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引领

2021-11-21 18:17付剑鹏南昌医学院曾秋霞江西中医药大学
灌篮 2021年13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技能

付剑鹏 南昌医学院 曾秋霞 江西中医药大学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都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生是社会的接班人,是未来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发展的水平和风气。所以在高校教育中,一定要以立德树人为核,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度,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体育与思政的辩证关系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将思政融入其他课程的育人方法和体系,在其他课程中渗透育人的道理和理念。在高校教育中,在立德的基础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实现树人的目的。在大部分的课程中,往往理论说服教育在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很少有实践的机会,知行不能做到合一。

体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国家对于体育的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在历届奥运会中我们深有体会,虽然是身体素质和能力的较量,但是每一次关键的比赛,无一不牵扯着国人的心,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奥运赛场上的奥运健儿就是国家的代表,他们的身心素质,都代表了国家,在他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出色的竞技表现,也感受到了他们身上坚韧不拔和对自己高要求的体育精神,也看到了他们崇高的道德水平和爱国情怀,爱国情怀也是他们不断突破自己的驱动力。在体育中增强了体魄、磨炼了意志。在坚强的意志和爱国情怀的趋势下,锻炼更加健康的体魄。体育和思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大学体育课程的设计,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很好的身心素质,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思政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思想政治理论体系有了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大学体育课程是思政很好的体验和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行动中培养沟通表达的交际能力,感悟蕴藏的体育精神和道德理念。

二、思政对于体育课程的引领价值

学生步入社会之前最后接受的教育就是大学教育,大学生就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健康的身心是为进入社会做得最好的和最关键的准备。大学教育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和重要时期,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受的最后的教育,大学也是学生从学生过渡到社会人的过渡阶段,不论是能力还是人格都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思政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拥有健全人格、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

(一)提高政治素养,实现体育育人价值

思政融入体育教学不仅贯彻了全国高校的思政会议精神,也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有效途径,体育不应只以学习专业技能和强身健体为目的,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优秀品质的培养。比如在篮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的组织,比如小组赛,通过引导不仅能锻炼学生顽强竞争拼搏的精神,也可以使学生感悟到里面蕴含的规则意识和团结合作的高尚思想品德。通过观看体育赛事,也能培养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处处蕴含着思政精神,通过挖掘思政元素,并不断的加以引导,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优化课程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在传统的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比较片偏重技能的训练和掌握,在最终的学生评价里,也比较偏重最后技能的掌握程度,这就导致了,体育成为一个几乎纯实践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都是纯技术的训练,很少重视学生心理及思想道德层面的教育,忽视了育人的因素挖掘。达不到育人的目的。将思政引入体育教学,有利于全面育人目标的达成。可能思政强调的是将思政和其他学科产生协同效应,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哪一部分,是两部分互相影响,共同发挥作用。受课程思政的影响,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就不会片面的只是设计技能训练的因素,也会提前对育人因素进行挖掘,进而对可能进行优化设计。这也是可能体系的改革和优化,有利于高校全面教育理念的推广和落实,更加有利于高校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身心协同发展,助推体育强国建设

体育是当代社会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体育可以对一个人,一座城,一个社会,一个经济体乃至一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体育事业发展起来的体育产业可以让每一个参与者因体育产生激情澎湃的情绪,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最高层面的精神。体育也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代表和表现,体育人更是国家的精神文明的缩影和代表。高校的体育生中,也储备了国家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一些表现突出的学生,很可能会在以后的体育场上作为国家的代表站在比赛台上,他们不仅需要出色的技能来赢得对手,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同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情怀也是一个健全的体育人的素质要求。课程思政的推广和发展,将思政渗透体育教育,大力培养身心协同发展的体育人,为国家体育事业培养优秀的选手,有利于助力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建设。

三、体育课程中思政建设难点

将思政融入课程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理念和举措。在实际的实施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第一,教师政治素养不足,教师在教学育人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他是学生的指路人,如果指的路有偏差,那学生很难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众所周知,大部分体育课的老师,文化课的素养大部分偏差一些,也不太重视和关注思政的理论学习,这就导致了,体育老师一般实践性强一些,理论性偏差一下,政治素养也偏低,这无疑是课程思政推广的最大的阻碍因素。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受教学惯性的影响,很容易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忽视思想层面的教育,最后对学生的评价中,也是以技能的掌握程度为核心标准,倒逼的学生在学习也就偏重了技能的掌握,对于思政的教育不重视甚至采用漠视的态度,很不利于思政思想的渗透,更达不到育人的目的。第三,教学设计不合理,理论和实践进行脱节式教育,一开始教师往往没有全面育人的教学经验,仅仅是把思政课搬到了体育课上,技能训练和思政教育脱离开展,这样不仅达不到育人的目的,还会让学生产生反感,误以为体育课被思政课霸占了,一旦产生错误的观念和认识,就是产生厌烦的情绪,与当初全面育人,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背道而驰。

四、科学有效的组织实施融合体育课程和思政

上文已经提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和推广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很多困难,如没有正确的方法和组织来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不仅很难达到育人的目的,可能还会起到反效果。科学有效的组织设设计并将体育和思政进行有效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形成系统化和一体化的育人体系,才能提升高校整体的育人能力,达到课程思政推广的目的。

(一)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教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轴,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指路人,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所以在推动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思政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受教育水平。所以,教师首先应对思政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内化,只有教师拥有了较高的道德素养,才能更好的在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和自身的榜样力量无形中渗透到学生心里,达到育人的目的。比如在开展篮球课的课程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篮球技能,更要思考通过篮球技能的学习,学生能学到什么道理,怎么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去。教师可尝试通过组织篮球赛的形式,首先通过讲篮球规则的形式,渗透遵守社会秩序和法制的思政元素;教学生在比赛中如何配合,如何成就团队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集体主义和合作的精神;在一方比赛落后的情况下,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不抛弃、不放弃的革命精神;比赛结果出来之后,告诉学生胜败的真正意义,让学生感悟竞技体育的真正价值,将拼搏奋进的精神内化到学生内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二)优化课程教学形式,融入思政课程目标

体育课程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一直是学生感兴趣和积极参与的课程,体育运动本身也具有集体性、规则性、竞争性等特点,是将思政教育的精神进行落地式教育的很好的平台。但是在教育中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让学生感到体育课程成了思政课程,这样的教育在学生那里就变了味道,内心就会起到逆反心理,往往适得其反。要想达到育人的目的,首先要对学生的思想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再根据具体情况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都要合理渗透思政的元素。设计符合学生思想接受水平和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的渗透到体育教学中。

在实际教学中可尝试,通过让学生小组去探索某项体育技能的历史发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某项体育技能历史的掌握和学习,进而了解到体育的精神和意义,不只是对某项技能的掌握,更是促进身心发展的有效形式,甚至有可能是自己未开发展的事业。通过组织对体育赛事的观看,让学生自主投入到竞技的环境中,感受竞技的乐趣和榜样的力量,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像自己的榜样学习,不仅学习他们对某项技能出色的掌握,更能感知到他们身上坚韧不拔,刻苦训练的体育精神,学习进而模仿进而内化,真正让学生感知到体育真正的力量和精神。

体育课程丰富多样的设计,再加上本身实践性很强的特性,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高度融合,真正帮学生感受并做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另外教育目标是教育的方向,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将思政的目融入进去,以目标倒逼教学过程和形式,达到良好的育人目的。

(三)完善学生评价机制,促进思体联合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和机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内容,如果在最终的评价机制中,还是单纯的以技能的掌握程度为评价标准,那么学生的学习重点也会放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上,尽管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了思政,在最终的评价中不进行体现,无形中就会给学生释放了思政学习不重要的信号,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思政的结果,最重要的是,学生会误以为思政的学习根本不重要,在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中也是不重要的,只要掌握好专业技能就可以了,以后在社会上也是如此,这是很可怕的一个现象,试想,一个人不管多么成功,如果缺失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对于学生本身来说是毒药、对于社会来说更是未来的毒瘤。所以要想达到育人的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一定要在评价机制里有所体现和完善,完善已有的课程评价机制,促进思体联合发展。

当今社会是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信息渠道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进行甄别,很容易误导大学生误入歧途。课程思政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举措,将体育和思政进行完美的结合,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二者融会贯通,将有利于培养拥有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的拥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将来作为社会的主力军,推动社会健康快速的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技能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