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线上教学的路径探析

2021-11-21 18:17朱帅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灌篮 2021年13期
关键词:体育大学生课程

朱帅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庚子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全世界人民的活动节奏,也让一大批新兴业态成为生产生活的主流模式,比如远程办公和线上教育。即使是在进入后疫情时代的当下,这些依托互联网的线上产业仍在众多领域发挥不容忽视的决定性作用。事实上,随着互联网全面普及和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传统行业加速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尤其是在个别长期存在痛点和堵点的环节,互联网+正在成为解决沉疴与痼疾的敲门砖。比如高校体育教学正在互联网+形势下积极探索发展线上教学的机制和模式,以期为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助一臂之力。

一、高校体育教学传统模式的常见问题

(一)“三基”教育相对刻板机械

多年来,高校体育教学秉承的是“三基”教育基本模式,也就是强调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基础理论。这一指导思想下的体育教学势必讲究严谨的规则秩序、权威的引导及评价。于是,高校体育便成为教师示范讲解,学生亦步亦趋的固化模式。而为能更大程度提高学生体能体质,高校体育教学所用项目、类型往往集中在极为有限的若干项,如田径中长跑、篮球排球足球及简化的体操等。

如此一来,学生普遍的感受就是体育课程对体能体质要求严格,但运动项目寥寥无几,只能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这种近乎单项选择的教学形式显然与渴望新奇和变化的学生天性背道而驰。这也是许多大学生对传统体育课程兴趣缺乏的重要原因。因此不少大学体育课堂上常见学生无精打采,反而是在课后、操场上自由活动时生龙活虎。

“三基”式体育教学虽然理论上强化了运动锻炼的系统与规范,却偏偏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关键地位,造成体育教学不符合学生客观需要。这不仅容易给学生造成抗拒、回避体育教学的不良心态,且更易制约年轻大学生投入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热情。

(二)共性有余个性不足

传统模式下,高校体育教学往往以班级为教学单元,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在同一套教学方案指导下开展体育运动。然而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其生活环境、成长背景等千差万别,学生先天体能体质存在巨大差异。仅有一套教学方案显然难以适应全体大学生客观要求。这种共性有余个性不足的情况也是降低高校体育课程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个别天资卓越的学生来说,过于均衡的教学方案毫无挑战性,即使无所准备也能轻松考核过关。相反,那些天生体能体质差的同学则会不断碰壁,即使付出超常努力也依然无法通过测试。如此冰火两重天之下,前者可能逐渐产生怠惰心理,后者则会被严重挫伤自信心。

可见,共性有余个性不足的体育教学其实是对有特殊需求学生的漠视,是违背以人为本教育原则的显著表现。

二、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线上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充分延伸课堂教学广度与深度

人的身体素质改变是一个漫长的渐变过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一劳永逸。时间的积淀是让体能体质由质变到量变的关键。而体育课程上短短数十分钟几乎不可能对身体素质产生根本性影响。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线上教学于高校体育而言的重大价值之一就是有利于充分延伸课堂教学广度与深度。

比如基于线上教学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持续开展体育运动。尤其是一些强调柔韧性、协调性的运动项目如瑜伽、健身操往往肢体动作繁多,体育课堂上老师或许能够就其中的关键动作进行重点讲解,但却无法让学生即刻形成肌肉记忆。下课后,学生可以利用线上课程多次观看、反复学习,如此便能弥补课堂上的缺失与不足。

又如一些学生希望深入了解和掌握更多专业运动知识,如运动后的自我恢复与保健等,线上教学便可据此进一步扩展教学内容。教师不仅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提供直接答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运动康复训练的系统知识与实用技巧等。

(二)有助于细分对象、提升学生自主性、自觉性

传统模式下,高校体育课堂采取的是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一套教学方案应用于全体学生。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显然与崇尚多元和个性的现实要求存在差距。而线上教学则不同。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生先天条件的差异预备多套教学课程,学生则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挑选。

线上教学的多选模式不仅是满足每个学生个体需求的可行性方案,更是在实践层面切实践行生本原则的客观体现。同时,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后的自觉学习往往更具主动性,较传统课堂上得过且过的敷衍了事更具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

三、互联网+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线上教学的可行性

(一)高校学生已基本普及上网设备

随着互联网全面普及和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网络软硬件设备在全社会的普及率与日俱增。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接受新技术最主动最迅速的往往是年轻大学生群体。这也是当下高校大学生已基本普及上网设备的重要原因。

时下高校学生群体中,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已是司空见惯的标配。大学生每日上网超过一小时者比比皆是,其中相当数量已形成了每日浏览网络视频的习惯。从硬件设备持有状态看,高校全面推行线上体育教学已具备足够扎实的装备基础。

而从疫情持续期间部分年轻网友拍摄的居家健身视频可以发现,新生代大学生已经开始形成远程学习的健身模式。倘若年轻大学生已有意愿跟随网络主播自学健身,高校教师自制的体育教学线上课程想必能够以其专业性更胜一筹。

(二)多数大学生已形成图像化阅读习惯

从最近几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以发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年轻网友早已已成为图像化阅读的中坚力量。浏览视频与短视频不仅成为包括大学生在内年轻网民的上网首选,且其中大多数成员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与习惯。正因如此,互联网+大背景下,图像化阅读在众多年轻人群中大有取代传统文字阅读的趋势。

从这一角度看,高校体育发展线上教学其实与大学生热衷于图像式阅读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契合。体育运动的肢体要求需要教育过程展示更多动态图示,而视频录像则是动态图示最直观和真切的承载模式。

教师既可以自己亲身演示运动项目的各种技术动作,也可以借用各大专业体育比赛的片段作为教学素材。尤其是一些世界级经典赛事中,专业运动员的比赛不仅是标准技术动作的真人演绎,其中也蕴含了高水平运动项目的肢体美、竞技美、艺术美,是同时进行体育和德育教育的最佳范本。

四、互联网+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线上教学的路径

(一)开发形式多样的线上课程,激发学生兴趣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体育发展线上教学同样需要基于兴趣先导,以符合新生代大学生审美特点与客观需要的标准开发形式多样的线上课程,通过激发学生兴趣热情提高大学生投入线上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比如结合教师动作示范与经典比赛节选的内容制作线上教学视频。这些视频课件可根据难度或烈度分为低、中、高三档模式,对应简易、标准和较高要求的不同目标。其中标准一档是按最大多数学生体能体质设计的形式、项目、内容,适应多数学生体能体质特点,满足其对运动锻炼的基本要求。而简易档则是针对先天条件较差的学生制定的简化版,其难度、烈度均有一定幅度下降,既能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又避免过于沉重的负荷压力。至于较高要求档则更加接近竞技运动专业水准,主要为少数极具天赋的学生设计,侧重于挖掘人体潜能,可帮助学生更快提高竞技水平。

又如,可根据男女生身体条件差异分别制定针对男生和女生的多个线上课件。男生无论爆发力和持久力相对更好,且大多数对田径与球类运动充满兴趣,线上课件不妨侧重于理论知识和技术动作的分解与集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高技战术水平。而女生柔韧性、协调性更佳,线上课件可以多选瑜伽、体育舞蹈、啦啦操等艺术体育类项目。这些项目大多有音乐伴奏,更加符合女生的审美习惯和要求。

(二)优化考核测验方式,注重过程评价与主观感受

高校体育教学并非培养专业运动员,而是更加关注学生身体基本素质的提升。因此体育课程在考核与测试方面也应当突出过程性而非纯粹的结果。故,高校体育发展线上教学也需要优化考核测试方式,注重过程评价与学生个体的主观感受。

比如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练习慢跑、健步走或骑行。时下各种移动通信设备上自带多种健身记录软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开启这些运动辅助设备,将记录下的结果反馈到教师端。教师根据学生自主锻炼的时长、频率等综合评价。同时,学生个人对一段时间锻炼后体能体质的改善情况也可作为考核评价的参考内容等。

强调过程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培养自主运动、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只有坚持不懈地开展运动,学生身体素质才能得到整体提升。这也是全民健身运动提倡建设中国特色全民健身系统的重要组成。

(三)充分利用俱乐部延伸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

大学校园中,以俱乐部形式开展的群众文娱活动比比皆是。运动俱乐部不仅是组织大学生开展课余运动的重要载体,也能利用同龄人之间相互促进帮助学生培养运动习惯。

因此,高校体育线上教学也可以充分利用俱乐部延伸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

比如通过线上社交组织线下友谊赛。这些比赛既可以是班级之间、年级之间,也可以是院系之间乃至校际之间。以比赛形式进行的体育运动既可检验教学效果,也是激发学生运动热情和兴趣的重要途径。

五、结束语

互联网+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线上教学首先具备了硬件条件。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实现了人手一部移动通信设备,且早已习惯了与远程和线上相关的网络化生存模式。其次,特殊疫情冲击下,各级各类院校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宗旨突击开发了不少线上教学课程,包括体育。这便为高校体育线上发展奠定了更加扎实的软件基础。再次,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出台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就已明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全民健身系统,且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切入点,因而发展线上教学更加符合这一划时代的最终要求。综合以上各种要素可见,高校体育发展线上教学已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之事。然而这并非只是技术层面的简单改良,而是需要从教育思想到理念的深层树立互联网思维,认识到高校体育实为培养大学生终身运动的意识和能力,故而发展线上教学更具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这不仅是互联网+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线上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形势下高校体育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践行科学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体育大学生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自行车的发明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