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比较研究

2021-11-21 18:17陈港帅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灌篮 2021年13期
关键词:俱乐部体育评价

陈港帅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何为体育俱乐部,实则就是从事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体育教学俱乐部是以学校体育为基础,通过体育教学俱乐部形式完成教学工作。在具体实施时,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时间与项目,一切以学生爱好及体育运动意愿为主,可进一步达到学生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及自我完善需求目标,体育教学俱乐部形式非常符合当代高校学生学习模式及发展模式,深受其欢迎。

一、体育教学俱乐部与传统体育课差异

(一)目的范围差异

体育教学俱乐部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与导向,致力于促进学生心理、生理及社会需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在既往传统体育课教学模式下,教师常以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及基础体育技巧为核心。由此可见,二者在教学目的方面,有明显差异。

(二)横向关系差异

传统高校体育课程类型极其单调,缺少多元化特点,学生所学习的学科内容及课程内容仅仅是一小部分,创新性不足。然而,在引入体育教学俱乐部形式后,学校体育内容及学校体育工作内容逐步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可全面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能动性,释放学生体育运动潜力。

(三)内容方面差异

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立足大课程观视角,整合了体育教学、群体竞技、运动训练等,构成全新课程结构体系。然而,传统体育课程仅仅是围绕体育教学大纲来规划课程内容的,不一定符合学生喜好,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丧失体育运动兴趣。

(四)时间方面差异

传统体育课程教学课时受限,而体育俱乐部每周教学学时远远要比传统体育课学时多出三倍左右。因体育教学俱乐部涉及内容广泛,如果学时不增加,则难以保障相关参与者学有所获[1]。

(五)教学评价差异

每当进行阶段性教学工作后,教师都会针对学生展开教学评价,而在传统体育课上,教学评价是围绕固定内容、达标指数和体育技能而进行的。但是,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评价内容广泛,日期不受限制,可以定期评价,也可以不定期评价,且考察内容主要是综合考察与评价出勤达标率、体育技巧、活动参与度等,考查内容更全面,教学评价结果更可观。

二、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现状与比较研究

(一)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现状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主要应用的教学模式虽然单调,但却各有特色。很多高校都引入了课内教学俱乐部,仅有一小部分高校采用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形式。相比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来说,课外俱乐部教学模式主要由学生自发形成的组织,独立性颇强,是对课内俱乐部教学形式的有效补充和延伸。针对学生成绩考核及评价等方面,通常结合应用教师总结性评价及结构考核等,常常会受教师工作态度、公正精神等影响,所以会导致学生评价常常出现不稳定性及局限性现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标准,仍有待完善与补充。

(二)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比较分析

本文主要以河南中医药大学、深圳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学院这五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为样本,展开了分析,主要从课程目标、形式、考核评价等方面加以对比。

1.在课程目标上,这几所高校均积极顺应课程改革形式,坚持课堂内外一体化改革,重视培养学生个性,调动学生体育兴趣及体育运动能力,致力为终身体育工作奠定基础。

2.在课程设置上,这些学校各有不同,河南中医药大学重点设置竞技项目、娱乐项目,深圳大学重点设置竞技项目、保健项目和休闲娱乐项目,大连理工大学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吉林大学开设了武术项目、球类项目等诸多俱乐部,而东北师范大学主要发展健美操教学俱乐部、球类教学俱乐部。

3.在组织形式上,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主要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而且可以混班上课[2]。深圳大学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展开保健体育课,二年级学生进行专项体育教育,三年级学生可以参加休闲教育。大连理工大学主要将学生分为初、中、高等级别,可以结合个人意愿与能力进入不同的俱乐部。吉林大学采用了固定教师、固定场地、固定项目等授课方法,学生可以结合个人意愿,自由选择。而东北师范大学一年级学生主要参加基础体育课,二年级及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选修俱乐部课程。

4.在考核评价方面,河南中医药大学参照不同的项目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考核,常常与竞技比赛成绩互相挂钩。深圳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东北师范大学通常是选择综合评定方法,只有吉林大学参照体育达标率、学习态度、专项成绩等进行全面性评价。

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可行性

(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是高校体育改革必然趋势

高校体育课程通常将身体练习视为核心内容,通过合理设置体育教学方案,指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进而实现强身健体目标,不断丰富体育素养。通过高校体育各种教学,可令学生熟悉健康体魄原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式,并树立健康运动意识。在高校众多教学体系中,体育课程是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也是落实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全面型人才的关键途径。近些年,高校体育教学工作面临改革,需要从学生现实身心发展现状出发,切实满足学生终身体育发展需求。在这种形势下,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应运而生,充分地展现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多样性、时代性等特点[3]。

(二)经济与教育改革为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如今,我国经济体制逐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国家整体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关于教育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多。现代高等学校办学与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肩负着培养人才以及科学研究的任务。同时,需要为社会服务。因此,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增加改革力度,需要将高校体育推向时代化市场。借助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提供有偿服务,可以适当积累资金,创造改善场馆、设施及招聘优质师资队伍的条件,为高校日后持续发展体育俱乐部保驾护航。

(三)体育俱乐部组织结构及特征益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生存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具有活动过程主动性、参与者自愿性、组织形式灵活性等特点,而且俱乐部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创建体育教学俱乐部,可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与延伸高校群众活动形式,推动高校体育工作顺利落实,并为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一定便利[4]。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在学校各部门领导及基础群众配合下,由师生共同负责与管理,统筹规划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活动及未来宏观发展方案,更有利于拓展体育教学俱乐部发展空间。

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发展建议

(一)优化管理体制

在高校进行日常体育教学时,并非要拘泥于课堂,可以实现课内外教学工作的有机整合,构成二级管理机制[5]。学生在选择体育学习项目及体育教师时,体育部可以针对相关介绍资料进行印制与发放,或者是刊登在学校门户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中,进而提高宣传力度,以确保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场地、上课时间、活动要求以及具体授课教师信息等,加深学生对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印象,从而令学生选择心仪的体育俱乐部。

(二)革新组织形式

高校若想持续推进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就应从根源处突破传统体育课条框,为学生赋予更多选择权及自由度,大力倡导开放式、合作式学习方法。关于体育教学俱乐部授课时间及授课次数,切记不可做出硬性规定,不可将时间与次数量化,而是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课程安排,合理调配课余时间,凭着自己的意愿选择参与次数,从而激活学生健康锻炼的自觉性,将“健康第一”以及“终身体育”理念贯彻到底[6]。

(三)完善考核评价

高校体育课程属于公共课程,和其他学习课程间有所不同。为此,应改变传统重成绩、重考试的目标及观念,将考核重点以及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出勤、参加俱乐部活动表现、积极性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关于评价方式,也应尽量多元化一些,一改传统教师终结性评价方法,引入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模式,并清晰给出评价结果,由教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有效弥补自己在体育学习方面的缺陷,积极参加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在反复实践中练就体育技能。

(四)强化教育教学

据了解,高校每一年都会举行各种体育活动以及体育竞赛。为此,应增大相关活动及竞赛的宣传力度,进而实现全员参与的愿景。同时,应全面挖掘体育课程资源,了解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为学生制定针对性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方案。在俱乐部教学时,应坚守“循序渐进”原则。课程内容的安排应由易至难。最后,具体的俱乐部教学工作人员应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以便能顺利完成俱乐部教学任务,为高校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俱乐部学习体验,促使其在体育运动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新课改的改革,促使高校体育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模式非常契合当代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可全面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自觉性、体育锻炼积极性。因此,各大高校应积极引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致力为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稳健进步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俱乐部体育评价
我们的“体育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