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研究

2021-11-21 18:17刘星星喻家宾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国际交流学院
灌篮 2021年13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教师青少年

刘星星 喻家宾 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国际交流学院)

2016年9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关于《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件里面多处多次提及“体育素养”。如在发展目标中“到2020年,青少年体育素养普遍提高”,又如在主要任务第一条明确提出“努力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并有大量篇幅论述如何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具体举措和相关对策[1]。

国务院在2019年8月发出“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重要通知,其中规定了学校体育应增加“促进青少年提高体育素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2]。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表明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以及对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视程度比以往更深。

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培养学生体育素养是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之一。学校体育是又国民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状况。而体质关系到国力强弱和民族的兴旺发达,青少年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后备力量,想要从根本上改善国民体质问题应从儿童、青少年抓起,重视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开展体育项目的活动,培养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兴趣。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近些年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普遍过低,运动能力下降十分明显,抗压、抗击打能力也十分不足,造成这一系列的原因离不开学校以及家庭等方面的原因。针对这一现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对青少年学生身体素养的增强有所帮助,并借鉴前人的经验,总结出现此种现状的原因,多方面入手,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焕发青少年的运动热情,提高我国的国民身体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砖添瓦。

(二)研究意义

目前大多数青少年的心肺功能、体育能力、身体素质呈稍微偏低的状态,并且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发展较好的地区和发展较落后的地区等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有明显差距,这是学校以及青少年都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本文旨在通过本次研究,找出青少年身体素养培养的不足,以提出建议性意见,为体育工作者提供可参考的文章,为提高我国国民体育素养贡献一份力量。

二、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现状

程红在政协大会发言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33%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隐患,小眼镜、小胖墩、小糖人等情况突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不足30%。当前仍存在体育课被占用,课外体育活动得不到正常开展,学生身体得不到锻炼,学校、家长不重视体育锻炼等问题。学校体育得不到重视,家庭体育教育得不到关注,学生锻炼时间少,体质下降在所难免。

近些年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极不平衡,城市学校体育发展相较于农村体育来说稍好,另外国家领导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越来越重视,首先反映在学校就是学校体育开展较为丰富,有些学校甚至开展学校特色体育项目,但是也有一些学校体育课开展情况落后,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领导过分注重文化课成绩,而忽略了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对于城市学校体育而言,农村体育基本处于开始阶段,学校设施器材严重缺少,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另外占用体育课学习其他科目的情况十分严重,学校领导过分注重文化课成绩,忽略学生的体质健康,因此,加强我国体育基础教育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现状整体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青少年体质水平呈下降趋势;青少年对体育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体育意识匮乏,体育运动能力低下;体育行为盲目;体育素养的培养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学校为主;学校体育重视不够;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心理,担心其受苦受累;青少年体育缺乏个性等,要改变当前局势,打破现有困局,必须循序渐进,根据国家政策方针引导,逐步发展学校体育,改变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心理,向学生灌注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正确思想和社会体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三、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政府财政投入,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体育教学离不开体育设施,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是现在许多学校出现的问题。经过走访当地多所学校发现,很多学校的设施比较陈旧落后,甚至有损坏无法使用的迹象,这种现象在乡村及个别城镇极为明显。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正常开展教学组织活动和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载体与重要的物质保障,场地器材设施的不完善,更加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抵触心理,丧失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以及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形成严重阻碍。

为了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加强财政投入,学校应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设施建设是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体育活动场所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地设施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充足的体育场地设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

(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路径

经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相对于城市体育的发展来说过于落后,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因为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学校体育课堂开课情况过于惨淡,文化课教师的占课情况太过严重,体育教师地位受到严重冲击,因此加强学校领导对学生体育的重视,是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路径。

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效果。首先,学校领导的重视,会加大学校对体育的资金投入,对于场馆设施的建设起到决定性作用;其次,学校领导的重视,会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学生的体育运动得到专门性的指导,对学生的体育素养的提高以及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学校领导的重视,会形成监督与反馈,从监督与反馈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及对教师的要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效果。

(三)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关键,他们是学校一切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与指挥者。教师应不断学习新技能,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让学生在学习体育运动知识的同时掌握运动技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3]中指出应制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选派优秀体育教师参加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技能培训、增强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能力,但目前体育教师队伍仍存在数量不足、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问题。要适应“体教融合”和“健康中国”的要求,发展学校体育、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必须大力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体育教师培训和业余进修,努力提高政治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增大体育教师工作强度的基础上,给予体育教师一定的经济补偿,从而变相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集中精力做好体育事业。

(四)多方协作共同营造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良好环境

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如政府、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学生自身等,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共同努力,所以培养学生体育素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学生体育素养,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体质得到普遍增强,从而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标准,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增添光彩。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健全体育管理系统,为青少年体育的开展奠定基础保障。学校要重视体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习惯。父母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激发子女参与体育的兴趣,促使其养成好的运动习惯。教育部于2015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肯定了家庭教育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指出了家庭与学校在教育中是息息相关的,提出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策略,说明国家对于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视的[4]。

四、结语

青少年的教育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促进,三者应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学生养成长期进行体育锻炼营造好的心态,促其形成习惯性体育锻炼,从而达到增强体育素养的目的。另外,培养学生体育素养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控能力,学校体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未来,因材施教,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保证每个学生都具备从事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兴趣、培养意识的重要时期,所以对于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教师青少年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