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的高校足球专项训练方案的可行性路径研究

2021-11-21 18:17周勇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灌篮 2021年13期
关键词:体教传球足球运动

周勇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校园足球改革的快速推进,高校足球专项训练也应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校园足球课的内容,让学生喜欢上足球运动,以此促进校园足球的长足发展。近几年,体育相关部门和教育部门在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等活动以及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方面进行协作,并且在青少年校园足球项目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资源融合等方面仍然需要改进和完善。2020年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等八大方面提出37项举措,全方位推动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一、高校足球专项训练理论基础

体育事关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发挥其育人功能。因此,王登峰专家强调,学校体育必须做到教会、勤练和常赛。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在体教深度融合上做足文章。而为推动足球在国家体育项目的振兴与发展,国家制定了《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这发展规划的制定对于指导足球的宏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足球运动的发展除了宏观的环境供给,还需要扎实微观层面上的技战术等基本素质。在国家和社会提供了适宜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发展高校足球运动、普及并提高技战术水平,为校园足球运动队的建设发展,挖掘出有效地校园足球课余训练方案,丰富校园足球课的内容,让学生喜欢上足球运动,促进校园足球的长足发展。

二、挖掘高校足球专项训练方案的意义

(一)足球运动对高校青少年成长的价值

足球具有团体性、健身性、对抗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它的关注人群广泛,社会影响大,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经常参与足球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增强运动热情,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有效缓解各种压力。

足球专项训练方案是在能够提高高校学生足球相关理论及技术的基础上,掌握足球包括基本体育项目的科学的训练方式和方法,使之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终身受益。

(二)学习并掌握足球技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通过教会、勤练、常赛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培养优质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学校对体育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体教深度融合,不断招收高水平体育人才与学校进行衔接,形成机制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对优秀人才进行提升训练,同时不脱离专业课的学习,提升学校足球专项的整体水平。

(三)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足球项目充分彰显了现代体育精神,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中,充分发挥校园足球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素质教育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青少年积极参加校园足球运动,使学生在激烈“竞争”中磨炼意志,学会合作。

体教深度融合校园足球,带动学校体育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学校体育内容,促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必会带动其他集体性的体育类运动项目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和提高的学校体育新形势,也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推动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足球专项训练项目的可行性及其实践路径

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参加“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广西赛区/西南赛区)”等、“千里杯校园足球赛”等多场比赛,成功承办“2020年柳州市首届大学生足球联赛”比赛等活动,注重品牌打造,为融合作出贡献。

(一)足球专项力量训练

足球运动员的力量并不仅局限于腿部,而且还延伸到整个身体。通过对学生每天按时开展训练,对学生现有体能水平进行数据分析,对学生现有体育项目的参与态度、体育水平、身体形态、体能、素质等以及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等方面进行设计训练方案。

足球训练中掷界外球规定是用双手将球掷入场地预定目标的动作方法,两臂持球随身体迅速向掷球方向摆动,至头上时,手臂用力甩腕播送球,这样需要学生建立良好运动能力的核心基础,也需要提供比赛动作所需更大力量。

学生实践方法建议:无球徒手模仿或持球但不掷出,多练习近距离和远距离的掷界外球动作以及两人一组的实战练习。

(二)足球专项体能训练

(1)跑位

跑位是整体进攻战术的基础,获得必要进攻时间和空间的重要手段,一段90分钟的比赛,每个队员的平均控球时间仅约2到3分钟,而其他绝大部分时间是无球跑动,因此进攻队员必须通过积极、快速、多变的无球跑动来摆脱防守,这就需要我们的队员有充沛的体能。

学生实践方法建议:首先找几名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练习,展示跑位、传球的动作方法,通过无球的跑动游戏来启发和引导学生,例如,让学生在足球场内自由穿插跑动,在跑动中始终同时观察教师动作并做出相应反应,不能撞到自己的队友。其次,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跑动配合路线,例如,中场下底传中配合路线、角球包抄跑位路线等,过程中需要不断强调跑位方法和跑位时机。

这样的跑位训练,还可以引申进行局部进攻战术,例如二过一的局部进攻战术,根据传球和跑位的路线,还可以斜传直插二过一,直传斜插二过一,斜传斜插二过一等等,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体能,还能提高学生判断和动作的准确性,发展奔跑能力和身体协调性,通过练习感受团队协作突破防守的愉悦和成就感。

(2)踩球

踩球是用前脚掌踏触球的上方,采用双脚连续有节奏的交替踏触,这样可以增强对球的感知能力,提高球感。

学生实践方法建议:原地登台阶式的两脚交替踩球练习,基础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两脚加快节奏,连续快速原地踩球,教师可以进行分组踩拉球接力比赛。

(三)足球专项球性训练

球性是身体对球运行性能的一种感觉及把握。身体部位通过多次触球练习,能够感知球运行的情况,达到对球有效控制的目的。球性练习的方法很多,高校体育课堂上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传球练习

传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运动员接球后80%是将球传给同伴,20%是运球或射门,在一场比赛中,70%到80%的控球权是通过激烈争夺获得的,传球技术水平的高低代表着一名运动员和一支球队整体比赛能力的高低,传球成功率基本上决定着比赛的胜负。因此在传球前,认真观察,必须要弄清楚往哪里传是最有效、最有威胁的;然后选择最合理的方法、最适合的时机进行传球,传出最高效率的球。

学生实践方法建议:首先做短距离传球,逐步过渡到长距离传球,进而再将原地传球转化为行进间传接球。过程中强调传球准确性,传球力量以及传球时机,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重点,加强对学生传球战术意识的培养。

(2)揉球、拨球

揉球就是用前脚掌以及脚掌的内外侧对球的揉动,以此来增强脚掌对球的熟悉程度,提高球性。拨球是通过双脚内侧轻触球的侧部,使球在胯下左右滚动,从而提高球感,增强控球能力。

学生实践方法建议:每人一球,原地单脚揉球、拨球,教师可以分组进行揉球比赛,在符合揉球和拨球标准的情况下比较数量的多少。

(3)颠球

颠球有两种形式:脚背正面颠球和大腿颠球。脚背正面颠球是利用脚背正面连续触球下部,让球在空中不落地,能有效提高对球的控制能力;大腿颠球是利用大腿正面连续触球下部,使球在空中不落地,从而提高球感和球性。

学生实践方法建议:颠球一次用手接住,再颠再接,逐渐增加颠球次数再用手接住,球感提高以后可以尝试双脚交替连续颠球。

四、结语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振明说,“体教结合、体教融合都是过程,其终点应是体回归于教,青训体系回归国民教育体系,成人竞技体育回归企业体育文化,建立‘新举国体制’。”通过体教融合,加强学校体育教育,促进高校学生体质提升和全面发展,推进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正向激励机制,实现一体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体教传球足球运动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内涵理念与实施路径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快乐足球
传球游戏
体教融合背景下“冰球城市”校园冰球发展研究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运用“条件限制”提高队员观察能力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世界杯
幼儿园引入足球运动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