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华射艺的文化传承与实践路径探讨

2021-11-21 18:17高嘉奇张建生通化师范学院
灌篮 2021年13期
关键词:射箭教化弘扬

高嘉奇 张建生 通化师范学院

中华射艺是一种从中国古代发展传承下来的一种集运动、礼教、竞技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形式,其诞生与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期,射箭对于当时的部落来说,是重要的狩猎手段,保障了部落的食物;再到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文化“六艺”中的“射艺”就成了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再到后来,射艺也运用到军事、娱乐、竞技等多种范畴,所以中华射艺在时代发展浪潮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也就决定了新时代的我们要继续传承中华射艺的文化意义,发掘其存在的更多社会价值,以及探究其在新时代的实践路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新时代中华射艺的文化传承和实践路径展开深入具体的探讨。

一、中华射艺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华射艺的起源

追溯历史,中华射艺最早的展现方式是“射箭”,这种传统的射箭方式可考察的诞生时期来看,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期,在历史遗址中发掘出的石制的箭头,证明了其诞生甚早,体现了传统射箭在旧石器时期原始部落中狩猎的重要价值。再到后来的“弓弩”,“弩”实在弓箭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的弓弩开始进入到军事领域,在当时的冷兵器时代,弓箭、弓弩作为战争中的重要武器,其军事价值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二)中华射艺的发展

中社射艺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重要环节:从狩猎、部落争斗到教化功能的过渡转变。进入我国第一个世袭制度的封建王朝——夏朝,因为封建王朝宗法制、分封制度的影响,为了约束和教化百姓,基于封建王朝的社会组织形态的礼射制度逐渐形成,传统的射箭形式也逐渐衍生出了礼节礼仪教化的礼射文化。春秋时期,孔子提出倡导的“六艺”,其中射艺是孔子十分推崇的,通过强化射艺中的射箭礼仪来起到重要的教化意义[1]。

随着后来战国时期的战乱,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礼射”礼仪礼节的教化功用就难以施展,所以“礼射”逐渐没落。礼射制度的再次兴起,得益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唐朝时期,社会稳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再加上唐代统治者的重试和推崇,礼射被重新重视,并且伴随着射箭活动的比赛、竞技形式,进入了人们视野。而礼射文化经历了明清时期后,因动荡社会状态,西方热武器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使得礼射文化开始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所以射艺文化的整个发展历史,见证反映了中华历史文明的发展。

二、中华射艺的文化内涵

中华射艺文化的发展,虽然在不同时期的价值功用不同,但其贯穿于整个历史时期,所以其自身蕴含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分析探究。

(一)射艺彰显爱国文化

中华传统弓箭文化从原始部落的狩猎的重要工具,发展延伸到部落争斗间的重要军事武器,无论是出于狩猎,还是军事价值,中华传统射箭文化,便成了中华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古代通过学习、训练、提升射箭技能,来提升自己武术能力,从而拓展射箭的更多功用价值。随着家国情怀的不断完善,而提高射箭技能来保家卫国,成了当时有志之士的理想追求。例如:西汉时期,以“射石搏虎”而出名的“飞将军”李广,三国时期著名的吕布、黄忠、赵云,都以高超的射箭技能而被冠以“神射手”的称号;这些有个超高射箭技术的神射手,其价值也都体现在戍边征战的军事才能上。从唐代开始,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实行中,关于武举考试,第一科目就是射箭;目的就是通过射箭的考察,来促使人们重视射箭技艺的提升,来提高战斗能力。所以古代推崇学习射箭,是体现将士们保家卫国、报效祖国爱国情怀的彰显。

(二)射艺承载教化意义

古代传统教学范畴,射艺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古代最早充当教育场所的“庠序”,最初都是习武、习射的重要场所;周代学校教授内容——“射”等内容都证明:射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能传统纯粹的技能技艺了,而是承载了传统的教育教化功能。射箭既承载着强身健体的运动功用,而且在射箭过程中,所蕴含的品格修养等功用,也都彰显出重要的教育意义。例如:古代“纪昌学箭”所蕴含的学习本事要苦练基本功的道理;“齐景公射箭”所蕴含的管理道理——想要部下变得优秀严谨,管理者先要做好自己。关于射箭的众多故事中,无不蕴含着众多为人处世、提升完善自我、教育管理方面的道理。所以古代射艺在引导百姓强身健体的同时,也有着启发人们提升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修身养性等教育教化功用。

(三)射艺展现民族风俗

中华射艺文化,在各民族的风俗活动中也有体现,古代的投壶游戏,作为文人雅客的一种悠闲娱乐方式,也是广受大众追捧。古代骑射文化,也是众多草原民族节日集会时的重要活动。古代不同地区的婚礼、葬礼等习俗中,也都或多或少有射艺文化的体现,通过研究民族风俗中的射艺文化,也能更好的研究分析富有民俗特色的民族文化[2]。中华射艺文化的文化内涵重点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教化、民族风俗等方面,探究中华射艺的发展历史,还可以深入分析出其更多的文化内涵,所以中华射艺文化要引起当代人的重视。

三、中华射艺文化的传承意义

(一)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射艺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射艺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礼教思想教化内涵、强身健体、民族风俗等内涵,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意义。其中射艺文化中所承载的“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文化的思想精华,中国古人文武兼修的素养养成,这些都彰显了射艺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价值,所以传承中华射艺文化,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每一种文化都值得我们重视。

(二)培养提升群众文化素养

中华射艺文化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化中道德方面的重要组成。《论语八佾》中,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从孔子角度分析,射箭涉及了君子“争与不争”的人生道理,赢了是一种值得骄傲的荣誉,输了能够喝酒受罚,坦然面对失败的气魄,这些君子道义,对于当代社会来说,也有着难能可贵的教育启发意义。所以弘扬传承中华射艺文化,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提倡文化多样性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宗旨。所以面对当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较量,我们不得不重视弘扬传承中华射艺文化,来增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尤其是在他国传统文化在申请文化遗产成功的背景下,我们也应该重视起我国的传统文化,例如射艺文化,就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所以我们要重视射艺文化,弘扬和传承其重要的文化精神内涵,来切实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同时保障全球文化的文化多样性。

(四)提供治理国家的历史经验

中华传统射艺文化中,具有重要教化意义的“礼射”制度,历史发展历程中,在国家治理,稳定社会的范畴,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在当今社会大背景下,我们依旧需要从中华射艺文化中,挖掘探究“礼射”的社会治理的功用,通过礼射制度中的自我约束来提升公民素养,来保障社会内部的和谐稳定。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分析探究这一历史时期下礼射制度对于稳定当时社会起到的作用,以此总结历史经验,借鉴经验,完善现代化的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为当下社会现实服务[3]。

四、中华射艺文化传承的实践路径

(一)利用多媒体传播分享射艺文化

对媒体技术已经运用到了当今社会的各大领域。那么想要更好地传承文化,也得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借助网络,进行传播分享,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中华传统射艺文化。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例如电视转播、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来宣传传统射艺文化。也可以开发一些关于射艺文化的小游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分享射艺文化[4]。

(二)融入基础教育领,开展射艺课程

中华射艺文化除了有文化教育的内涵,体育运动的教育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内涵;所以将中华射艺文化中体育运动功用与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理念相结合,在中小学、甚至大学体育课程中,在教学硬件设施允许的条件下,融入以丰富有趣的射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射艺文化,同时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三)去粗取精,整理规范射艺文化内容

中华传统射艺文化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兴起与没落,在其兴起没落的发展历程中,无不反映了其文化中的一些精粗内容,所以传承与弘扬传统射艺文化时,应该去粗取精,提出射艺文化中野蛮的部分,保留其文明的内涵价值。并通过整理规范除射艺文化的综合内容,使之成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当代人的学习、传承和弘扬,保障射艺文化的优秀内容的延续。

(四)多方借鉴,切实传承中华射艺文化

当射箭作为一种竞技形式,并且进入奥运会的赛场,全球不同的国家参赛,所展现出不同的水准,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是不同国家不同的礼射文化所形成的。所以我们在深入研究我国传统射艺文化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取得优秀成绩为国家的礼射文化,来保障我国传统射艺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华射艺文化的价值功用,还有待我们在传承弘扬的过程中继续深入挖掘,其实践路径也需要我们在传承弘扬过程中总结思考,探讨出更多的利于射艺文化传承的实践路径。

五、结束语

中华射艺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发展,射艺文化的价值魅力也逐渐彰显。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学习中华传统射艺文化的文化价值与魅力,探究分析其传承与弘扬的现实实践路径,从而保证、促进中华传统射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射箭教化弘扬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弘扬传统文化 “粽”下美好心愿
两支箭
学射箭
秋夜
弘扬会师精神 不忘初心使命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射箭游戏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