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从历史学角度分析武术运动未来的发展路径

2021-11-21 18:17刘建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
灌篮 2021年13期
关键词:套路竞技武术

刘建华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

从几千年前萌芽、发展而来的中国武术,有着辉煌的历史成就,也曾经在军事武术鼎盛时期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明清时代,民间艺人们将武术套路带入到全国各地,使之又成为一种别样的武术表现形式。武术,在今天已经成为体育竞技运动的一种,除了中国以外,各大洲分布着各色人种对武术进行着传播与传承。但今天,武术运动在世界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武术在东南亚被广泛接受,但在西方社会中还属于小众传播,不被广大的主流人群所接受。因此,回顾武术的过去,才能更好的认识武术的传承;直面今天武术发展的现状,才能更好的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对外进行传播;也才有未来武术运动的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本文通过历史学角度进行分析,对武术运动进行全面梳理,以期为武术运动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关于武术的过去

武术的发展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古代战争的连绵不绝给军事武术提供了发展的土壤,使得武术的兵器种类和各种拳法盛行,也为近代武术套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原始社会武术的萌芽

中国首部《中国武术史》作者习云泰认为:狩猎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劳动,也是人类为了维持生存和进行自卫所必需的活动。人们在与凶禽猛兽的搏斗中,逐渐发展和掌握了搏斗的技巧,增强了体力,增进了智力。在人类历史的初期,人类通过简单的木棍、石刀等武器,为猎取食物逐渐形成了早期的武术形式,即传统武术开始萌芽。在这一时期,对武术的使用完全是生存需要,为武术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石。随着部落和国家的形成,军事武术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二)古代军事武术的盛行

随着古代战争的不断演变与发展,以及国与国之间的争夺,简单的军事武术形式得以精细化、程序化,军事武术的兵器及拳种得以丰富和发展。不仅如此,各种军队的阵型、阵法也辅以不同的兵器进行变化,以达到获取战争胜利的目的;而中国几千年的古代战争延续,也使得军事武术达到一个个顶峰,使得军事武术成为中国武术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武术套路的形成与发展

军事武术的集体演练,离不开固定的统一动作形式。在军事武术发展的推动下,出现武术套路的演练形式。最初武术套路脱胎于实用的军事武术动作,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由部队退役的士卒,将军队演练的军事武术套路形式带到各地;以及同一时期民间艺人将军事武术套路形式进行艺术化加工,使得武术套路得以在民间流行。武术套路的出现,使得武术更具有表演及观赏价值,也为武术增添了一种表现形式,为后来武术套路成为武术表现形式的主流地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武术在今天的发展现状

近代随着冷兵器退出历史舞台,武术也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正式列入了竞争体育项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运动得到蓬勃发展,各地纷纷成立相应的武术组织及协会,使得武术这一传统体育在各地生根发芽、落地开花。

(一)武术运动在国内推广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后,武术运动曾经在国内掀起了数次学习的热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20世纪80年代初期,武打电影《少林寺》一经上映,立即风靡大江南北甚至东南亚地区,在国内掀起学习武术的高潮。一时间,电影《少林寺》的原型地河南省登封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各色武术学校蜂拥而起,全国各地学习武术者络绎不绝;随后全国各大体育院校也纷纷为武术单独建立了专门的学科和系别,使得武术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得以系统的传承和发展。但在市场经济的车轮下,任何事物都的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在经历了数次的习武热潮过后,武术热潮开始退去。各级学校充斥着武术专业的毕业生;而企事业单位也不可能接收如此众多的武术毕业生;加之国家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自主择业成为主流,使得武术人才由短缺变为过剩。

在普及性的民间体育及社会体育推广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各种健身类项目纷纷抢滩健身市场,使入门门槛较高的武术项目日薄西山,在市场中变得举步维艰,难以为继。因此,出现全国各地各种体育类项目报名火爆,而武术培训班无人问津的现实状况。这一现状凸显出武术在面对健身类市场方面,缺乏专门的教材体系,用竞技武术这一单一模式包打天下的思维去面对健身市场的做法,值得业内人士深思和亟待改变。而近年来,随着基层参与武术学习的人数急剧减少,武术后备人才的选拔也陷入困境,同时给武术专业人才的选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各级专业武术运动队,从区/县、市体校武术队的选拔变得越来越难,口径越来越窄。因此,扩大武术参与人口,提升专业武术运动员的质量,是改变武术运动队选材难的正确解决方式。

近年来,面对普通群体市场对武术项目的冷遇,充实到各级各类学校系统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武术毕业生,同样存在着水土不服的情况。特别是在竞技武术训练模式的影响下,各级各类学校的武术教学仍沿袭着竞技武术的训练模式:即培养专业武术运动员为主要目标的模式。另外,长期以来,针对各个群体缺乏相应的武术教材体系,也成为限制武术进行广泛传播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入门门槛过高、入门时间过长,练习内容单一等原因,是造成武术在群众市场遇冷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传播度不够的主要成因。

(二)武术运动在国外的传播状况

自20世纪90年代,武术项目提出“申奥”的目标以来,武术运动开始加紧在国外的布局,每年都会派遣专业的武术教练分赴世界各地,对海外学员进行竞技武术的教学。除了派遣专业的武术教练外,世界武术联合会在海外还依托当地的资源,在世界各地纷纷成立武术分会,到目前为止,已有136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武术协会,为中国武术在海外的传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仅如此,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大多设有武术课,使得武术的传播更为广泛和有纵深度。但数字不能代表一切,在世界136个武术分会员协会当中,其组织者大多数属于社会较低阶层,在当地缺乏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得武术在当地的推广学习人数不多,推进缓慢;另外,由于没有专门为海外人士编撰的武术教材,传授内容多为竞技武术,得不到当地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和支持,也是引起受众减少的原因之一。与此相类似的是,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也缺乏统一和完整的、针对海外学员兴趣进行学习的武术教材,在孔子学院的教学中往往根据武术教师的专长和爱好进行教学,使得武术在各地的孔子学院中不能形成产业化推广和运用,也使得武术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竞赛是教学的延续和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在每年举行的国际性武术比赛中,过高过难的竞技武术动作使得中国武术运动员一枝独秀,而海外武术运动员很难跻身前三名之列,竞技武术过高的技术门槛是否有利于武术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地推广,对此武术学界尚有一定的争议。让武术拿来就能健身,学几天就会“武”,只有降低门槛才能吸引大量的受众参与到武术运动之中,体验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魅力,也才会为竞赛培养更多的后备可选之才。因此,面对不同年龄及不同受众的分析研究,以及为他们学习武术创编出适合的教材,不仅能影响国内武术爱好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人数;同样,也是决定海外习武者人数多寡的重要指标。

三、武术未来发展的路径研究

在当代,武术在国内及海外的发展,受制于竞技武术在武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普通群体对于竞技武术可望而不可即,不能够通过竞技武术的学习来达到简单健身的目的,因此,造成竞技武术虽然处于武术运动的金字塔尖,却不能够完全普及到大众。普通人群练习武术的范围较小,也给竞技武术的后备选材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武术要在未来得到较大的发展,要在夯实国内的武术群众基础之上,再稳步向海外扩展。首先,要建立以不同群体为目标的,适合他们演练的教材体系,使武术入门的门槛降低,让普通大众接触武术后容易上手。此外,要大力培训新教材体系的武术社会指导员队伍,不仅使他们会练,更要会教。最后,对全国武术教育行业人员,要在大武术品牌概念下重新建构武术理念,让武术业内形成合力,铸造出武术更青春,更阳光、更时尚的品牌形象,使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其中,快乐武术。在向海外的传播过程中,加大对孔子学院及不同人群的调查研究,加紧创编出适合他们演练和学习的武术套路,同时加大对武术外派教师的培训,使中国武术在海外的推广更有文化、更有趣味、更深入人心。

四、结束语

无论武术曾经经历过多少辉煌的过去,都要接受时代的洗礼,要在当代进行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武术才能有更加光明的未来和前景。从军事武术直到近代成为竞技体育项目,武术的价值功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武术要直面这种价值和功能的转变,让武术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让大众使用武术来完成健身这一简单需求,让大众在武术的锻炼中体会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切,都需要广大武术工作者对武术进行全面的总结与梳理,对不同的目标人群进行分类调查研究,以创造出适合他们演练、同时又极具传统文化特点的武术套路。在武术国际化进程中,首先要夯实国内武术的基础,扩大国内武术的习武人群,只有这样,才会使武术在国际化的推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其次,在武术国际化的进程中,要摆脱以往外派武术教师“人走茶凉”的单一形式,大力扶持当地教育资源,形成教学模式及团队,由单纯的技术输出改为模式输出,使武术走到一处,就真正的植根于当地。唯有这样,武术才能实际国际化的发展目标,也才能拥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和未来。

猜你喜欢
套路竞技武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电竞种植记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眼下有套路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