样化的对手。

猜你喜欢
持球空位战术
战术引导模式在乒乓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6年里约奥运会跆拳道比赛女运动员主要战术应用特征分析
Analysis of Pragmatic Conditions of Null Subject in Mandarin
“严防死守”
基于DNA杂交链式反应和杂交空位的无标记荧光检测DNA研究
如何快速学会篮球“三步上篮”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美国战术供应公司AR10执法战术步枪
空位
浅议初中投掷实心球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