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教学范式与学科育人价值导向研究

2021-11-21 18:17万晓林常州开放大学
灌篮 2021年13期
关键词:育人空间大学

万晓林 常州开放大学

当今时代知识大量增长,这样的形势变化需要课堂范式有一定的创新,以此来适应知识的增长变化。社会在进步,有关学习的理论也在快速发展,这些因素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关注教学空间,并且开始研究教学空间的改造和重构。

大学课程要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在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中都要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学校的育人方式,充分地将课程中的育人资源挖掘出来,并且为学生配备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学校也应该从管理的角度优化本校的课程育人机制。总的来说,就是大学应该发挥课堂作为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提高学校在育人方面的教学效果。

一、大学课堂教学范式空间与创新

(一)大学课堂新型教学空间特征

(1)新型教学空间非常注重信息技术对教学空间构建的支持。随着计算机技术、大数据、移动终端智能化的发展和应用,在教学空间建设过程中开始引入信息技术,与此同时,教育理论开始注重情境认知、联通主义以及分布式认知的应用,这些变化和发展使得教学空间的建设不断地契合教育理念的要求,建设出来的大学课堂新型教学空间也体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信息技术赋能”特点。

第一,虚实结合,拓展时空,让学生有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新型教学空间的建设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扩展了教学时空,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得以缩短,师生可以进行更加人性化的互动,学生可以在融洽的课堂中获得更优质的学习体验。新型教学空间中使用的技术让学习资源体现出了更多的表征形态,除此之外,虚拟学习空间、教师以及非正式学习空间实现了联通互动,这些空间中还嵌入了计算设备、情境感知模块以及多模态交互技术模块。

第二,拓展功能,实现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分享互动沟通。对于学生来讲,新型教学空间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场所,还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与之匹配的功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与内容联动的相关知识。

(2)新型教学空间的出现对课堂以及学生的学习形态做出了全新的定义。学校目前建设的新型空间有:互动讨论形态的教室、远程协作形态的教室、分组学习教室、录播控制形态的教室等。这些新型教室对教学提供了知识建构工具、评价工具、信息交流工具、知识展示工具以及增强现实工具,这些工具的应用可以助力学生的知识建构,让知识变得可视化,推动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极大地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比例,让学生可以在联系、反思、交流、创造和情境创设中学习。学生在这样的空间下可以更好地适应翻转课堂形式的学习模式、混合式的学习模式或游戏化的学习模式。

(二)大学课堂教学范式转型空间

(1)进行全空间变革,让技术走进大学课堂,构建全新的课堂生态。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和变化必然会引起教学空间的变革,与此同时,教学空间的创新也反过来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变革。全空间变革设定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实现高阶学习,为学生提供新型教室,教室环境空间的建设是非正式的,融合了当今时代的媒体技术以及更多元的教学资源,而且它利用空间变革来转变课堂教学范式,重新建构了教学内容、方式、载体、评价等要素体系。变革之后的课堂注重教学方面的创新,转变了教学理念、教学流程和教学方式,重新制订了教学计划,课堂中师生的角色是平等的,学生是学习主体。除此之外,全空间变革还融合了数据,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它可以通过智能感知、智能服务以及实施评价的方式来满足师生在课堂中的需求,为师生教学提供的是全新形式的、灵活的、智能的课堂生态环境。

(2)新型教学空间可以按照以下两个路径来进行变革:

第一,普通教室的规模化改造和建设路径。因为理念决定了空间设置,所以理念的发展变化必然会体现在空间的建设演变过程中。目前,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设备,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学习环境,但是,要清楚地认识到空间建设并不是投入资金、引进设备就可以完成的,空间的变革需要教育者们进行更深刻的思考,正确理解课堂内涵和课堂外延,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体现教学过程中的交流合作,并且让教学呈现开放性的姿态,要让原来的教学空间转变成为全新的学习空间。

第二,空间建设的探索是科学性的,是不断发展的。空间建设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交叉融合,既有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美学知识、科学知识以及人体工学知识,还有建筑学知识、技术知识等,只有这些学科知识理念实现了融合共通,空间设计框架才能得到全面的认可。在构建教学空间时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从整体的角度协调技术、空间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舒适的教学空间。也就是说,教学空间不能再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设计方法,教学空间应该去中心化,整个教学空间都应该是协调有机的,整体教学空间的科学性建设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空间的有效应用以及教学评价的有效生成。

(三)大学教育教学课堂范式创新

(1)改变传统的教和学的观念。转变教和学的观念主要是通过转变教师的知识传授方式实现的,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不是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应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

(2)课堂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应该一体化发展。科学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使教师需要重新思考、安排课堂内容。外在的社会环境在变化,科技在大量地普及和应用,与此同时,学生也有新的学习需求。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坚定自己的教学方向,以自己广博的知识、崇高的道德去开展教学,为学生学习提供实践的渠道,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一体化发展。

二、大学课堂的学科育人价值导向

(一)改进课程育人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可以将翻转课堂或其他新型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中,也可以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方法、案例教学方法或角色扮演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举例来说,在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和学生分享能够吸引他们兴趣的实际案例,有的教师也会结合当日的时政新闻,通过事例和新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来思考实际问题,并且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可以和其他同学或老师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困惑可以得到解决,学生的素养也能够得到提升,而且学生会更加关注时政热点;在自然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在课程中加入学科的发展历史,通过历史激发学生对学科精神的思考,让学生深刻理解学科发展背后专家们的坚持以及其对真理的追求。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自觉认同科学家的专业精神、奉献精神,这不仅实现了学科教学目标,还体现了课程的育人作用。

(二)挖掘课程育人资源并丰富教育内容

大学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包含了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就是说大学课程有育人的作用,教师应该将课程具有的思想政治资源挖掘出来,并且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最多的,但是除了思政课程之外,其他的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也会有非常多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些资源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挖掘,并且要引导学生。也就是说,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无论是显性的资源,还是隐性的资源都应该被充分利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课程育人主体素质

要想让课程发挥育人作用,就必须注重教师团队的建设,教师才是课堂的引导者、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只有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课程才能发挥出更多的育人作用。教师团队建设主要是让教师意识到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政治信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榜样,与此同时,也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也就是说,不仅要通过课程实现专业教育,还要通过课程实现育人。

(四)建立并完善专业课的课程育人机制

课程育人作用的发挥还需要建立育人机制作为保障。

第一,建立课程育人激励机制。要想让大学教师积极开展课程育人改革和课程育人创新,就必须建立课程育人激励机制。

第二,建立课程育人培训机制。这里的培训机制针对的是教师,教师可能在课程育人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学校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教师课程育人的能力。

第三,建立课程育人合作机制。课程有专业课、通识课、实践课等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需要和所有种类的课程进行合作,让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发挥育人作用,也就是实现所有课程的合作协同育人。

三、结束语

大学课程中涉及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所以,必须让课程发挥出育人作用。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引导者,教师必须担负起育人的责任,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让学生成为有智慧、有能力、能够进行创新、能运用新思想解决问题的合格的当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育人空间大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留白”是个大学问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大学》
空间是什么?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创享空间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